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高山草甸一般分布在海拔3000—4000m范围内,而分布在北京西部东灵山的亚高山草甸最低海拔为1800m。如此低海拔的分布在全球都是罕见的,其生态脆弱性较强,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从资源特性入手分析了其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客源市场和环境容量分析提出了亚高山草甸开展生态旅游的初步构想,即结合百花山和龙门涧形成“一个中心,两个景区”的空间布局;针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制定生态规划、控制客流量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保护措施,以达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探讨了巴颜喀拉山北坡-青海省达日县段高寒草地资源及其退化高山草甸草地的成因、分布和判断标志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草地类型和3个退化草地型,重点分析了高山草甸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和影象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方环境保护立法是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重要补充。近年来,我们山西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法制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环境保护立法步伐,山西省根据国家已经出台的《环境保护法》等6部环保法律和《自然保护区条例》、《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等17部环保行政法规,经过科学论证,认真选题,周密部署,制定了《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丹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要素分布模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当前一定区域范围内气象站点非常有限,而区域内农业生产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农业气候条件这一特点,文章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农业气候资源要素推算数学模式相结合,以获取区域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精确定量值,并用图形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最终成果。以重庆区域为例,具体模拟了其区域范围内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中部较高,普遍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在两大"DEA有效"集群。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中、东、西三大经济地带,即中部盆地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高原丘陵区。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山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对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相对效率分析,得出相对有效值为1的城市居多,北部朔州市和南端运城市相对效率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1990年以来山西省的客、货运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山西省客、货运分布的廊道效应凸现,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逐渐减弱,与环渤海地区的货物交流日益密切,交流物种以煤炭、原材料为主,并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剖析,认为城市、生产力、路网的布局、对外联系、产业结构是影响山西省空间运输联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登市是我国北方沿海比较典型的快速发展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在我国北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农村现代化、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又一严重障碍,本文针对文登市农村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其产生根源与综合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一种特有的野生动物——野牦牛,它们性极耐寒,体大色黑,有着披风一样流畅的长毛,随水草分布, 终年以游荡的方式在海拔4000-6000米的高大山岭和高寒荒漠、湖盆地带活动。因争强好斗、不怕狂风酷寒而被称为“高原勇士”。然而,这样一种代表着力量与凶猛的古老物种,却改变不了自己日益面临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分析我国的森林资源结构、质量和区域分布,发现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中面临着诸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偏低、破坏严重、火灾频繁等问题,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000-2011年为连续的时间序列,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系数等研究方法从总体差异和地带性差异两个层面分析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然后运用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度和绝对分散度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极化程度和地域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虽然山西省入境旅游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各地级市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从总体差异层面看,绝对差异呈加速增长趋势,而相对差异表现为波动缩小的变化趋势;从地带性差异层面来看,市际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晋中区域的内部差异又是造成地带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入境旅游明显集聚于少数几个地级市,但是极化程度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形成了核心边缘式的地域空间格局,而且核心区和外围区逐渐扩大,边缘区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水资源总量偏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失衡已成为影响当前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通过对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阐明区域水资源、经济和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使该区域及早制定有效的水资源调控规划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选取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水、人均生活用水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运用多目标决策的TOPSIS法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山西省及各地市的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00,(1)
东台飞雪清晨,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凉气逼人,山道也越来越险。车一拐弯,有人喊:“雪!”果然,远远一座雪峰凸耸,就象一条巨大鳌鱼的背。司机说,那就是东台。窗外的细雨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雪粒,再往上,雪更浓。由于雪太大,路陡,又滑,我们的车几次陷入了雪坑,车上男士全都下去了,推车。勉强挨到东台,车站住了,前面的路堵住了,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地下热水及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地下热水的物理与化学特征,同时对地下热水与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有益元素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畜牧局、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0月13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管理防治农药化肥等污染问题的通知”(冀环〔2001〕13号)。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于11月23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转发了此通知(环办〔2001〕132号)。国家环保总局文指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防治农村与农业的面源污染、有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河北省环保部门在部门联合、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开发和农药、化肥及塑料薄膜污染控制、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16.
沙漠生态系统与水分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沙漠生态系统特征讨论它的限制因素是水分的分布特征,从而引导出沙漠区域内丘地、谷地、洼地植被的分布格局,是依赖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而形成,同时在塔克拉玛干腹地塔中--进行降水随高度变化的实测资料,来证实这一论点,介绍了降水量在地形条件下,产生降水的动力因素--垂直速度两种计算方法,并作了塔中实际观测与假设数据的实际例证和题解方法,最后,介绍沙漠区域水分分布的降水变率方法判据。阐述了有关沙漠地下水的稳  相似文献   

17.
盆地包括以山地、高原为主的盆边区域和以平原或少量缓坡、丘峰分布为主的盆底区域。云南是个多山的省份,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盆地区域尤其是盆底区域,盆地人口密集,是云南省主要的经济文化发展要地和农业生产基地。选取生态意义较明显的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对滇东南峰林峰丛区主要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盆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盆地景观系统可分为平坝区、盆地边缘山麓带和盆地边缘山坡带三种景观亚系统类型,每一种景观系统都有多种景观要素构成,且因所处地貌不同而差异显著。盆地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景观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值最高,其次是森林、草地和人造地表。八宝、广南、丘北、曰者和珠琳盆地景观优势度指数大,景观破碎度指数小,盆地生态环境质量高。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环境之间相关性较大,其中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生态环境指数呈正相关,景观破碎度与生态环境指数呈负相关,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范领 《环境教育》2011,(2):39-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环境遭受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却在逐渐恶化,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遭到了严重损害,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来维持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谓的"癌症村"便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众多悲剧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12,(8):80-80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一个物种的消失,我们可能注意不到,但是自然系统却已经发生了变化。爱因斯坦就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最多能活4年。而如今,随着人口的膨胀、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破坏,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太多物种消失了,我们人类将面临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现状与开发潜力田保九,闫文(山西省农科院资源所,太原0300O6)山西省南北狭长,境内多山,地势起伏高低差大,随之产生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也很大,动植物分布的地带性差异和垂直差异较明显。全省从南到北组成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