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A系统反硝化除磷的强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  袁林江  刘爽 《环境科学》2009,30(10):2975-2980
利用厌氧/缺氧(A/A)SBR,试验研究了选择和富集反硝化除磷菌(DPB)的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充分分开的两段进水方式运行,当厌氧段进水COD与缺氧段投加硝酸盐质量浓度为300 mg.L-1、50 mg.L-1,pH值约为7.0时,DPB可快速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群,系统可达到良好的反硝化聚磷效果;将前述系统改变为一段进水方式运行后,系统仍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聚磷效果.在进水磷浓度同为20 mg.L-1下,在缺氧段投加磷的运行方式比在厌氧段投加磷的运行方式更能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处理量较大的射流式电子束辐照水处理反应器为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以反应器出口水流流速分布均匀为目标,对反应器内部水流的水动力特性及反应器构型对出口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据此优化反应器的构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反应器水动力特性的关键构型参数为反应器进口管径、反应器水平收缩段长度和反应器弯曲段构型.反应器进口管道直径越大、水平收缩段长度越大,则反应器出口水流流速分布越均匀.最终确定最优反应器的构型参数为:进口管径0.2m,水平收缩段长度0.45m,反应器弯曲段构型贴合水流运动方向.计算结果表明,最优反应器的水动力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反应器出口水流流速分布非常均匀.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最优反应器出口水流流速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澜沧江流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程豹  望雪  徐雅倩  杨正健  刘德富  马骏 《环境科学》2018,39(8):3649-3659
为探究澜沧江流域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017年2月澜沧江流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和冗余分析(RDA)识别了澜沧江自然河道段和水库段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自然河道段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水库段,造成自然河道段和水库段浮游细菌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WT)、溶解氧(DO)、浊度(Tur)、高锰酸盐指数(permanganate index)、p H和总氮(TN).对16S rRNA V3和V4测序,得到用于物种分类的OTU数共26772,涵盖了浮游细菌群落共45门,965属.菌群分类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相对丰富,占细菌群落的36%~94%.澜沧江流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包括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分别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比例为0.39%~21.56%、0.39%~55.80%和31.09%~99.18%.澜沧江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空间差异明显,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WT、高锰酸盐指数、Tur、DO和TN.自然河道段和水库段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不同,DO和Tur是影响自然河道段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而水库段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WT、高锰酸盐指数和TN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滇池北岸入湖河流水质皆为劣V类,致使草海水质逐年恶化.依据河流所处地理区域特征提出受污染河流城内段、城郊段和河口区的不同处理技术.城内段河流适宜采用原位治理技术;城郊段可充分利用土地和鱼塘等有效处理空间:河口区宜用湿地系统加强对入湖河水的净化.截污工程是防治河流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布设于任何河段,在适宜的条件下与其它的技术组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微絮凝连续砂滤装置深度处理矿区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絮凝连续过滤技术深度处理矿区生活污水,探讨了滤料粒径、厚度、滤速、砂循环速率及药剂投加量等因素对S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0.8~1.0 mm,滤床厚度1.0~1.2 m,滤速6~8 m/h,砂循环速率在2~4 mm/min,PAC投加量20~25 mg/L时,出水SS小于5 mg/L,去除率达到94.5%以上.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SBR法短程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处理量为60m3/d的SBR大型中试系统对实际城市污水的短程脱氮效果和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时间控制模式和在线实时控制模式的对比分析可知,应用实时在线控制的分段进水交替缺氧/好氧运行模式,在达到相同深度脱氮效果的前提下,相对于传统运行方式的反应时间显著缩短,投加的外碳源量也缩减了25%.系统在保证平均总氮去除率98.2%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好的短程硝化效果,各好氧反应段的亚硝化率均在95%以上.精准的在线实时过程控制与交替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是短程生物脱氮实现及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传统垂直塔座椅弹射试验中采用刹车片制动所存在的试验准备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永磁涡流制动的方式进行制动.方法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永磁涡流制动在滑车垂直坠落试验中定点缓冲制动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永磁涡流制动系统中静子板的材料方案.结果 采用永磁涡流制动系统能够满足垂直塔座椅弹射试验对40 m制动距离的要求.结论 优化的静子板的选材方案为:高速制动段采用不锈钢,中速制动段采用铜镍合金,低速制动段采用铝合金.  相似文献   

8.
