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挺水植物在生活污水中生长量及去污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千屈菜、香根草、芦苇、香蒲、美人蕉、水葱、风车草7种常见挺水植物为对象,研究了在生活污水中进行培养的植物生长量和氮磷积累量差异以及改善水质指标的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芦苇和美人蕉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美人蕉的氮磷积累量最高,美人蕉和芦苇对污水的综合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富营养化与温度因素对太湖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和富营养化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应用阿列纽斯方程修正的Monod生长模型定量研究长期以来太湖藻类生物量与营养元素和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近年来的富营养化状况下,年均气温每增加1.0℃,年均藻类生物量增加0.145倍.湖泊富营养化越严重.年平均气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可以定量评估和预测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3.
选取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氮磷等营养盐、Ca2+、照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及群体形成的影响;通过对荧光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群体微囊藻形态的观察,从微观角度解释群体形成的生物学原因。正交试验表明,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成受初始氮磷钙质量浓度、温度、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最佳组合为氮磷钙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5 mg/L、260 mg/L,温度25℃,照度4 000 lx,在该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最大,胞外多糖(EPS)质量浓度最高。形态观察试验表明,在微囊藻群体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细胞间隙,且EPS和Ca2+在细胞聚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及其生物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大量研究工作集中于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及其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及其主要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总结;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体外生物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给予了评述;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机理研究的成果能直接导致新的生物检测方法的发展,丰富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技术类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遥感数据源的不断丰富,遥感技术不断提高,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指出了当前水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需求,结合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的水环境遥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估、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及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为案例,具体阐述遥感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成效。未来水生态环境管理发展趋势将以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发展。基于此趋势,提出遥感在水生态修复的应用潜力,利于更多地方部门积极有效应用遥感技术,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场地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场地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无二次污染、易被公众接受等优点,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修复技术的植物资源筛选、调控技术、修复植物产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植物修复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走向了田间示范和推广应用阶段.现就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7.
水华蓝藻复苏的研究进展与水华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水华复苏的研究进展,确定了水华蓝藻复苏的定义,介绍了研究蓝藻复苏的方法,以及蓝藻复苏对水体中蓝藻种群生物量以及当年蓝藻水华形成的贡献,探索了驱动水华蓝藻复苏的环境因子。结合太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研究水华蓝藻复苏在进行水华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大宁河水体营养盐状况与水华爆发之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大宁河常规监测和水华爆发期间加密监测断面的氮、磷营养盐指标统计,运用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宁河氮、磷营养盐分布和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华爆发期间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呈正相关关系,总磷是大宁河水华爆发的限制因子.氮磷水平呈现从上游到入长江口逐渐递增趋势,长江回灌作用对大宁河输入部分氮、磷营养盐.  相似文献   

9.
测定电镀废水中铬(Ⅵ)的新光度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硝酸介质中,二甲基黄先显色而后在加热条件下褪色,铬( )能显著阻抑此褪色反应,且阻抑程度与铬( )含量相关,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铬( )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是1.55×10-10g/ml,线性范围0.1~1.2μg/10ml,用于电镀废水中铬( )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对固城湖水生植被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水生植被控制和恢复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也为长江中下游流域中的类似湖泊提供沉水植被科学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深圳海域的赤潮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1 996~ 2 0 0 0年期间深圳海域赤潮发生的回顾及主要赤潮事件的分析 ,阐明近年来深圳海域赤潮发展趋势为 :(1 )赤潮类型多样 ;(2 )出现新记录种类和有毒种类赤潮 ;(3 )持续时间长 ,危害程度大 ;(4 )频率增多 ,范围扩大 ;(5 )呈全年式的模式。并列举了深圳沿海近岸主要赤潮生物种名和对渔业造成危害的赤潮藻  相似文献   

12.
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8-2009年通过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落,且在2008-2009年经常性局部发生蓝藻水华:冬、春季节主要是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的蓝藻水华;夏季主要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蓝藻水华;秋季浮游植物主要是颗粒直链藻(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的硅藻类群,未出现水华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得红枫湖水库水体水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以大宁河春季水华期间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通过描述大宁河春季水华期藻类及主要理化因子分布特征,揭示出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大宁河春季水华期水华河段水体氮、磷含量较高,总氮浓度为1.2~4.11mg/L,平均值为1.748mg/L,总磷浓度为0.027~0.615mg/L,氮磷比均值为17.5。春季水华藻类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400~3800lx,水温为13.0~14.0℃时叶绿素a含量有最大增长,平均水温为13.4℃,藻密度与总氮、总磷、水温、DO、pH、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回水河段流速小于0.05m/s,流速是藻类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大宁河回水河段春季水华藻类分布较广,主要有甲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蓝藻门、裸藻门和黄藻门7门28属,其中甲藻门分布最广,其次是绿藻门。春季水华优势种主要有甲藻门的拟多甲藻,绿藻门的衣藻、小球藻,硅藻门的直链藻,蓝藻门的色球藻等。  相似文献   

14.
以巢湖2009—2017年,每年4—10月(共63个月)的地面和遥感监测结果的日平均值作为基础数据,分别对地面和遥感监测指标求月平均值,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最终确定巢湖水华月平均强度评价的指标为藻密度、月累计水华面积、平均水华面积和大面积次数,对这4个指标分别采用分级赋分的方法进行评分,总评分等于4个指标评分之和,依据总评分的结果,将巢湖水华强度由弱至强分为5个等级。依据该评价方法,巢湖水华强度从4月—9月,基本由弱至强呈上升趋势,中间偶有波动,在9月前后达到峰值,水华强度一般为较强至强。  相似文献   

15.
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水华物种的演替及其与蓝藻毒素的关系,对于湖泊的风险评估具有重大意义。于2017年水华暴发较为严重的夏季(6-8月)对巢湖水体的理化参数、浮游植物和蓝藻毒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巢湖基本上处于富营养-超富营养的状态。24个样本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117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其中6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5×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优势度为0.397)、水华长孢藻(Dolichospermum flos-aquae,优势度为0.195)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优势度为0.181);7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741)和黏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mucicola,优势度为0.072);8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646)。11种蓝藻毒素在夏季巢湖水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以微囊藻毒素MC-LR、MC-RR和MC-YR为主,最高检出浓度分别为0.115、0.107、0.018 μg/L。此外,分析了拟柱孢藻毒素浓度与水华束丝藻细胞密度的关系,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表明水华束丝藻可能是其最主要的产毒蓝藻。11种蓝藻毒素的浓度均未超过饮用水安全标准的规定,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依然需要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6.
对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大宁河巫山段2004年到2008年常规监测、水华期间加密监测以及单个测点水华垂线24小时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发现,该河段水华暴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全年各月份均有出现,但主要集中在3~6月,占观测频次的79%;24小时内叶绿素a含量在下午16:00~18:00时间段内达到最大值;空间上,总体呈现出离入长江口越近暴发的频次越高,回水河湾较平直河道,宽阔河段较狭窄河段更重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大宁河的开阔河段(小三峡三个峡谷之间及其上、下游开阔河段);24小时内水华垂线分布明显,0.5~5m的叶绿素a含量上层高于下层,水面下30m及以下区域叶绿素a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