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特点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以阴山北麓化德县七号乡小公勿素村为试点开展了以草地建设为中心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草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人工灌丛草地、改良退化草场、建立饲草料基地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试点建设证明,草地建设是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NaOH熔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NH4OAc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不同植被治理措施下土壤的全K和速效K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①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中全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草地>农田>人工灌木>退化草地>次生草地>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土壤中速效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人工灌木>退化草地>农田>次生草地>人工草地。②不同治理方式对土壤钾含量提高的差异明显,灌草类植被对土壤钾的提高效果较好,杨树林对土壤钾的恢复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NaOH熔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NH4OAc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不同植被治理措施下土壤的全K和速效K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①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中全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草地〉农田〉人工灌木〉退化草地〉次生草地〉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土壤中速效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人工灌木〉退化草地〉农田〉次生草地〉人工草地。②不同治理方式对土壤钾含量提高的差异明显,灌草类植被对土壤钾的提高效果较好,杨树林对土壤钾的恢复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NaOH熔融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NH4OAc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不同植被治理措施下土壤的全K和速效K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①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中全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草地〉农田〉人工灌木〉退化草地〉次生草地〉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土壤中速效K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人工林地〉百里香草原〉人工灌木〉退化草地〉农田〉次生草地〉人工草地。②不同治理方式对土壤钾含量提高的差异明显,灌草类植被对土壤钾的提高效果较好,杨树林对土壤钾的恢复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5.
于皓  刘悦  邓晔  芦光新  颜珲璘  王英成 《环境科学》2023,44(5):2928-2935
为了研究天然高寒草地转变为混播人工草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省共和县的天然以及由天然转变为混播人工草地样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天然草地转变为混播人工草地后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两块样地共检测到29个细菌门和11个真菌门的微生物.天然草地转变为人工草地后,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显著升高,细菌的香农指数从9.51增加到9.89;土壤真菌的多样性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与天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地的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细菌群落结构与总有机质的含量、总氮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真菌群落结构与总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线性判别分析(LEfSe)结果表明,暗黑菌门细菌(Atribacteria)和子囊菌门真菌(Ascomycota)可作为天然草地的指示微生物类群,出芽菌属细菌(Gemmata)和发菌科真菌(Trichocomaceae)可作为人工草地的指示微生物类群.利用Tax4Fun2对细菌群落功能的预测发现,天然草地向人工草地的转变影响了细菌群落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生物量碳密度是生态系统表征碳截存能力的重要功能特征之一。为明晰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选取源区内3个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退化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区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其碳密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地上生物量高于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生物量都低于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总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719.47、706.57和2 233.09 g/m2。草地退化不仅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而且改变了地上部分、活根和死根中的碳密度分配比例。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活根和死根碳密度占总生物量碳密度的90%以上,“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碳密度占79.41%。活根碳密度与总生物量碳密度的比值在3种不同草地群落间的变化较地上植被和死根的大,因此,活根碳密度比例可以作为草地退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人工景观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评价的现有成果为手段,针对北京市的具体问题,对北京市人工草地与人工林木、人工景观水面与人工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人工草地和人工景观水面的生态服务价值皆为负值,而人工林木和人工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所以种草不如种树,造水面不如建湿地.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沟壑区草地土壤深层干燥化与氮素消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塬地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旱塬人工草地土壤0~1000cm水分含量及剖面氮素含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旱地人工草地连续种植会显著消耗土壤深层储水与土壤氮素,苜蓿的耗水深度超过1000cm,剖面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2.6%;同时,也使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150cm以下硝态氮含量均小于1mg/kg,荒草地的水分状况好于人工草地,这是因为荒草地的生物量远低于人工草地,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8.8%。在干旱地区,土壤深层储水可以调节植物用水,但是人工苜蓿从土壤深层吸收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干燥化的发生。因此,土壤储水的调节作用丧失,合理的草地产量是控制土壤干燥化的途径。草地施肥并没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可以延缓人工草地的衰退时间。因为草地施肥的效益不明显,生产实践中农民并不施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具有北方半干旱山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隋家窝铺小流域为例,在简要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根椐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退化小流域生态系统重建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原则、方向、途径及措施。通过5a的实践,在生态经济沟、防护林体系、人工草地、抗旱农田和高产栽培示范区等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地境划分,在不同的地境内进行植被调查,发现植物种类有减少的趋势、草地严重退化。基于对社区经济状况的调查,原因为当地的居民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过分的依赖草地,对草场无节制的利用导致草地的严重退化。基于上述情况,对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立社区共管机制、控制牲口数量、实施休牧和禁牧措施、积极开辟替代性生计来源、分区管理、提高人工恢复植被的效果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草原鼠害问题的生态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草原鼠害问题及其防治工作进行了回顾,并从草原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我国草原鼠害的成灾原因和成灾规律,据此提出了控制我国草原鼠害的战略措施。根据我国草原鼠害的特点,本文提出的控制战略是:(1)树产草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观,即注重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和要求,造成鼠类不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坚持连续多年的长期鼠情监测,搞好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阴山北麓丘陵区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是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的贫困带,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本文以自治区“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固阳县忽鸡沟乡大六分子村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扩大林草植被覆盖率为核心,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环境效应和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和恢复退化天然草地的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可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3.
