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候文 《安全》2009,30(8):57-57
近年来职业病正从煤炭、化工等传统工业不断向计算机、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蔓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上透露,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已超过1600万家,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的人群已超过两亿。我国职业病危害的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相似文献   

2.
据卫生部通报,2008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万3744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设行业。通报指出,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尘肺病发病居高不下,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发病工龄缩短;  相似文献   

3.
专家研讨《职业病防治法》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颖 《劳动保护》2010,(4):34-35
根据卫生部2009年统计,全国每年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3万余例,累计报告职业病70万余例。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有10%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报告数字。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发生职业危害的行业多,接触人数达到2亿人,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双全 《劳动保护》2006,(10):77-78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截至2005年,全国职业病累计发病64万余例,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达1万5000人左右,“隐性”职业病人数远远大于“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不仅造成许多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稳定,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方面,我国职业危害如此严重;另一方面,基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却处于空挡,大多数地方政府未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移交安监部门。2005年,卫生部和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职业卫…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重化工业比重大,矿山采选、原材料加工企业多,又是老工业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多,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据统计,辽宁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矿企业有3万余家,仅接触粉尘和毒物的劳动者就超过60万人,由于职业病发病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职业病防治工作在一些地区和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防治措施没有落实。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据,2011-2015年,辽宁省职业病年新发病例分别为981例、1 308例、1 178例、3 088例、1 614例,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业尘肺病高发原因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职业危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尘肺病危害占了80%;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超过6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川  许珂  杨一博  尹旭虹 《安全》2013,(8):42-44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据统计,目前我国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有近2亿人,而每年新发职业病高达数万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人数均居世界前列。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各行业工业企业对职业健康伤害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刘全艳  盛海涛  杨文芬 《安全》2011,32(11):41-44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职业危害却日益严重,其中尘肺病长期位居各类职业病之首。据卫生部通报的2010年职业病防治情况显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2010年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可见,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并且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日前,“第10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的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两亿。在此之前,相关官员曾坦承,有的地方职业病危害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出现了诸如“尘肺村”、“中毒村”等各类职业病村落。职业病为何如此频发责任,似乎应归到用人单位身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目前,我国有职业危害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尘肺病危害占了80%,每年因职业危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作为职业病第一杀手尘肺病,它以不流血的“渐进式死亡”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广大接尘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死于尘肺病的人数大大超过矿难和其他工伤事故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1.
日前,"第10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的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两亿.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劳动保护》2014,(3):19-21
<正>目前,我国尘肺病的发病形势呈严重态势。根据我国学者的估算,报告的煤工尘肺病病例数仅占估算病例数的6.7%,也就是说职业病报告数据可能仅反映了实际职业病发病数的7%以下。因此,我国亟待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尘肺病监测预警与防控体系。尘肺病是严重的职业病,难以治愈,但可以预防。自19世纪发现尘肺病以来,控制粉尘所致的职业危害,一直是国内外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13.
顾正言  于翔  周黎明 《安全》2007,28(1):1-4
1 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诱发了“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目前,我国有职业危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尘肺病危害占了80%,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报告累计尘肺病例超过6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2006-2010年间,湖北省累计报告职业病人2万2 149例,每年新增职业病517例,职业病人群呈增长趋势. 湖北省职业卫生形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职业危害以高危粉尘为主,尘肺病居各种职业病之首.5年间,累计报告尘肺病2万1 760例,死亡4 834例.现有尘肺病患者1万6 926例,还有大量疑似尘肺病人.对部分企业的检测结果表明,粉尘危害严重,有的甚至超标数百倍.二是职业病危害面广,职业健康监护率低.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7日,卫生部公布了极为严峻的职业病防治形势.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职业病危害人数超过两亿,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这是则令人心酸的消息.与庞大的工伤和欠薪受害者群体一样,来自中国农村的上亿农民工,再度成为职业病受害者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肖华 《劳动保护》2007,(8):48-49
近期卫生部公布:截至2006年,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67万余例,其中仅尘肺病已累计死亡14万多例;1991年至2006年累计发生中毒3万8412例,其他职业病2万1708例。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人数超过2亿。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约1亿,还有留在乡镇企业从事工业劳动的1亿多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建立健全PPE标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导言 我国每年工矿商贸企业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几十万起.死亡近2万人。主要原因:一是病人总数大.据初步统计.全国职业病累计发病64万余例.其中尘肺病58万例.累计因尘肺死亡14万人,死亡率达22%:二是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达1.5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护》2009,(2):100-100
根据卫生部2008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新闻通报会通报,2007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万4296例。其中,尘肺病1万963例,占新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69%,急、慢性职业中毒分别为600例和1638例,各占诊断职业病病例总数的4.20%和11.46%。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名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5.84%、10.12%和6.38%。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四省市的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研结果表明,调研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主,小、微型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形势较为严峻。不同行业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存在明显差异,石化类、化工类、建材类、电力类和纺织类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率相对较高。建材类、纺织类和化工类是调研地区职业病危害防控的重点行业,结合职业病发病资料来看,建材类行业中职业病危害防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网上申报是安监部门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重要抓手。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有助于安监部门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执法工作。为了解苏州市职业病危害现状和职业病危害网上申报情况.我们对截至到2012年底苏州市进行职业病危害网上申报的4062家企业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