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马村矿是严重衰老的矿井,产量连年递减,经济效益不佳,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环境保护工作,而不断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环境治理。 尤其是近2年来,他们坚持企业减亏不减环保投入,千方百计治理工业“三废”的方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炼化企业在进行安全投入时,由于缺少科学的、直观的、有效的理论支持,而存在安全投入不合理,投入效能无法评估的状况,提出了炼化企业安全投入指标体系以及安全效能量化的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炼化企业安全投入指标与安全效能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例对该模型的应用、演算过程做了分析说明,验证了安全管理投入、安全设施投入与安全效能的关系,从而证明了该模型能够指导企业合理分配管理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效能,降本增效,综合提升炼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产成本的中国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以价值形态的农作物种植成本为表征指标,对我国1980-2002年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年际间、不同种植业之间与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近20多年来,我国农地利用的集约度不断提高,但在1985-1986年、1993-1994年与1998-2002年,农地利用的集约度出现过三次明显的下降;②我国农地利用主要以物质成本投入为主;物质成本投入相对稳定,而劳力成本的投入变化较大,其变化同总成本变化同步;③不同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度有一定差异,但在总的时序变化规律上差异不明显;④不同区域之间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差异显著。低收入地区农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幅度比高收入地区大;高收入地区集约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物质成本的投入,劳力成本投入增加不明显,而低收入地区劳力成本与物质成本的投入比例基本相当,且在1991年以后,劳力成本的投入比例超过了物质成本;从集约度的波动上看,集约度下降的阶段,收入高的地区下降幅度大,而收入低的地区下降幅度小。  相似文献   

4.
耕地投入量在不同农作物间配置格局转变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非常重要。论文在将农作物划分为谷物作物、豆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和蔬菜作物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耕地利用投入,并进一步分析了耕地利用投入及其内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利用投入从1998年的27.67×1010元增加到2011年的38.15×1010元,1999年起蔬菜作物投入超过谷物作物,我国耕地利用的投入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②耕地利用高投入的省份集中在黄淮海平原,低投入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耕地利用投入增长集中于北方和西南省份;③我国粮食主产省份的谷物作物投入比例大,东部沿海地区的蔬菜作物投入比例大;④种植集约度上升对经济较发达省份的谷物和蔬菜作物投入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大多数西部省份的谷物和蔬菜作物投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播种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环境规划中,很少考虑到非线性特征对环境投入的效益影响.以国内外目前主要3类水环境规划为例,研究了环境投入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对每一类环境规划,环境改善均随投入的增加而迅速减少.由于传统的环境管理或规划在选择下一种措施之前总是将大部分费用投入到前一种措施中,因此传统的环境管理或规划忽略了环境系统有关的非线性特征.应将有关费用投入以保证下一步措施获得最大的环境改善.与传统的环境管理或规划相比,这种考虑环境系统有关非线性特征影响的投入策略可以达到用较少的经费获得迅速的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数据为基础,结合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了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投入-产出视角来衡量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效率。得出如下结论: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从0.345上升至0.605;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916,整体效率处在较高水平。在2012~2013年,存在可持续发展无效、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情况,2014年后可持续发展效率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根据投入指标的影响力分析,可知经济投入指标对投入产出效率影响最大,而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影响力最小,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与人才吸引。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投入强度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越发达的地方,科技投入越多,其经济发展速度、质量、竞争力也就越高;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如此造成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浅析环境保护工作的潜效益蓬莱市环保局孙青霞,张吉乐效益,是指投入和收益两相比较而言的。效益的多少高低,是根据投入和收益两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环保工作的潜效益特点,正是由环境保护的正面投入和环境保护的潜在性收益两者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那么,何谓环保工...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ESDA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宇  刘毅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1):1815-1825
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能源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对能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DEA-ESDA模型对1990、2000 和2010 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空间集聚状态以及冷热点区域格局的演化,得出结论如下:①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②科技投入低和基本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部分省市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能源投入松弛、人力资源投入松弛、资本投入松弛和多种要素投入松弛四类;③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基本一致,而规模效率受制于资源禀赋等原因,集聚状态相对较弱,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越来越明显;④能源效率的冷热点格局亦呈现地带性分布,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演化过程高度一致,而规模效率呈现出相异的特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空间配置应重视纯技术效率及其在空间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的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方集体林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在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中需要考虑投入要素的有效性以及生产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问题。论文以临安市山核桃产业和仙居县杨梅产业为例,分别选取两个县(市)共167户林农2009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在农户微观层面运用C-D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在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农药化肥投入、地域因素都对两个地区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有显著影响,而劳动力投入和林业劳动力人均种植面积因素则只对山核桃生产有显著影响。笔者认为需要通过积极推广农户从事非木质林产品的经营,重视农药化肥生产资料投入以及促使劳动力季节性回流等措施促进非木质林产品经营。  相似文献   

11.
