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动物界,特别是哺乳动物,为了争夺配偶,雄性之间往往发生激烈的争斗,一些动物学家对这种现象冠以“婚礼前仪式化的对抗”的幽默称谓。雄性为了夺得统治地位,常以武力压服其他雄性同类,胜利者可以赢得群体中大部分或全部雌性;而弱者往往连一个配偶都得不到,甚至会落得逐出群体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2.
面临绝种命运的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天然物种,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本身也面临这种威胁。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及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罗伯特梅说,过去100年,在各种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平均每年有一种绝种。目前,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超过1万种,假如人类算是其中一种的话,那么就像买奖券一样,由现在开始有万分之一的机会绝种。科学家从对古化石的研究发现,地球在过去曾经经历“五大绝种潮”,其中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庞大的恐龙就是当中的受害者。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也面临灭绝威胁  相似文献   

3.
美国专家曾对各种野兽所遭受的生存威胁进行了调查,这些动物包括熊、松鼠、狼和蛙等。环境专家们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防止这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美国国家动物园的动物卫生学新技术中心,采用先进技术拯救某些野生动物。这些技术常用于促使人类和家畜繁殖后代。技术之一为“人工授精”。科学家可以通过激素使雌性家猫产生卵子,然后将雄猫的精液输入雌猫体内。他们希望,人工授精对于类似佛罗里达豹那样的野生动物也能凑效。美国现仅剩下30只佛罗里达豹。这意味着,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动物世界里,爱情仍然是“神 圣”的象征。为得到心中理想的伴侣,它们有的温情脉脉,有的浪漫异常,有的以勇武赢得对方欢心,有的甚至甘愿为其送上宝贵的生命。动物绚丽多彩的求爱方式,更是展现了比人类毫不逊色的情感世界。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雌蜘蛛在接受爱情时十分谨慎,很讲究“门当户对”,坚决拒绝与不同种类的雄蜘蛛“婚配”,不论对方如何想方设法频频示爱,都能抵挡诱惑,不为所动。雄蜘蛛在求爱时有的轻轻地敲打地面或墙壁,有的则是用整个身体猛烈地敲击,而正是这种敲击声音的细微差别,使得雌蜘蛛能够决定是…  相似文献   

5.
绿网     
声音“在鸟类迁徙时期,关掉高层建筑里的灯是减少由于撞上大楼而死的鸟类数量最有效的方法。”———在美国,数以百万计的鸟儿上了摩天大楼明亮玻璃的当,每年约有10亿只因被大楼的灯光迷失方向而撞死的鸟,美国一些科学家就此作了上述主张。虎的权利———一个马戏团里累死了一只老虎。有专家提出要立一部《动物福利法》,法律应该像保护人一样保护动物,“虎权”的问题随时代的发展被提出来,似乎可以总结为:给虎权利,是人在进步。“今天儿童更健康了,获得洁净水的渠道更多了,但是这些令人不安的数字表明我们还没有着手解决这个矛…  相似文献   

6.
<正>螳螂性格凶猛,身体修长,举着两把大刀,可威风了。可是螳螂家族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在雌螳螂与雄螳螂的新婚之夜,雌螳螂会趁雄螳螂不备,从其头部开始,一点一点地将其吃光。当然,并不是所有雄螳螂都会被吃掉,只有当雌螳螂处于饥饿状态时才会发生这种状况。因为在繁殖季节,母螳螂胃口大增,必须摄入大量营养才能保证后代的健康,但  相似文献   

7.
鸵鸟产于非洲,是现代鸟类王国中最大的鸟。雄鸵高约3米,体重在150千克以上,雌鸵稍小。鸵鸟尾部蓬松下垂,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在顺风快跑时展开双翼像帆一样起助跑作用。胸骨不具龙骨突,足生二趾,趾底有较厚的肉垫,是现今鸟类中独一无二的两趾鸟。鸵鸟生活在广阔的荒原,那里缺少树林和水源。为了觅食、找水、避敌,终日奔走,练就了一双粗壮强健  相似文献   

8.
两个环境保护组织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中说 ,日益变暖的海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扼杀海洋生物 ,并使提供人类及生活在海洋中的其它生物食用的海产品大大减少。由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设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海洋生态保护研究所公布的这项报告指出 ,全球变暖使包括太平洋大马哈鱼在内的一些物种正在挨饿 ,并使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赖以生存的极地冰雪融化。上述两个环境保护组织认为 ,这一状况是由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这些气体主要由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为获取能源而燃烧矿物燃料所致。该报告指出 ,由于使地球…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近九成源于野外,滥食者90%以上是白领阶层。嗜好者认为野生动物有营养、补身体,有的为了图新奇、摆阔气。但是专家明明白白地忠告:吃野生动物易患难以诊治的怪病,“什么都敢吃”将会吃出一身病,甚至吃掉命。杭州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不想“补”出了鞭节虫病,住院3个多月,花费2.7万元,体重骤减15公斤。哈尔滨市有10多人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经抢救才脱险。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葬礼     
动物学家惊奇地发现,一些动物好像具有人的“灵性”。它们对死亡的“长者”或“同伴”怀有“恻隐之心”和“悼念之情”,因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葬礼,一些葬礼还很“庄严”和“隆重”。 1970年12月,美国动物学家尤伯特在非洲密林的深处,亲眼见到大象葬礼的全过程。在密林深处的一块草原上,几十头象围着一雌象,不一会这雌象就倒地死了。它是因病重而死。周围  相似文献   

