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通过对川西北高寒草地不同类型的沙化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有机质、pH和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未沙化、轻度沙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沙化样地则相反;(3)中度和重度沙化样地土壤pH约7.0,未沙化和轻度沙化pH值在6.5左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沙化土壤有机碳与水分损失是一个正反馈。鉴于川西高寒草地特殊环境,探讨了选用适宜的多年生高原药用植物或者其他高价值资源植物作为固沙材料,将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红原沙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沙化是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显著问题之一,红原县是川西北草地沙化的代表。土壤理化性质在沙化治理过程中变化显著,能表征治沙效果的好坏。通过研究草本红景天、灌木(沙棘)、灌草结合红柳和沙棘及燕麦草混植三种植被恢复模式恢复一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沙化草地的恢复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群落结构,提高植被恢复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灌木及灌草结合三种植被修复模式均能明显增加土壤孔隙度、含水量、p H、有机质、含氮量、含磷量和含钾量,降低土壤容重,以增加土壤肥力,其中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修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草地生态环境失调主因与控制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生态环境失调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草地生态的破坏,制约着草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据大量资料表明,虽然引起草地生态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而造成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沙化;但从全局来看,草地超载过牧是导致草地生态失调的根本原因。为此,作者通过对草地生态环境失调成因与危害的分析,提出了维护草地生态平衡的积极对策:①以草定畜,依法管理草地;②落实草场承包责任制,固定草地使用权;③建立完整的草地科学利用体系。逐步制止草地生态恶化,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部是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的过渡和交错地带。属高寒、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受西北冷空气袭击,多大风,极易引起风蚀和之沙化,生态环境脆弱。目前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场的生态平衡,造成大面积草场退化及沙化,致使多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状态,由此而引起一系列自然灾害,对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草场退化十分严重近数十年来,高原东部地区(95°E以东)随着生产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掠夺式利用草场资源,使草地生态环境失调。随着冻土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本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据有关资料,虽然引起草地生态失调的原因,有如开垦草地、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破坏植被等,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包头市达茂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研究,得出其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风蚀沙化严重、土壤水蚀问题突出、草地退化趋势加剧、耕地肥力下降相当普遍、盐渍化问题不容忽视。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干扰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现代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牧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变得越来越严峻.普遍存在着过度放牧、“偷放偷耕”、滥伐滥采、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碱化)等现象农村牧区的中小学生作为农村牧区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7.
土地沙化是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地沙化及治沙活动的特点决定了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性。《防沙治沙法》专章规定了土地沙化的预防。本文着重论述了该原则确立的原因,具体的法律规定,并针对其立法缺陷提出了法律完善的建议和保障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14年、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沙化土地面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2019年较2014年沙化土地面积略有增加,并从气候变化、人为因素方面分析了变化原因,同时提出了综合性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草地退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退化是新疆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分析新疆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指出只有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才能使新疆的草地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探讨了巴颜喀拉山北坡-青海省达日县段高寒草地资源及其退化高山草甸草地的成因、分布和判断标志,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草地类型和3个退化草地型,重点分析了高山草甸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和影象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筱刚  刘霞 《新疆环境保护》1994,16(4):187-189,209
从保护荒漠类草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生产利用的意义出发,在调查基础上综述了“新疆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和草地类型特点。保护区境内包括有湿性荒漠类草地及低平地草甸草地二个大类,含四个亚类七个草地型。描述了各型草地分布、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王治  杨柳 《四川环境》1996,15(1):71-75
本文概述了全球荒漠化的分布与危害,并以我国内蒙古草原遭鼠害导致严重沙化为实例,着重分析了甸沙漠化分布现状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强调了保护生态瓣重要意义。总结我国40多年防风治沙的成果和我国青海沙珠玉治理沙化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建设绿色工程等综合防治风沙的对策。肯定了中国防风治沙,保护生态环境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夏广锋  周昊 《新疆环境保护》2007,29(3):11-14,35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104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104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1989、1994、2000和2005年的4期Landsat/TM,ETM+遥感影像,在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的基础上计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方程对多时相NDVI进行同化处理,基于二分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并转换成荒漠化指数(DI),对理塘县城附近约103.1km2范围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分为无沙化、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化5级,其中2005年中度、重度和严重沙化面积分别为2.562km2、2.925km2和1.576km2;中度沙化比1989年减少9.69%,重度和严重沙化分别增多35.79%和161.8%;(2)2005年中度以上沙化面积比1989年增加1.470km2,增加了26.3%,年增加率为1.47%;(3)沙化面积呈前期小、中期大幅增加、后期增加减缓的总体趋势;(4)降水量和风速因子的变化趋势有利于缓解沙化,气温变化趋势没有反映出对沙化的促进作用。人类活动是造成沙化趋于恶化的主要因素;(5)沙化增加趋势与同类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手段分析2018年新疆沙化土地分布特征,从海拔、坡度、坡向因子等方面探讨新疆土地沙化发生的潜在原因和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新疆土地沙化程度有所减弱,总体上有所改善;新疆沙化土地海拔分布在500~1500 m范围内,坡度在0~6°范围内的缓坡是主要沙化区;就坡向而言,研究区阳坡方向土地沙化程度大于阴坡...  相似文献   

16.
草地农业及其在干旱区草地畜牧业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明 《新疆环境保护》1994,16(4):66-67,62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种可更新的农业自然资源。草地畜牧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的靠天游牧一直是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基本经营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低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方式不仅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越来越大。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探讨了草地农业的内涵及其在干旱区草地畜牧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草地监测与估产遥感指标和光学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1991年至1993年在新疆阜康县不同草地类型上观测的牧草产量和环境资料与地面光谱资料等进行了多重相关分析和光学模型建立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草地产量与各种光谱绿度值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均达到0.84以上,且通过F检验。在找出影响牧草产量形成的主导生态因子、拟合曲线类型选择和草地光谱基本特征分析基础上,摸清了不同草地类型地面光谱绿度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了草地最优监测与估产指标和模型,其模型因精度高,可用于草地资源大面积监测和估产。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地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加深,其中草地退化导致畜牧业长期不能很快发展,林地萎缩严重危及绿洲灌溉农业,耕地衰退造成粮食单产长期不能很快提高.遏制并逆转土地退化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课题,其主要措施是:1.以治水改土为中心,搞好流域规划,建立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以植树种草为基础,建立绿洲林网结构,逆转耕地沙化,3.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前提,综合治理盐碱地,改造低产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延津县沙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治理的方向和关键技术,为我国同类地区风沙化土地的开发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景区草地与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湖草地、湿地是青海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青海湖其它资源的重要载体,均为独立的生态系统,在当地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青海湖景区草地、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对环湖旅游开发中草地、湿地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