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巨勇 《中国安防》2011,(12):61-65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最初的几十家产品和系统供应商到现在上百家覆盖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静脉识别、掌形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步态识别甚至DNA识别等技术的生物企业。目前生物识别在应用上已初具规模,并且由于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用户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一直是安防市场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时近年终,本文将对2011年生物识别市场的发展现情况与趋势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智能卡、生物识别、无线门禁等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发展迅猛,进入了成熟期,手机一卡通、指纹门禁、人脸门禁、无线门禁等产品开始走进大众,它们在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都各有特长,门禁系统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全面。一、门禁系统的最新技术1.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迅猛生物识别技术是根据人体生物特  相似文献   

3.
白石 《安防科技》2003,(1):36-37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尴尬经历:在丢失了身份证或密码之后,而对ATM机束手无策;而现在,利用生物认证技术就可以解决传统认证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人们忘掉那些令人讨厌的密码与口令。 1 生物特征识别全观察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一种技术。 生物特征的特点是人各有异、终生不变(几乎)、随身携带。这些身体特征包括指纹、虹膜、掌纹、面相、声音、视网膜和DNA等人体的生理特征,以及签名的动作、行走的步态、击打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信息安全领域应用主力军,生物识别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而移动支付的火热让金融机构和用户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和数据的重要性,理所当然地,生物特征识别和移动支付成为了“亲密的小伙伴”。而苹果iphone5S携带的指纹识别技术在将生物识别应用推向了新高度的同时也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各种识别系统的准确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性能和不足,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为主的国外政府机构和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行了多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涵盖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识别率相当高的技术,吸引了世界多家知名企业、院校和个人参加。本文将全面介绍美国NIST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项目,以供科研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赵洋 《中国安防》2014,(7):91-95
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各种识别系统的准确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性能和不足,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为主的国外政府机构和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行了多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涵盖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识别率相当高的技术,吸引了世界多家知名企业、院校和个人参加。本文将全面介绍美国NIST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评测项目,以供科研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信息安全领域应用主力军,生物识别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而移动支付的火热让金融机构和用户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和数据的重要性,理所当然地,生物特征识别和移动支付成为了"亲密的小伙伴"。而苹果iphone5S携带的指纹识别技术在将生物识别应用推向了新高度的同时也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烈讨论。许多人认为,未来随着对身份认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于数据、隐私的  相似文献   

8.
指纹识别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安防科技》2003,(1):57-58
由于人体的有些身体特征具有难以复制人各不同的特点,所以很多人把目光转向了生物识别技术,希望藉此技术来应对现行系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要把人体的特征用于身份识别,这些特征必须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研究和经验表明,人的指纹、掌纹、面孔、发音、虹膜、视网膜、骨架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与别人不同、且终生不变,因此就可以据此识别出人的身份。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发  相似文献   

9.
世贸中心及五角大楼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的恐慌进一步加剧,生物识别技术也成为大众防范风险的越来越重要的工具。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是一种使用极其方便的安全设备。识别系统在尺寸、速度及错报率等方面均已得到了改善,与之相伴的还有价格的不断下调。价格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销售的障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生物识别产品特别是指纹识别产品性能的稳步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应用的规模化,中国指纹识别产品市场在经历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之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一行业发展大背景之下,国内最早的生物识别系统供应商之一——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公司)坚持科技立本、创新驱动,以势如破竹之势,昂然挺立于行业发展前沿,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和同行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博 《中国安防》2012,(10):33-36
本文通过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应用及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等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生物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和特点,并对生物识别技术在司法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促进生物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过去十来年与国内高速增长的整体经济相伴。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但2011年至2012年由于受到大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影响,生物识别产业遭遇了严冬,诸多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欣慰的是,进入2013年以来市场的一些信息提振了生物识别公司的信心,如苹果在iPhone5S中配备指纹传感器,使得不少生物识别技术公司的股价上涨,多家机构认为.苹果的高调介入有望催生这一新科技细分领域的一轮爆发式增长。借此笔者将对今年生物识别的整体市场以及热点进行阐述。关注生物识别这门技术及产品应用将要发生的变化,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苏曼 《中国安防》2014,(9):10-15
伴随着生物识别产品特别是指纹识别产品性能的稳步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应用的规模化,中国指纹识别产品市场在经历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之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一行业发展大背景之下,国内最早的生物识别系统供应商之一——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公司)坚持科技立本、创新驱动,以势如破竹之势,昂然挺立于行业发展前沿,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和同行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指纹识别技术,在所有人体生物特征自动识别系统中,技术最成熟,实用性最强,使用最广泛,约占全部生物识别系统应用总量的35%。尽管如此,随着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迅猛发展,指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仍在不断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识别和RFID作为两种新兴的智能识别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生物识别依据人体自身的生理特征对人的身份进行识别,具有高安全性和惟一性的显著特点,在对人的身份认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RFID无需接触和人工干预,在物品的管理上有独到的优势。将生物识别和RFID技术结合将极大的加强“人和物”的安全管理,有非常大的市场应用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毛巨勇 《中国安防》2012,(12):66-69
生物识别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十大高科技之一,近年来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成熟产品已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维护国家安全、个人信息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到护照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护照中应用的必然性和德国为此所作的准备,建议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立法机关修改护照法或对护照法有关条款解释来稳妥、全面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到护照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护照中应用的必然性和德国为此所作的准备,建议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立法机关修改护照法或对护照法有关条款解释来稳妥、全面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日,ITU—T发布了一项名为《生物识别技术与标准》的技术监测报告,其中分析了通过强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使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认证主要形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基于虹膜的身份识别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1885年,ALPHONSE BERTILLON将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个体的思路应用在巴黎的刑事监狱中,当时所用的生物特征包括:耳朵的大小、脚的长度、虹膜等。受技术的限制,当时的虹膜识别主要依据颜色和形状信息,而且信息通过人的观察获取。1987年,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LEONARD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