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采机神医栗俊平栗俊平,男,1978年参加工作,24年来,他刻苦钻研技术,驾驭着煤矿各种类型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先后钻研并掌握了英国、法国、波兰和国产10多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采机通”。工程技术人员赞叹他说:“俊平一看,啥也不难”。栗俊平十分注意总结采机超前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经过潜心研究探索,反复实践,创造了”选点、定面、树标杆”的采机管理工作思路,用“定点会诊,整改、推广、提高”的渐进式工作方法,使采机的故障率由原来的25%下降到3%,提高了开机率,推进了采煤机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奋,由农民工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先后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50多项,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68项,2004年荣获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技能大奖”;  相似文献   

3.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先进科技转化为产力、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骨干力量,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人力资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2003年,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做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今年4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新临 《中国劳动科学》2006,(10):F0002-F0002
2006年9月26日,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参加会见、出席大会颁奖并讲话。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主持大会并作会议总结。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华福周、张小建、胡晓义,驻部纪检组长崔会列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他是安全管理岗位上的一位老兵,摸爬滚打16年,他的很多心得和认识聊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他又是安全教育岗位上的一位新兵,同事们给他的最直接评价,是他讲安全教育课时底下没有人打瞌睡。他就是首钢集团公司安全教育科科长王小雷,在首钢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期间,记者都被他的“忽悠”吸引了。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罗世迪是“铁板”一块,也有人说他是“死脑筋”。究竟他在工作、生活上为人如何呢? 罗世迪1968年入伍,75年从部队复员, 成为当时建瓯公安局仅有的四位交通警察当中的一员。从警30年来,他忠于职守、踏实工作、无私奉献。平时话不多,可活干得不少,是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7.
7月12日上午,在2005年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上,“安防行业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课题组安福东向常务理事们报告了目前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他在报告中首先讲到开展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工作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他是安全生产领域为数不多的院士中的一个; 他参加的“公共安全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被国家确定为“十一五”安全科技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国务院有关会议上力陈目前一些应急技术系统是“被动式的”,非改进不可; 他最近在新加坡的有关灾害预报预警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构想,报告结束后,前来请教、咨询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 他认为安全生产是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他说:“没有一种工作和生活上的基本安全保障,就根本谈不上和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去年8月的一天,在江西省总工会召开的合理化建议表彰大会上,当一位50开外、身材瘦小的人从总工会主席手上接过“合理化建议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时,会场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熟知他的人都翘起大姆指说:“这荣誉,他当之无愧!” 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技术谜”的南昌钢铁厂中型分厂工人技师江文华。几年来,他想安全所想,完成了6项发明和技术革新。这对于一个只读到初中二年级的人来说,个中甘苦人们不难料想。 从小喝着长江水长大的江文华,童年时代有过许许多多金色的梦。不知多少回,他梦见操纵自己发明创造的机器,在辽阔的大地上驰骋……。年复一…  相似文献   

10.
与大部分安监员相比.沐阳县颜集镇安监员郑家林无疑是精神饱满、工作主动、成绩出色的一位。通过长期的工作接触,大家发现他最成功之处,就是他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处处把握住一个“小”字.而这“小”的背后恰恰反映了“大”的能量、“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曙军,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位声称要在车轮上度过后半生的老人。“开汽车养老”——是他开创了中国新的养老方式。他和老伴方原晶驾车纵横祖国南北已近20万公里。 高曙军身板硬朗,嗓音洪亮,非常健谈。他在1950年参军,1951年至1953年随装甲兵部队参加抗美援朝,驾驶坦克与敌作战。  相似文献   