草地退化的因素和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在利用不当时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对草地退化的过程和原因比较复杂。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总是伴随着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有时一二种自然因素(如火或洪水)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所以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对近几年较流行的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湖南南岭草地植被类型的数量分类、排序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南岭山区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森林遭受严重破坏而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山,面积约1497.2万亩(99.8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1/4强。本文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无倾向对应分析DCA的数学方法对草地植被进行分类与排序。利用48个样方和150个植物种的资料进行计算,在第4级水平上划分出12个主要草地植被类型,其中将近似的类型合并成10个类型。在第1级水平上明显地将海拔1000m以上的与600m以下的分成2大组;在其它水平上则根据其他不同生态因子(岩性、pH值等)将出现的区别种逐级分开。所得结果与定性分类基本相同,说明该方法是适用于亚热带草地分类的。 不同类型在开发利用上有很大差异,高海拔的植被类型应以造林或封山育林为主,并可适当发展木本药材;在平缓的山原上虽可开辟人工草地发展畜牧业,但必须要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25。以上的应封育;15—20°的地方可以发展林业与畜牧业;在海拔300—600m的丘陵岗地类型上可以发展薪炭林、经济林;在海拔300m以下,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发展果木林(柑桔等),缓坡丘陵地类型可建立人工草地,但应与林业相结合,在农区可进行粮草轮作。总之,应该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露天采矿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剧烈扰动,采矿废弃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复垦地生态恢复的重要原因。文章选择平朔露天煤矿区的设施农用地、耕地、人工草地、裸荒地和原始农田等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对比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团聚体稳定性、养分状况和酶活。结果显示受采矿扰动后的废弃裸荒地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农地复垦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矿区废弃地土壤,但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恢复存在显著差异。设施农用地有利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团聚体稳定性、养分状况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全面恢复,耕地和人工草地的复垦对容重、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酶活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难以在2年内达到原地貌相当水平,养分状况较废弃裸荒地几乎没有改善。研究结果说明,设施农用地可以较快地恢复矿山废弃地土壤质量,耕地和人工草地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肥力管理措施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放牧和受损管理两个角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度放牧能够提高草地植被丰富度,提高草地生产力,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同时从受损管理角度提出了健全草地管理法规、草地开发与利用相结合、草畜平衡管理等措施,从而使草地生态系统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促进草地景观物质和养分的良性循环。适度放牧结合受损管理可以作为一种管理草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林地向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退耕地和旱地的转变,土壤容重、pH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电导率逐渐降低。各土地利用方式中,细菌数量最多,均占85%以上,放线菌和真菌相对较少。从总量上看,灌草丛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大,自然林地、灌丛地和旱地次之,退耕地和人工林地最小。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自然林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灌草丛地、草地、灌丛地和退耕地次之,旱地最低。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2种不同类型草地的汞释放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态通量箱法对贵阳市人工草坪和天然草地的汞释放通量进行了野外实测. 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草地是大气中汞的来源,并未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平均汞释放通量为(7.8±15.7)~(41.5±15.2) ng/(m2·h),且天然草地的汞释放通量明显高于人工草坪. 草地的汞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汞释放通量显著高于夜间,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午后,最小值则出现在夜间. 草地的汞释放通量与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线性关系. 大气中气态总汞的质量浓度是影响草地汞释放通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气中气态总汞质量浓度的升高能够抑制草叶片向大气中释放汞,而高质量浓度的气态总汞可导致大气中的汞向草叶片的强烈沉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数据,分析了我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我国退化草地、鼠害草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10年间我国西部主要牧区退化草地面积与鼠害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29.1×104和1 437.5×104 hm2;草地质量持续下降,生态承载力降低,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草地生态功能下降,沙化草地已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全流域(区域)的角度进行草地退化治理、紧急启动区域性的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改变草地生态保护资金投入机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我国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本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具有北方半干旱山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隋家窝铺小流域为例,在简要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根椐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退化小流域生态系统重建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原则、方向、途径及措施。通过5a的实践,在生态经济沟、防护林体系、人工草地、抗旱农田和高产栽培示范区等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