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污水处理项目管网建设资金不足及其融资渠道的匮乏,建议BOT模式污水处理厂投资者以BT模式投资污水、回水传输管网建设,保障厂网建设的配套性;运用管网年费用折算值法计算管网价格,平衡投资者和政府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就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BOT及其配套管网工程BOT/BT的建设模式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不同组合模式的分析和比较,陈述不同组合模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油田洗井污水车载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处理油田注水洗井过程中排放的含油污水。利用车载式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对传统的注水井洗井污水排放土油池的流程进行了改进,在装置内进行除砂、除油、沉降、过滤后,进行循环使用,使洗井污水处理回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了污油、污水不落地,达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其他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按一定比例混合土壤、粗砂、煤渣、脱水污泥、石灰石、凹 土作为基质来构建复氧改性土壤净化系统对其进行处理,初步考察了不同的污泥含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系统含30%土壤、30%砂石、15%污泥、 15%的煤渣、 5%腐木和5%石灰石(质量比)时处理效果较好, COD、 NH+4-N、 TP、...  相似文献   

5.
以某石化公司生产污水为原水,采用生化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主体工艺,研究了此工艺中各单元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PAM用量为0.5 mg/L,加入PAC 20 mg/L,COD去除率为49.8%,臭氧氧化出水的CODCr没有明显降低,生物活性炭塔的使用可使COD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废水经综合处理后COD总去除率可高于85%.因此,生化与物化相结合的生产工艺对于处理油田污水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试验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对于猪场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COD混凝平均去除率达44.7%,NH3-N 混凝去除效果差;在平均容积负荷(COD)高达2.5 kg/(m3*d)的情况下,MBR对于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1%-93.4%、79.1%-88.7%;系统COD和NH3-N总去除率分别为93.0%-96.0%、81.7%-89.9%,出水COD、NH3-N达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相似文献   

7.
对新的厌氧反应器ABSBR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初步研究,ABSBR工艺即在ASBR中加入生物填料形成序批式反应的生物膜反应器.ABSBR系统的提出是综合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过滤等众多优点的一种尝试.作为一种创新工艺,在特定的适用条件下已表现出其优越性.小试实验结果表明:ABSBR工艺具有启动速度快,处理效果好,操作控制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SBR装置处理城镇污水的最佳除磷效果,对采用不同曝气量时磷的变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水搅拌阶段宜在10~30 min,曝气阶段DO运行在0.8~1.5 mg/L之间,DO的降低对吸磷过程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对磷的去除率无影响,反硝化和亚硝酸的累积均未对吸磷过程产生明显影响,除磷效果稳定,可实现降低能耗,有...  相似文献   

9.
采用MBBR-A2O/MBR(又称BCO-MBR)工艺,对水质特征呈现低碳源高氮磷、水质波动大和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研究。对比MBBR-A2O/MBR工艺在5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0.42 d、0.50 d、0.75 d、1.25 d、1.50 d)运行状况,挑选出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利用Lawrence-McCarty模型构建该工艺的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MBBR-A2O/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升。当HRT为1.25d,CODCr、NH3H、TN、TP平均进水质量浓度分别280.67mg/L、36.88 mg/L、50.59 mg/L、2.51 mg/L时,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34.33 mg/L、3.19 mg/L、5.13 mg/L、0.6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7.86%、89.92%、89.85%、74.95%。CODCr、NH3H、TN出水质量浓度在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限值以下,TP出水质量浓度达到一级B标准,因此确定最佳的HRT为1.25 d。污染物降解动力学计算所得模拟值与实际出水质量浓度测量值拟合度良好,其中CODCr模拟值与平均测量值一致性最高,相对误差在0.02~0.14,NH3H与TN的相对误差分别在0.19~0.60和0.1~0.33。这表明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工艺出水的污染物质量浓度。CODCr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19 d-1,KS=82.97 mg/L;NH3H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02d-1,KS=8.49 mg/L;TN降解动力学方程常数为Vmax=0.024 d-1,KS=8.10 mg/L。研究的动力学常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常数相比,KS较高,而Vmax较低,导致Vmax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测定的污泥质量浓度高于实际有效的质量浓度。研究对利用MBBR-A2O/MBR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提标改造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悬浮载体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将悬浮载体生物处理技术引入SBR工艺中的可行性,以及填充率对CODcr-NH3-N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悬浮载体生物处理技术引入SBR工艺可以使去除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发现在30%填充率时,CODcr、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7.0%、91.5%以上。其出水CODcr和NH3-N指标可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1.
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模型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湿地模型中,研究了人为增加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将2株从湿地分离的根际微生物扩增培养(分别用于模型1与模型2),与一定比例的生活污水混合后注入到湿地模型中,在停留12,24,36,48 h时分别测定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加菌模型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空白模型(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异性越大,至48 h时,空白模型和2个加菌模型(模型1和模型2)对自然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6%,73.0%,75.3%,对灭菌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2%,76.3%,80.1%.说明向人工湿地中添加植物根际微生物将大大提高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投融资方式财务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OT作为市政基础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已经开始广泛地运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但目前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根据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运作的实践,探讨了BOT项目投融资方式财务评估,可供BOT投资商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SBR法处理颜料中间体高浓度有机废水时,污泥浓度、曝气时间、pH等参数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R周期为8 h(进水0.2 h,反应6 h,沉淀1 h,排水0.5 h,闲置0.3 h), MLSS为2-4 g/L,进水CODCr1.2 g/L,pH 7.00-8.50时,COD去除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4.
活性自土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微细白土颗粒的强酸性废水,处理效果一直不佳.实验改进白土生产工艺,通过粒度控制,从根本上减少白土生产过程中超细白土颗粒的产生,循环利用硫酸和洗涤水以减少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并对影响活性自土质量的主要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成功地制备了脱色率92.88%,过滤速度21.27mL/mim的高效植物油活性白土.  相似文献   

15.
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钢渣和改性粉煤灰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不是很好.用氢氧化钙对粉煤灰进行高温活化后对六价铬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改性粉煤灰对六价铬的去除效果受粉煤灰的加入量、温度、振荡速度和废水初始pH值的影响.应考虑改性粉煤灰在工业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化-絮凝工艺对焦化废水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选择针对焦化废水研发的M180作为絮凝剂,NaQO作为氧化剂,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和废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氧化时废水pH为4,氧化剂NaClO的投加量为0.9g/L;絮凝时pH为7,絮凝剂M180的投加量为0.05 g/L.处理后出水COD由160.8 mg/L降至56.9 mg/L,色度为20倍,浊度为0.5 NTU,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2)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在好氧系统中,经过2个月的驯化,形成了以耐盐细菌为优势菌种的微生物群体.结果表明,驯化活性污泥可以有效地降解高含盐有机废水,当盐的质量浓度在8 g/L范围内时,处理实际含盐废水COD去除率达到70%以上,通过驯化可以大大增强微生物耐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