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Al 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分析 ,对Al(Ⅲ )的形态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划分和计算 ,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动力学参数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研究表明 ,铝的初始浓度、合成温度对Alb 与Ferron的解离 络合反应的速率常数kb 有一定的影响 ,而碱化度、合成时的搅拌强度和加碱速度对kb 的影响不大 ;碱化度、铝的初始浓度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很大 ,搅拌强度、合成温度和加碱速度对铝的形态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宝玉  岳钦艳 《环境化学》1996,15(3):234-239
制备了碱化度及不同Al^3+/SO^2=4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Al^3=/SO^2=4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宝玉  岳钦艳  王艳  于慧 《环境化学》1996,15(3):234-239
制备了碱化度(B)及不同Al~(3+)/SO_4~(2-)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B)、Al~(3+)/SO_4~(2-)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SO_4~(2-)摩尔比及溶液的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稀释作用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小.Al~(3+)/SO_4~(2-)摩尔比愈小,pH值愈高,铝的水解聚合大分子及胶体粒子所占的比例就愈大.  相似文献   

4.
聚合硅酸硫酸铝溶液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合成出了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si/Al摩尔比的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混凝剂,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 NMR法研究了PASS中铝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Si/Al摩尔比对PASS形态的影响要小于B值的影响;在一定的B值和Si/Al摩尔比下,Alb成为PASS中铝的优势形态;PASS中Alb和Ferron试剂的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规律,其Kb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 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2.0mol·l-1左右),利用Al-Ferron和Al-NMR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用NaAlO2作碱化剂制备的聚合铝混凝剂与Na2CO3制备的混凝剂相比,Alb减少,Alc增加.随着Si/Al摩尔比的增加,Alb/Al13形态的含量逐渐减小,高聚体Al形态含量逐渐增大.Al-Ferron络合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化学反应方程,拟合方程式中的部分常数与Al形态含量密切相关,并随制备方法和Si/Al摩尔比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聚合硫酸铝的制备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Al2 (SO4) 3·1 8H2 O为原料 ,采用一次加碱法 ,高速剪切合成聚合硫酸铝 (PAS) ,研究碱化度 (B)对铝离子形态的影响 .采用混凝实验比较AS ,PAC ,PAS的混凝效果 ,测定处理后水中残留铝的含量 .结果表明 :相同B值条件下 ,PAS的Ala 少于PAC的Ala 含量 ,Alb 含量与PAC基本持平 ,Alc 含量大于PAC的Alc 含量 ;PAS的pH适用范围宽 ,絮体沉降性能强 ,残留铝量低 .  相似文献   

7.
微量加碱法合成聚合氯化铝的改进及Al13形成机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提高反应温度和加碱速度对做量加碱法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并提高了AlCl3、和NaOH的允许浓度及产品的总铝浓度.同时对AlCl3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_Ala形态首先与OH^-反应生成Ale形态,然后Ale形态与Ala形态反应生成了Alb形态,即AlCl3形态.第二步反应较慢,为总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且为吸热反应,AlCl3的生成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电解制备高效聚合铝的溶液化学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曲久辉  路光杰 《环境化学》1997,16(6):522-527
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聚合氯化铝,通过在线有效控制电解过程的关键参数,可以年鉴轩出高碱化度,高Alb含量的PAC液体产品,本文研究了PAC电合成的重要溶液化学因素,如电解液的性质、浓度、组成、pH、离子迁移,形态转化等,从而提出了制备设定浓度和碱化度的PAC的最佳溶液化学条件,并证明溶液化学因素与电量参数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对PASC和PAC 中铝的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13和Al b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13/Alb比值为1.0左右.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Al13和Alb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Al13和Alb比值远远小于1.0,随着B值和Al/Si摩尔比的升高,Al13 /Alb比值逐渐趋近于1.0.这意味着在低B值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铝硅复合新产物,该新产物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I-NMR法对PASC和PAC中铝的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_(13)和AI_b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_(13)/Al_b比值为1.0左右 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Al_(13)和Al_b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Al_(13)和Al_b比值远远小于1.0,随着B值和Al/Si摩尔比的升高,Al_(13)/Al_b比值逐渐趋近于1.0.这意味着在低B值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铝硅复合新产物,该新产物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_b]_0与[Al_b]间的差值大小随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_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_b值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为Al_13是Al_b形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2.
溶液中Al3 、Al-F和有机络合态铝(Al-OM的浓度随pH降低而增加,Al3 在总单核铝中所占比例随pH的降低而增加,而Al-F络合物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土壤中铝的溶解度与土壤中铝氧化物的结晶形态有关,处于较高纬度地区的土壤,由于铝氧化物的结晶形态较差,在相同pH下,其铝的溶解度较大.土壤溶液中有机络合态铝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pH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无机铝的溶解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随水土比增加,土壤溶液中Al3 、Al-F络合物和Al-OM浓度减小,但按每kg土计算的铝溶解量随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27Al-NMR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单和Al13的含量低于 PAC中相应Al单和Al13的含量,而PASC中Al其它的含量却大于PAC中Al其它的含量,其差值随着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减小而增大.共聚法制备的PASC(共 )与复合法制备的PASC(复)相比较,PASC(复)具有较高的Al单和Al13含量,较低的A l其它含量.这说明制备工艺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固固共混法制备聚合氯化铝混凝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固固共混法,制备具有不同铝浓度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铝浓度下可制备出较高含量Alb的PAC,制备条件对PAC中Alb的含量影响很大.B值的升高可以提高PAC中Alb的含量,但铝浓度的提高和熟化时间的延长则会降低产品中Alb的含量.反应温度为80℃左右时可制备出高Alb含量的PAC.加药时间和熟化时间对制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聚合铝絮凝动态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兆坤  于枕非 《环境化学》1996,15(6):523-529
本文采用新型动脉动絮凝检测技术,测定了不同碱化度(B值)的聚合铝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颗粒的形成与增长过程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监测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的形成与增长是十分敏感的,絮凝指数(R)可在线地反映絮集物动态增长过程的变化,高碱化度聚合铝(B=2.5),比低碱化度聚合铝及氯化铝具有更快的絮凝絮凝速度和形成更大的絮集物颗粒,通过絮凝指数的测定,并结合剩余浊度和ζ电位测定数据,为深入了  相似文献   