12.
认识曾寿龙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铁杆安全司机”。开车16年,连一只鸡都没有辗过。他连续14年领过闽运笏石分公司的年度安全大奖。对于安全行车,他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把“安全”装在心中!当过兵的曾寿龙,在部队里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A驾证。这缘于他的一个教练对汽车兵要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采访中,记者称呼采访对象时,往往用姓加职务,但面对这位执法威严而对人和善的吴月光,记者更愿意用“月光”来称呼他,这不仅亲切,也更易让读者走近他,走近这位满族汉子。月光曾经获得过无数的奖项,包括“国家安监总局一等功”、“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他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儿子、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我觉得他或许不够称职,但我依旧敬畏他——这位长我十六岁的、又在安监一线的吴月光。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舍了小家的温馨,顾全了大家的安危,这种践行不是记者的言语可以表述的,其中的“痛”与“思”或许只有月光才能体会。老子《道德经》上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月光正是以这种大德,行为着自己的行为。真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去探望这位可亲可敬的局长,去乌海、去他工作的环境中,切实体会一下他工作中的艰辛,如果可以,我也愿意用这种方式去为他分担一些压力。  相似文献   

14.
曾世麟 《劳动保护》1997,(12):41-41
1958年,我刚从北京选煤研究院下放到重庆中梁山煤矿,就听到一位烧锅炉的老工人说道:“世上有两种人工作最不安全,一是船工,死了没有理;一是矿工,埋了没有死,矿工是在“阴山”下干活的”!对他所说的船工死了没有理,我能理解,指的是在水流急湍、多暗礁的“川肛”上航行的木船船工们,因为我亲眼见过江面上飘浮而下破木船的船板和尸体,至于矿工埋了没有死,“阴山”般可怕的工作环境,我是在以后才逐步深刻领会的。1959年我参加了北井八大组的掘进工作,在这个获矿上荣誉命名的“红旗大组”里,矿工们干起活来生龙活虎,为建矿立过…  相似文献   

15.
一位普通交巡警,常年在路面上站岗“吃”灰尘,为了工作方便,他捣鼓出一个小鼻罩,居然拿到了国家专利。这个鼻罩还被公安分局领导看上,配备给全体交巡警,让大家在执勤时少“吃”点尘土,免受鼻痒。  相似文献   

16.
刘建辉开车25年,是行车120万公里无事故的模范驾驶员。经常往返于南平与厦门之间的旅客都亲切地叫他“刘师傅”。他于1980年从建阳考亭汽车培训学校毕业,在闽运建瓯货车队一干就是10年。多年开老式全挂车的经历为他驾驶技能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1990年,刘建辉调到闽运南平公司,开过货车、小客车,当过汽车教练,还开过出租车,不管在哪个岗位,他的肇事记录上一直保持着空白。1998年,闽运南平公司组建“闽北快运”车队,刘建辉从500名驾驶员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快运”司机。他每天驾驶“依维柯”往返于南平武夷山之间。接手快客,刘建辉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03年4月2日,刘建辉驾驶“依维柯”满载16  相似文献   

17.
石瑛 《劳动保护》2009,(5):82-83
旧伤复发 1996年8月,宏图物业公司来了一位复转军人,他的名字叫徐伟,1.8m的个头,满脸黝黑,一副老成、能吃苦的样子,大家都称他“老徐”。十多年来,老徐工作兢兢业业,干起活儿来劲头十足,谁也看不出老徐有病。老徐凭着肯干和工作热情,2007年1月当上了部门经理,每天更是忙个不停,不是到这个小区查看情况,就是到那个小区处理问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护》2010,(4):9-9
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官地矿工人栗俊平与来自山西的数十名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一个议案——《关于开展排查治理“矿用开关无‘两防’重大事故隐患”专项行动的建议》。这个建议针对性强,很有现实意义。煤矿大量使用的开关闭锁装置,  相似文献   

19.
在松溪驾驶英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一生平平淡淡的“老兵”.在他的身上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闪光”事迹,也没有被人树彤象立典型的一面.但是.他却凭着良好的个人修养、过硬的驾驶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功创造了行车150万公里无事故的“神话”。他.就是被人们尊称“老杨师傅”的扬水贞。  相似文献   

20.
“饶安全”本名饶江林,是武钢乌龙泉矿活性一车间的安全员。由于他在安全上严管理、严考核、严自身,矿里的干部职工送了他一个善意的外号——“饶安全”。“饶安全”有一个记工作日记的习惯,在他的日记上,记录下了一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