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模拟酸雨处理植物的试验表明,酸雨对植物叶片的直接损害是由于酸雨水滴滞留在叶面引起的。若在雨后2h内喷水(pH7.0±0.2)以驱除滞留在叶面的水滴,叶片则无受害症状,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所受的影响也将减轻甚至完全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酸雨危害席卷欧洲据一九八五年日本《公害与对策》杂志第九期报道:由于全球大气污染的加剧,酸雨对森林、水系和建筑物的损害正在加速发展,日趋严重,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洲.欧洲受害最严重的是西德,其次是挪威、瑞典等国.西德森林受酸雨危害的面积已达全国森林面积的34%,远远高于前几年调查的9%的数字.在西德巴登-符腾堡州的调查表明,针叶树受害面积为499,194公顷,受  相似文献   

3.
环境厅于一九八二年度在大气安全局内设立了“酸雨对策研讨会”(负责人:大喜多敏一,北海道大学教授)专门收集整理有关酸雨的国内外情报。为了配合今后的调查研究,召开了予备性的研究会进行讨论。同时,水质安全局也对有关我国水陆酸性化的现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最近把上述二者归纳为《关于酸雨情报收集整趣报告书》。报告的概要就酸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列举了今后应该研究的几个重点:(1)野外调查酸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特别是酸雨影响植物生长的实验。(2)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包括对土壤种  相似文献   

4.
酸雨防治迫切性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芝英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9):46-47,50
文章从水体,植物,建筑群,人体健康等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了酸雨防治的迫切性,通过对宜宾,桂林,宁波等几个的酸 雨调查监测进行综合分析,对我国,尤其是宁波地区的酸雨污染现状提出了看法,并结合地形各种因素对酸雨的防治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酸雨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南方11个省直接损失达44亿元,间接损失无法估计,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最为严重,四j!l省有28万公顷森林受害,贵州有14万公顷森林受害。仅西南地区因酸雨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立方米,直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引起植物的伤害已有了解。最近Ulrich和其它有关新的研究表明,持续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硫和酸雨的降落,对森林间接地发生影响,在多年的过程中,土壤逐渐改变了化学性质。依据Ulrich的研究,森林受害可分四个  相似文献   

7.
酸雨致使菠菜光合作用下降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田  李庆新 《环保科技》1994,16(1):9-11
利用酸雨或模拟酸雨对塑料棚里或盆栽的菠菜进行喷洒、浸泡,实验结果重复表明:酸雨致使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初期,并不以叶片叶绿素下降为前提条件;酸雨影响下,光合放氧下降与希尔反应活性下降有同步趋势。  相似文献   

8.
水稻生长期间喷淋酸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筠  王苹 《环境科学》1987,(3):25-27
酸雨对于城市建筑物、森林、渔业和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植物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而南方又是酸雨较多的地区,研究酸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于1984年5月至10月期间进行了酸雨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探讨酸雨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好那  何燕祥 《环境》1995,(4):26-26
广西是全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全区每年酸雨频率超过50%,局部常出现高浓度的酸雨,频率超过90%以上,对农、林、水和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据统计,广西每年受酸雨危害的农田面积达480多万亩,其中三分之一明显减产,减收粮食约2000万公斤;蔬菜受害面积328万多亩,占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0.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随着酸度的升高,它对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湖泊真是深受其害,因为它水量变化不大,水体常处于准静止状态,雨水是湖水补充的重要来源。一旦其上空出现酸雨,湖泊便会逐渐受害、老化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个荔枝林的现场调查和叶片污染物含量分析,证明荔枝林受害原因主要是因大气氟化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自七十年代以来,酸雨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发现较早、受害最严重的是工业发达国家,如联邦德国、瑞典、挪威和美国等。即使是幅原辽阔、人口密度很低、三百多年前还是个处女地的加拿大,今天也同样遭到酸雨的危害。酸雨的现状酸雨主要是由现代工业的两大副产物——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造成的。这些污染物排入大气以后,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 主要的污染。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 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 中国已是仅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 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 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 建、广东等省。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 害。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 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 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士 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 长。 据初步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黄豆(Glycne max)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植物系统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黄豆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植物系统中这种复合污染的短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模拟酸雨和Cd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都有致害作用,但Cd污染的效应大于模拟酸雨的效应,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环境效应大于这2种污染物的单因素效应,且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pH值为3.5的模拟酸雨和20 mg·kg-1Cd的处理组合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最严重.尽管在短期内,协同作用仅在土壤交换态Cd含量、黄豆茎和根中的Cd含量这3项指标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这种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和环境效应值得关注,这2种污染物长时期共同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英国、瑞典、挪威的科学工作者准备在一项投资为750万美元、时间为五年的酸雨研究项目中联合协作,以探求造成河流、湖泊及其鱼类酸化受害过程的奥秘。该项目将以酸雨对挪威、瑞典的湖泊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这种研究结果对所有认为是部分地由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所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龙里地区开展降雨连续监测,依据监测结果,配置不同pH值梯度的模拟酸雨;选择杨梅、油茶等10种贵州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对植物叶片开展模拟酸雨喷淋试验;并利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观测喷淋前后叶片的光合作用,研究酸雨对贵州典型森林群落植物叶片的直接伤害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pH值5.0和4.0的模拟酸雨基本不会影响供试树种冠层叶片的光合作用;pH值3.0的模拟酸雨使小果红椿、枫树冠层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程度地升高,升高率为11.03%和0.62%,其他树种效果不明显;②pH值2.0的模拟酸雨使供试树种冠层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其中小果红椿、枫树、白栗和香叶树尤为明显,降低率为28.32%、30.32%、12.21%和11.37%;pH值2.0的模拟酸雨使小果红椿叶片出现可见直接伤害,叶缘和脉间出现黄白色斑点,有穿孔,其他树种未发现可见直接伤害症状.研究表明,研究区典型森林群落植物叶片出现可见直接伤害的酸雨pH值阈值在2.0~3.0之间;同时,在酸雨对叶片造成可见直接伤害之前,存在隐性直接伤害,对叶片造成隐性直接伤害的酸雨pH值阈值为3.0.依据试验结果,从研究区监测数据分析,目前酸雨对该区植物冠层叶片的直接伤害有限.  相似文献   

17.
酸雨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对植物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影响,视雨水酸度以及微生物和害虫种类的遗传特性而异,其中涉及酸雨对寄主植物的理化特性和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酸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污染现象。目前,在全世界已广泛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不少地区都出现了酸性降水(pH≤5.5)。据现有资料统计、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最为严重、部分城市已出现了pH3—4的降雨过程,这已和国外有关资料报导的酸雨不相上下。酸雨的危害,在我省一些地区表现十分突出,1982年5—6月、重庆市连降几场pH值3.6—4.3间的酸雨,造成数万亩水稻受害,直接损失稻谷百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两种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环境化学行为和植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的酸度及淋洗量皆对稀土元素的淋溶产生影响,酸雨淋洗使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含量发生了改变.由回归分析得知,有效态稀土的主要存在形态是交换态和松结有机态,实验表明,稀土的植物可利用性随模拟酸雨淋洗液的酸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的研究人员首次联合就东亚地区的酸雨污染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酸雨污染严重,尤其是对室外文物表面的侵独程度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