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廷海 论文四川攀西地区的植被资源分区及其利用与改造 钟章成1:3苏南巨陵山区的土壤条件与茶树生长宋木兰等四川袖类资源及开发利用意见甘霖 4:24四川省虾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意见 4:28黄明显工作研究四川省农田蒸发力汤大清1,15琼江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田心元1,22四川盆地冬水田改造利用的气侯适应性分析冯达 权1:28科学施用氮肥,防止水体污染黎跃辉1,32试论攀西地区铅锌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潘竹梅 等1:35论区域自然资源优势陈国阶2:3乌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探讨钱震元 2*8四川省青衣江流域光能资源及光合潜力分析汤大 清阎…  相似文献   

2.
了解和掌握影响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素及影响途径,是科学识别和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合理制定和实施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基础。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土壤中富集的氮、磷物质或者地表残留物,上述污染源产生过程主要与流域地质地貌(地形)、水文、气候、土壤、土地利用、农田管理及其它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为此,就水文水资源特征、气候因素中的降雨与温度、土壤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地表覆被类型及覆盖度、土地利用及分布格局、农田管理制度及人类活动因素等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素及水环境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识别和分析,明晰了各类因素的影响途径和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田面源污染是洱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在洱海北部地区收集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化肥施用与流失和秸秆利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大蒜田与玉米田的氮磷流失,以及大蒜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焚烧或丢弃。从补偿对象与主体、补偿标准、补偿环节与方式、配套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政策,并结合在洱海北部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两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采纳的补偿政策案例;提出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教育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7年畜禽养殖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安徽省各地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并对各地畜禽粪便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已达5603.2万t,阜阳市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居全省首位;畜禽粪便农田年负荷量平均为13.5t·hm^-2,黄山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最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田氮污染现状之严峻,已经引起多方的关注。本文从农田氮素的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出发,对农田氮素的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并综合施肥、灌溉、耕作和种植制度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利用合理施肥、水氮耦合、保护性耕作及施用氮抑制剂等措施解决农田氮素污染。  相似文献   

6.
以西枝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建立了AnnAGNPS模型数据库,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降雨侵蚀力、径流深、土壤侵蚀和沉积负荷的年际问变化很大,降雨侵蚀力月问分布极不均匀,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后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与平均降水量表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是又并不完全一致;流域内的径流深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而土壤侵蚀、沉积负荷空间变化相对不是十分明显,三者都有沿河道向两边逐渐递减的趋势,在人口密集地区及河塘密集地区,径流相对其他区域比较大。本文为西枝江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也为该模型在整个东江流域的合理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及异常数据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依据。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意义,提出环境监测数据应从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进行审核,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并提出了监测结果异常数据的几种判断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际     
《环境教育》2010,(11):5-5
全球土壤水循环可能正在重建 在过去10年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包括澳大利亚、非洲和北关的大部分区域,正在变得越来越干旱。发表在10月10日《自然》杂志网站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水分供给的限制,全球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总量呈下降趋势,近期由蒸发蒸腾作用返回到大气中的土壤水分已降低到年降水量的60%。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农田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对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目前我国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壤修复技术及相关研究不成熟、土壤污染治理资金保障制度不健全、市场环境混乱无序及土壤修复基准不明晰等。建议应建立完善的责任认定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基准。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正确评价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效果及环境风险,根据辽宁省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应用生态风险模型,建立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 2274-2014)——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标准,提出了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和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限值。主要内容为: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低于2 mg/kg,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低于0.53 mg/kg。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氡在无孔射气介质中的被动和主动扩散理论,结合天然蒸发池的自然蒸发规律,建立原地浸矿蒸发池表面氡析出率估算方法。并根据我国新疆和内蒙某原地浸矿工程的工程和环境数据资料,及氡析出率监测数据,对估算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得出:(1)存在含铀底泥时,蒸发池表面氡析出率随着尾液深度降低逐渐增大;(2)自然蒸发量高的地区,蒸发载带对蒸发池表面氡析出贡献较大;(3)估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相比,趋于一致,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原地浸矿蒸发池表面氡析出率估算。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镇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需求及补偿意愿,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居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型农田生态环境的需求强烈,高达73.08%的受访居民对农田生态环境有正的补偿意愿;且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与化肥农药施用的限制标准呈正相关关系,补偿额度在3000-8000元·hm^-2之间。(2)城镇居民对化肥农药施用在不同限制标准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有显著的需求缩好,且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去购买;当化肥农药施用量在不同限制标准下,受访居民支付的溢价率均为70%以上,溢价均值在0.76-1.82元·kg^-1之间,价格溢出波动幅度为19.20%~46.20%。(3)城镇居民对环境友好农田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及农产品消费需求意愿主要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等因素的硅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社河流域水质进行现状评价,确定其主要污染物;利用经验系数法及环境统计数据,从生活源、畜禽养殖源、农田源、工业源等方面,分析社河流域污染物来源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面源污染是社河流域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2015年面源污染中畜禽养殖占比最大,但占比在不断减少;其次是农村生活源与农田排放源,占比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浅论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依据。在第一时间判断出监测分析数据是否合理的基础上,再对监测分析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是整个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为进一步综合分析数据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几种常用的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说明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太湖缓冲带范围确定的基础上,为从宏观尺度上了解近些年来太湖缓冲带内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化情况,购置了20世纪80年代、1995年、2000年和2007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并进行了解译分析。通过对4个时期的遥感解译分析,将缓冲带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农田、林地、草地等9种类型,最终解译结果得出太湖缓冲带内农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现面积占32.01%;其次为林地、城镇农村及工交建设用地、水库坑塘等,面积分别占27.56%、18.7%和14.28%;此外还有小部分的滩地、草地、湖泊、河渠及其他用地等。这说明农田面源污染是缓冲带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为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及农田水环境面源污染,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研究表明,防护林一旦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将提高。它不仅在防御自然灾害、防风固沙、保水固土、涵养水源、净化大气、减少污染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增产【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因此,建立以农田防护林体系为骨架的农业生态系统,是改善阿拉尔垦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自50年代开始,随着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发展,就有多人进行了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和观测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林带的动力效应、势力效应、水文效应等方面,并对农田防护…  相似文献   

18.
全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弯曲性能试验标准的主要异同点,在针对不同试样进行标准选择时,应考虑复杂试验环境及特殊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标准。根据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公式推导,为三点弯曲试验的性能参数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对横梁位移数据进行修正后和光栅尺测量的挠度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用不同量程的力传感器进行试验时,通过信号处理后载荷数据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力传感器的量程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是本世纪80年代初由林学专家提出的,它是采用速生丰产的栽培技术,对农田防护林进行培育,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经济的目的。昌吉州在发展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生产、科研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实践证明,只有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农田防护林的发展才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日趋加剧问题,根据生态环境部、统计局公布的化肥、农药、农膜使用数据,并结合相关案例,揭示了土壤污染的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进而,从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法律防治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法律缺陷,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溯及力不明确、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被滥用和农民环保意识薄弱。据此,提出明确《土壤污染防治法》溯及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止基金法律制度、增强农民土壤环境保护意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