马永喜  马钰婷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0):4631-4640
为探析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料平衡原则下农业环境效率测算模型和农业环境效率影响模型.基于2004~2016年浙江省农户水稻种植地块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面积、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农业产出等农业经营规模指标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规模化发展将因投入和产出的扩张以多种方式影响其环境效率,其中土地面积规模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农业生产环境效率均有负向的影响,而农业产出规模的增加将促进农业环境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马永喜  马钰婷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631-4640
为探析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料平衡原则下农业环境效率测算模型和农业环境效率影响模型.基于2004~2016年浙江省农户水稻种植地块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面积、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农业产出等农业经营规模指标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规模化发展将因投入和产出的扩张以多种方式影响其环境效率,其中土地面积规模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农业生产环境效率均有负向的影响,而农业产出规模的增加将促进农业环境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24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 ,《安全生产法》(草案 )再次提请最高立法机关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伯勇报告了《安全生产法》(草案 )的修改情况。常委会委员在上次审议中指出 ,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产投入来支持。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中国对安全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 ;而在发达国家 ,预防投资占GDP的3.3 %。所以 ,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提高中国的安全生产水平 ,需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根据常委会委员的审议意见 ,李伯勇说 ,《草案》在规定增加对安全生产投入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BOT模式利用社会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是解决我国当前市政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污染严重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但污水处理BOT项目投资额大、回报率低、经营期长、相关利益方多而复杂、特别是其产品(处理后的排放水)的市场价格受公众利益影响,而生产成本却受市场调节的矛盾导致项目在未来运行中的风险增加.因此,在正式投入项目前,对污水处理BOT特许经营项目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防范策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负投入法在循环经济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物质流核算框架和三维物质投入产出表(PIOT)的物质代谢调控模型编制循环经济规划时,在实际中存在着同一行业的产品计量单位不一致的问题,给物质代谢调控模型的构建带来了困难,尝试用负投入法对此加以解决.首先,在理论上对负投入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其次,给出了如何在三维PIOT框架下运用负投入法解决前述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后,以河南省义马市循环经济规划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PIOT中,负投入法仍能够准确地反映主产品和副产品之间的技术关系.而负投入法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2个缺点,在PIOT的应用中都可以克服.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处理好由投入产出分析行模型计算所得的“负投入”量与实际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副产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为减少航运安全事故,航运管理部门督促航运企业增加安全投入,造成航运企业的经济负担增加,航运企业迫切需要寻求优化安全投入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GA-SVR-PSO的航运安全投入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GA-SVR模型构建航运安全投入与事故经济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然后结合实际投入约束条件构建了航运安全投入优化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航运安全投入优化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投入约束条件下航运安全投入的最优配置和事故最低经济损失。以Z航运公司2018年安全投入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A-SVR-PSO的航运安全投入优化方法具有较好的航运安全投入优化效果,可为航运企业安全投入决策提供可靠的模型依据,提高航运安全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使用2004~2015年的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内部影响机理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的位置分别为7.722(2257.47万元)和9.610(14913.17万元);在外部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规模效应3种影响路径中,科技创新投入影响下的外部资本进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负向效应,科技创新投入与外部资本间效应为0.1363,外部资本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效应为-0.0065;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分别为-0.0277和-0.0311;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高效益增强了市场规模效应,有效促进生产结构的转型进而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为0.0186和0.4346.空间异质性中,外部资本进入与溢出效应带来的污染避难所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而污染天堂正效应在东部地区存在但不显著;污染创新治理投入的技术正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显著,在中部和东北部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规模效应在空间区域无差异且显著为正.建议依据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路径来实施空间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NO3--N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化肥投入、土壤NO3--N积累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肥投入是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因素,而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拉动了化肥的投入。目前施肥条件下,流域内坡地果园存在显著的NO3--N积累,其积累量高于农田土壤,应作为今后重点监测对象。农田系统中,小麦或玉米连作土壤中NO3--N的积累最显著,通过作物之间的轮作可显著降低剖面中NO3--N的深层积累。土壤NO3--N的积累是小流域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流域氮肥投入、氮肥吸收利用和土壤水分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研究企业安全投入结构,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特点,从人员投入、安全设备投入、安全管理投入3个维度找出影响企业安全投入的16个主要因素,初步建立企业安全投入的4级多层阶梯ISM模型;根据建立的ISM模型,采用直觉三角模糊数(TIFNs)评估企业安全投入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分别计算直觉模糊数权重和三角模糊数权重,最后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组合权重,确定正、负理想点,并引入TOPSIS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相对贴近度。结果表明:企业安全投入的3个维度的重要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管理投入、人员投入、安全设备设施投入,这为合理地确定企业安全投入的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有效解决了信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有关部门预计,在我国,需要生态移民人口高达700-1000万人次,而目前生态移民无法突围出贫困及生态脆弱区的问题也已经十分突出.不下决心将这些人口撤离西部贫困及生态脆弱区,国家巨大的努力与投入,到头来仍有可能成为无效投入,最终还需要政府重新给予有效解决.继续注重"就近搬迁"原则,会导致移民越多,问题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