11.
胡旋 《环境》2011,(3):70-72
在动物王国,把唱歌作为一种求爱仪式是很常见的,鸟类、昆虫和蛙类都喜欢用动听的歌声去吸引异性。但在哺乳动物中,这种求爱方式并不常见。此前科学家认为,除人类之外,哺乳动物中只有蝙幅、鲸鱼和海豚能用歌声求爱。然而新的研究发现,雄性老鼠也不乏浪漫情怀,当面对心仪的对象时,它们也会一展歌喉,大唱充满爱意的情歌。  相似文献   

12.
10月2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福成和周忠和的一篇有关古鸟类飞行的文章。在这篇题为“一早白垩世鸟类的腿羽”的论文中,这两位专家报道了一只生活在1亿2千万年前的、既保存有完好的腿羽,又保存有短的尾羽的鸟类化石。该鸟腿部的羽毛可能能够帮助揭开原始鸟类的“短尾”之谜,同时也进一步支持了鸟类飞行演化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  相似文献   

13.
自从六十年代发现孕妇服用反应停(thalidomiode)后出生数千名短肢畸形的后代以来,化学物质的致畸胎作用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住,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新化学物质和环境污染物不断进入人类生产及生活环境,原有传统的整体动物致畸试验方法由于实验周期长已适应不了评价日新月异的新化学物质的需要,因此,筛选快速而又敏感特异的新方法已成为现代毒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七十年代初著名的胚胎培养之父New发展了哺乳动物全胚胎旋转培养技术(wholeembryo rotator culture of mammaliam)并应用于评价化学物质的致畸性,获得了成功,使此项技  相似文献   

14.
依法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之必由之路 当代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关注,是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联系的.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通俗地说,低碳经济指的是以排放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相似文献   

15.
《卫报》2012年2月21日近日,一群科学家、哲学家和动物福利组织组成了“赫尔辛基联盟”(HelsinkiGroup),为海豚争取权益,希望保护海豚权益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法律。赫尔辛基联盟表示,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海豚是一种复杂而敏感的高智商哺乳动物,应该被当成“非人类人”对待并赋予它们相应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研究室最近与湖北省利川市汪营区人武装部部长钟义兴共同签订了一项“关于猫头鹰研究探讨”协议。钟于三年前四月的一天从山上救回一只受了重伤的猫头鹰,经治愈后将其放归山林。数日后,该雌鹰引来一位“恋人”到钟家结成“伉俪”,并定居下来,帮助钟家捕鼠除害,乐享太平,繁衍子孙。钟家爱鹰如子,生活上对它们关心备至。人鹰和睦相处,亲密无间。图为钟义兴在逗戏雏鹰。  相似文献   

17.
时间:1995年8月地点:东北长白山区大会主席长臂猿致开幕词: 亲爱的同胞们、兄弟姐妹们,我们的“动物与人类”研讨会正式开幕了,这次大会是在我们动物界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召开的,意义特别重大。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鸟类、鱼类、兽类、灵长类、爬虫类和两栖类等各方面共60名代表,收到论文48篇。大会还收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环境》2008,(3):62-65
环境信息公开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意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得到认可。于2001年生效的《奥胡斯公约》“确认每个人既有权在适合其健康和福祉的环境中生活,又有责任单独并与他人共同为今世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并且“考虑到公民为了享受上述权利并履行上述责任,在环境问题上必须能够获得信息、有权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清远市环保工作初步扭转了屡受批评的被动局面。”清远市环保局局长何国雄无奈而又欣慰地说。  相似文献   

20.
引言 最近,克洛根的研究由于与石油成因有关而迅速发展起来。原先所谓“克洛根”是指苏格兰油母页岩中所含的沥青,目前则指广泛分散在现代沉积物或古代沉积岩中的、常温常压下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物(不包括腐植酸)。然而,正如田口一雄(1975)所说,由于研究者对于克洛根所下的定义略为不同,因而使其争论复杂化。因此,本文首先表明,笔者所指的是“固结岩石”中的不溶有机物,即所谓化石克洛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