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气也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大气中氯气的主要来源是制氯厂、制碱厂以及利用氯制造农药、漂白剂、消毒剂、塑料、合成纤维等工厂排出的废气。氯气对人体有严重危害,它能刺激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当其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时,对人有显著刺激,30~60分钟可致严重中毒;120~170毫克/立方米时,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当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可迅速麻痹呼吸中枢,出现“闪电性死亡”。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氯会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化。对氯敏感的人接触氯气会发生皮炎或湿疹。氯气对植物有危害作用,对…  相似文献   

2.
光气(COCL_2)     
光气又称碳铣氯,无色气体,有腐草臭味,比重1.392,微溶于水,并逐渐水解,较易溶于苯、甲苯等。用于有机合成。光气是剧烈的刺激性毒气,高浓度吸入可致肺水肿,毒性比氯气大10倍,作用较持久,在生产条件下以急性中毒为主。中毒症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8月 31日凌晨 ,位于上新河临江地区的国营南京电化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 ,该厂厂区附近百余名居民因吸入氯气中毒而被送往医院救治。据南京电化厂副厂长介绍 ,由于前天下午雨下得特别大 ,气压偏低 ,空气的湿度大。凌晨 1时左右 ,该厂一车间的钢槽配电柜内一个电子元器件产生火花。 2时 2 0分左右 ,氯压泵的电机 ( 90 k W)发生故障跳闸断电 ,氯压泵停止工作。电解槽内的氯气因为输送管道内负压不存在了 ,便由一些缝隙内泄漏出来南京电化厂氯气泄漏百余名居民中毒  相似文献   

4.
贵州西南地区慢性铊中毒途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铊中毒区土壤、植物中铊含量均很高,铊中毒途径主要是食用高铊蔬菜,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导致慢性铊中毒。  相似文献   

5.
氯碱工业是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的基本化学工业,在氯碱企业多发事故中,氯气中毒事故最为严重.氯气为剧毒化学品,一旦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氯气中毒事故的预防工作成为氯碱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对氯气中毒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氯气泄漏爆炸和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从氯气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毒性等入手,探讨氯气泄漏、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氯气中毒后的急救措施,为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基本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3):57-57
一氧化碳又称煤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剧毒。一氧化碳的浓度在10ppm时,人可慢性中毒:100ppm时,人立即头痛、恶心;10000ppm时.人立即死亡,低于100ppm时,对作物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苯类废气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短时吸入高浓度苯类蒸汽可引起急性中毒,如恶心、呕吐以至昏迷,长期吸入较低浓度苯类蒸汽能引起慢性中毒,如记忆力减退、失眠及白细胞减少等症状,闻到气味的限度为0.0008毫克/升。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采用活性炭治理含苯废气,不但改善了环境污染,还有明显  相似文献   

9.
光气又称碳酰氯,无色气体,有腐草臭味,有毒。环境中的光气主要来自染料、农药、制药等生产工艺。光气是剧烈窒息性毒气,高浓度吸入可致肺水肿,毒性比氯气约强10倍。在生产条件下以急性中毒为主,主要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吸入光气后,发生典型的刺激症状,初为干咳,数小时后加重,轻者出现咳嗽、胸闷、气促、眼结膜刺激和头痛、恶心等;重者可发展为肺水肿、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休克。国外研究资料报道,光气浓度为20~100毫克/立方米时,人吸入30分钟即可致命。光气是什么气体  相似文献   

10.
《环境》1999,(6)
丘医生: 您好!我是自来水公司制水厂的工人,每天对自来水加入氯气进行消毒。不久前,车间发生液氯泄漏事故,造成7人中毒。虽现已全部出院,但我们担心会有后遗症。吸入氯气对人会造成什么危害,会有后遗症吗?  相似文献   

11.
园林植物对氯气污染的净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植物叶片中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可监测大气质量,氯气是大气污染物质的一种,人们经常、少量吸入氯气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炎、消瘦、过早的衰老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目前,为减少环境污染,利用植物吸毒、净化大气已成为环境保护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植物吸收氯气能力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本文分析了某农药厂十四种植物叶片的含氯率以研究该厂植物净化氯气的效应,该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有低浓度氯气和氯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国内没有早期慢性镉中毒的诊断标准,以致一直未能对镉污染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作者根据镉对人体的早期损伤行为,认为应从长期触镉史、体内镉负荷和肾近曲小管受损情况三方面综合考虑,方能诊断.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7月 14日凌晨 1时 10分 ,石家庄市电化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 ,百余人不同程度中毒。目前已全部脱离危险。7月 13日 2 3时 ,制氯车间的一直径为 133毫米的管道端口崩裂 ,导致氯气泄漏。管道距离地面约有 5米高 ,氯气扩散后 ,致使 10 0余名工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事发之后 ,厂方马上组织紧急抢险工作 ,全厂停车 ,生产处长亲自带领两名操作工分别将连接崩裂管道的4根管道的 4个阀门关掉 ,漏气得到控制。石家庄市消防支队的消防人员及时赶到 ,用气囊才将漏口堵住石家庄电化厂氯气泄漏 致使百余人中毒…  相似文献   