16.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硅酸铝铁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ALCL3,FeCl3,Na2SiO3和盐酸为原料,采用NaOH作为碱化聚合剂,合成了具有不同碱化度(B),不同Al/Fe/Si摩尔比的铝铁硅共聚物(简称PAFSC),通过PH滴定法测定分析了铝、铁在其水解共聚合过程中PH值的变化,然后通过透射电镜和混凝实验对共聚物的晶形貌像和絮凝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模拟具有色悬浊水样的絮凝实验,并与现有的其它无机絮凝剂作比较后可以看出:在同样投加量情况下,PAFSC处理的水具有更低的剩余浊度和色度。  相似文献   

17.
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我国南方主要酸性土壤铝的形态及其分布特点,探讨了不同铝形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母质、成土过程、环境条件的联系。还研究了土壤酸化对铝形态转化的影响.并以连续提取法提取的三种铝形态(交换性铝、活性羟基铝,有机络合态铝)来讨论现今常用的Al。(Tamm溶液提取)和Ald(DCB溶液提取)所可能包含的实际土壤铝形态,分析表明,Al0和Ald无明确的形态意义,只是上种由操作定义的多形态组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滴加成球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剂——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通过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提取时间和交联剂的加入量的条件控制研究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成球效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对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SEM分析其表面和局部结构;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其对Cr(Ⅵ)吸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制备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成球效果受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提取时间和交联剂的加入量的影响。交联剂戊二醛的最佳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5℃左右。(2)各个因素对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吸附Cr(Ⅵ)的影响强弱顺序为:Cr(Ⅵ)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壳聚糖与螺旋藻配比搅拌时间初始p H值。理论上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吸附Cr(Ⅵ)溶液的最佳条件组合为:壳聚糖与螺旋藻配比为1∶1,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1),初始p H值为6,搅拌时间为2.5 h。利用此组合对Cr(Ⅵ)进行吸附研究,得出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吸附量达到24.795 mg·g~(-1),比正交试验中最大吸附量高出13.80 mg·g~(-1)。(3)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小球表面粗糙,具有疏松多孔网状结构。(4)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Al—Ferro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建杭  刘维屏 《环境化学》1998,17(6):576-581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b」0与「Alb」间的差值大小值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b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为Al13是Alb 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棉花为模板,浸渍醋酸锰溶液进而再煅烧的方法制备出具有棉花生物遗态的氧化锰.以氧化锰为基底,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氧化锰基镁铝水滑石.利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所得样品在500℃下煅烧,研究所得氧化物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对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温度、时间等对吸附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5℃下,50 mg生物遗态氧化锰基镁铝氧化物吸附浓度为50 mg·L-1的铅离子溶液,去除率可达99%以上,吸附可在120 min基本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符合D-R模型,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且升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