沉砂池是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单元重要设备,近年来,旋流沉砂池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实际运行中存在出砂效果不佳等问题。重点分析了某污水处理厂旋流沉砂池运行效果差、不出砂等问题,提出了换用螺旋曲面桨叶、降低旋桨转速、调整桨叶与底部距离等具体措施。改造后对该厂旋流沉砂池进行连续检测,发现其SS平均去除率由1.86%提升至21.38%,平均出砂量为51 kg/d,同时对COD的截留效果得到一定改善,有利于降低后续生物段的碳源投加量。改造前后沉砂池对TN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0.9%左右,而TP平均去除率从0.44%提升至0.99%。总体来说,旋流沉砂池经过改造后运行稳定,除砂效果良好,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植草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种重要的转输设施,但现有的计量方法难以直接测定植草沟流量,因而提出利用薄壁三角堰,并通过设计一种与植草沟贴合的堰槽方式来测定植草沟的过流流量,使用此设施不仅可以监测植草沟进出口流量,还可以在不破环植草沟结构的前提下测定植草沟内任意一段的流量。采用直线边坡加圆弧底方式构建了非常规堰槽结构、直角三角形开口方式,实验率定了堰上水头与流量之间的曲线,并与既有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堰上水头条件下,直角三角堰用既有公式计算出的流量值小于该堰槽方式下的实测值,且相对差值较大,实验范围内最大差值达25. 9%,因此既有计算公式不能直接用于流量计算,而必须进行率定。通过率定拟合公式计算出流量与实测流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5%左右,计量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试ASBR (530 L),接种氧化沟工艺的兼氧段污泥,考察了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的启动及其与反硝化耦合处理实际火电厂脱硫脱硝尾液的抑制和恢复特性.结果表明,温度35℃±1℃、反应时间为20 h,可180 d实现ANAMMOX的成功启动;活性稳定阶段,总氮(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达91. 1%和0. 3kg·(m~3·d)~(-1).处理脱硫脱硝尾液的中试ANAMMOX-ASBR在活性抑制阶段,可采用去除抑制因素并降低进水基质浓度方式,实现其活性的恢复(93 d).此外,采用逐步增加脱硫脱硝尾液投加比例(30%、70%、100%)的方式,可实现中试ASBR内ANAMMOX与反硝化耦合,使得系统出水TN去除率和COD浓度分别稳定在约92%和88. 5 mg·L~(-1).修正的Logistic模型更加适合描述ANAMMOX受脱硫脱硝尾液冲击后的NRR恢复过程,得到的NRR恢复延迟时间λ为17. 777个周期,R~2为0. 929 48.  相似文献   

11.
填埋结构对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大型模拟填埋场,并定期对渗滤液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所获得的渗滤液水质变化数据,利用指数法对2种结构的填埋场稳定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比厌氧填埋结构更有利于渗滤液中污染物尤其是NH3-N的去除;准好氧填埋场稳定化速率大于厌氧填埋场;准好氧填埋场在封场25周后稳定化综合指数I<50,达到二级稳定化程度,渗滤液水质达二级排放标准;厌氧填埋场在实验期内稳定化综合指数I>100,稳定化等级为四级,渗滤液水质在三级排放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12.
水解池-稳定塘工艺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色谱-质谱联机测定结果表明,水解池能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加速了污水在后续稳定塘中的降解。这使得新工艺比对照的传统初沉池-稳定塘工艺减少停留50%,占地面积50%以上。本文还研究了三氯甲烷,二氯乙烯,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烷和四氯化碳在新工艺中的去除情况,实验表明,水解池中存在还原脱卤过程,而挥发是稳定塘去除卤代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温度试验中温度稳定的重要性。通过对测试方案、测试设备、测试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对如何应用直接测量法测试试验样品非工作状态下温度稳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影响试验样品温度稳定的因素,并指出了直接测量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衡阳平湖污染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种解决大量淤泥处理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进行环境疏浚的配套技术.通过在衡阳平湖对2万m3淤泥的固化处理和工程应用实践,探讨了环境疏浚的基本工艺并重点验证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污染淤泥处理的效果.另外,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可以快速稳定淤泥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而用于填筑用土,解决了淤泥的堆放占地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Microwave processing was used to stabilize copper ions in soil samples. Its effects on the stabiliza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additive, microwave power, process time, and reaction atmosphere. The stab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icrowave proces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TCLP)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contained a 700W microwave power, 20 min process time and 3 iron wires as the additive, and that the highest stabilization efficiency level was more than 70%.