14.
氰及其化合物,大量产生在电镀、焦化、金属冶炼、制革、彩色照相以及丙烯腈等化工、冶金和轻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因而,在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中常常包含大量的氰及其化合物,即所谓的含氰废水。氰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中毒作用很快,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就会出现。当空气中含高浓度氢氰酸时,如吸入100~135ppm 时,则处于  相似文献   

15.
5月 2 3日下午 2时许 ,一辆运载 13t漂白粉的“解放”牌大货车驶进云南弥勒县江边林业局汽车修理厂欲进行修车 ,几分钟后 ,车内突然爆炸起火 ,引起装载的漂白粉突然燃烧。在灭火过程中 ,由于水与燃烧的漂白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氯气 ,导致参与灭火的 2 0人氯气中毒。其中有 4人症状较为严重云南一漂白粉运输车爆炸 20人中毒  相似文献   

16.
砒霜的化学名叫三氧化二砷,分子式As2O3,外观与形状为无色无味的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溶于酸、碱,是无机剧毒品,主要用于玻璃、搪瓷、颜料工业和杀虫剂、皮革保存剂等。砒霜对人体的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对健康危害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症状为:口服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有时混有血液,四肢痛性痉挛,少尿无尿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症状为: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以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可致肺癌、皮肤癌。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利用臭氧可消毒饮用水,杀菌作用快,效果好,而且方便。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臭氧可用来降低水的生化需氧量和耗氧量,破坏有毒化合物。如酚、氰化物、硫化物和油类化合物等。臭氧对眼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臭氧,可导致肺水肿、心脏活动减弱乃至死亡;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质量浓度在12毫克/立方米左右时,连续工作1小时以上,可能出现中毒;在3.4毫克/立方米时,每日工作3~5小时,3~7年后约有60%~70%的人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良等反应,25%的…  相似文献   

18.
1966年7月1日18时35分,上海市上海天原化工厂液氯仓库,因设备缺陷,一台液氯钢瓶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142人氯气吸入中毒。1968年9月27日零时50分,上海焦化厂供销科一名油库管理员通知泵房开泵给高桥化工厂槽车装苯。车装满离去后,得知槽车要返回,该管理员既不通知停泵,又未检查高位槽内存量,就将苯打入已存有三分之二容量苯的高位槽内,致使大量苯外溢。该管理员因吸入大量苯蒸气而中毒昏迷。溢出的苯流入六磊塘内,苯蒸气接触停泊在河中船桅灯明火后引起大火,使1400米长的河区瞬间呈一片火海…  相似文献   

19.
1概述氯 Cl是化学元素之一 ,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质量数分别是 35和 37。通常所说的氯 ,是指分子氯 Cl2 而言的 ,分子氯由约 76 %的氯 35和 2 4%的氯 37构成。气态氯称为氯气 ,液态氯称为液氯。氯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 ,用途极广。氯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电解食盐水。当前流行的工艺是隔膜法电解和离子膜法电解。原盐经溶解、沉降分离出杂质并制成饱和精盐水 ,通入隔膜电解槽 (或离子膜电解槽 ) ,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电解 ,在槽的阳极室生成氯气 ,阴极室内生成碱液和氢气 (见图 1 ) ,生产是连续进行的。由于氯气输送贮存困难 ,而氯气易于液…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电解食盐产生的湿氯的温度、水蒸汽含量及氯气中的其它杂质,必须进行冷却。按湿氯与冷却介质的接触方式不同,湿氯气的冷却可分为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我厂原采用湿氯气的直接喷淋冷却,这种工艺虽有不少优点。但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就是氯气损失大、严重污染环境。由于氯气能在水中溶解,冷却水在冷却氯气时就有大量氯气溶解在冷却水中,大约有2.64%的氯气随冷却水跑掉,这样不仅是个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