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t reaction atmospheres showed no apparent effect on the stab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opper in the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soi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Tessier sequential extraction, the partial species of copper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was deduced to transform from unstable species to stable states after the microwave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稳定剂对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壳聚糖、单宁酸和羟基磷灰石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并运用毒性浸出方法(TCLP)和重金属形态变化来评价其稳定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单宁酸及羟基磷灰石对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明显的稳定效果,羟基磷灰石对4种重金属Pb、Cu、Zn和Cd的稳定效率最高,分别达到90.03%、80.46%、60.40%和79.23%,单宁酸次之,壳聚糖对Zn的稳定效率随添加量增大而略有下降;羟基磷灰石使Pb、Cu、Zn和Cd的稳定态比例分别增加30.55%、16.83%、11.43%和15.39%,稳定态增加比例明显大于壳聚糖和单宁酸.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沸石对汞的吸附性,将沸石作为稳定化剂掺入水泥进行含汞危险废弃物固化/稳定化试验研究.同时,探讨了沸石作为稳定化剂的水泥固化技术处理含汞废弃物的影响因素,从而明确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沸石的掺入能够促进汞的稳定,与单独使用水泥相比固化效率显著提高.当沸石用量为0.3g·g-1以上时,固化体浸出汞浓度低于国家标准(GB5085.3-2007),固化效率从单独使用水泥固化时的47%提高到95%以上.氯离子能够影响固化效率,即使在氯离子浓度为10mmo·lL-1时,含汞1000mg·kg-1以下的固体废弃物的固化效率仍能够大于90%.这说明即使存在氯离子干扰的情况下,沸石作稳定化剂固化含汞危险废物仍然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实验得到沸石作稳定化剂固化含汞危险废弃物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H=6.0~7.0之间,沸石量为0.4g·g-1,水泥量为0.7g·g-1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土培实验,以Fe-Mn氧化物和膨润土为稳定化材料,研究材料配比、使用量同时稳定As和Sb的效果;结合稳定时间和形态分析,探讨材料的长效稳定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Mn氧化物∶膨润土=4∶1的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定As和Sb的效果;当使用量为3%时,Sb和As水浸出降低率为55%和97%;随着时间的延长,As的稳定化效果未出现明显变化,而Sb的稳定化效果有所降低。形态分析结果表明,3%使用量的Fe-Mn氧化物∶膨润土=4∶1的处理使土壤中As和Sb由可交换态向残渣态转变,稳定性增强;Fe-Mn氧化物微观结构特征表明,其具有的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对As、Sb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因此,Fe-Mn氧化物和膨润土的优化使用,能修复As、Sb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9.
复合稳定剂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浩  潘利祥  张翔宇  李萌  宋宝华 《环境科学》2013,34(9):3587-3594
重金属污染土壤均含有多种元素,使用一种药剂对土壤进行稳定的效果不佳且处理费用较高.本研究采集富含砷(As)、镉(Cd)、锌(Zn)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选用无机和有机稳定剂对土壤进行快速化学稳定化实验研究,利用酸浸提程序(TCLP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结果表明,含钙物质、含硫物质以及含铁物质对于降低金属流动性非常有效,6种试剂中稳定效率排序为:氧化钙>硫化钠>有机硫>壳聚糖>硫酸亚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根据不同试剂稳定重金属的靶向特性对两种类型稳定剂进行组合,对复合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复配试剂的综合稳定效率更高:铁钙复配(3%硫酸亚铁+5%氧化钙)对土壤中3种金属的稳定率为81.7%、97.2%、68.2%,而有机硫氧化钙复配试剂(3%氧化钙+5%有机硫)对3种金属的稳定率达到76.6%、95.7%、93.8%.重金属形态测试的结果认为重金属从可交换态转变为还原态(无机类试剂)或氧化态(有机类试剂)是重金属稳定的主要原因,且形态转变程度决定了土壤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硫化物、钙基和铁铝基(Fe0、铁盐、Fe2O3/Al2O3)等共10种材料对含砷(As)废渣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5种模拟不同风险场景的单一化学浸提法,筛选出不同场景下固As效果好的材料,并通过连续化学形态浸提和微观结构表征揭示典型材料的固As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场景下Na2S·9H2O固As效果最好,其它场景固As能力最强的依次是Fe0和FeSO4·7H2O,其中,Fe0最适用于有机弱酸和强酸雨场景,FeSO4·7H2O在5种场景中均有固As效果,但差异性较大,在有机弱酸场景下效果最好,TCLP浸出As降至1.50 μg/L,固As率达99.98%.FeSO4·7H2O固As作用主要是降低弱酸可提取态,将非专性/专性吸附态、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态转化为结晶铁铝或铁锰态和残渣态,处理后有少量难溶的铁砷矿物(即臭葱石和砷铁矿)等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