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天然橡胶产量的波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在天然橡胶产量灾损的风险区划中要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1988-2010年天然橡胶的实际产量资料,提取了海南岛天然橡胶产量减产序列,从产量灾损率角度出发,选择橡胶产量的平均减产率、减产率变异系数、减产率风险指数及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域系数作为评价因子,开展了海南岛天然橡胶产量灾损的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天然橡胶灾损的高风险区位于文昌、东方、昌江、三亚、陵水等区域;中风险区域位于定安、琼海、琼中、万宁、乐东等区域;低风险区位于海口、澄迈、儋州、屯昌、白沙、五指山、保亭等区域。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冬小麦渍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将安徽省冬小麦种植区划分为淮北、沿淮、江淮3个区域,采用根据大面积多种农作物平均单产求算小面积作物趋势产量的方法,计算了各区域冬小麦的减产率。分析了各区渍涝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最大时段,确定了主要危害因子和指标,探讨用主要因子法和Q值法构造减产率和危害因子间的相关函数,建立了安徽省各区域冬小麦渍涝灾害损失模型和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气象灾害的产量灾损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传统的灾损评价中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难以区分的缺点,利用福建省1981-2005年主要气象灾害面积资料,通过计算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量,得到各灾害相对灾损量序列,并引入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福建农业气象灾害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相应的风险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气象灾害的产量灾损风险随概率的增大而减少,气象灾害发生灾损的概率风险估计值,洪涝灾害风险大于旱灾,风雹灾害的风险大于低温冻害.干旱风险高值区出现在灾损率5%~45%,洪涝灾害出现在5%~70%,风雹灾害在5%~30%,低温冻害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灾损率5%~20%.  相似文献   

4.
关键生育期淹涝胁迫对黑龙江省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丽霞  闫敏慧  翟墨 《灾害学》2020,(4):128-134
2019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选用龙稻18、绥粳18两个水稻品种进行孕穗期淹水试验,分别设定3个淹水深度(1/3株高、2/3株高、3/3株高)、2个淹水历时(3 d、7 d)共12个淹水处理,测定淹水前后的分蘖数、株高及收获后的结实率、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等。结果表明:水稻淹水后,分蘖数与对照相比呈减少趋势,总体上,随着淹水深度加大、淹水历时加长,水稻分蘖数减少幅度加大;水稻受淹后与淹水前相比,株高的增长率高于对照增长率,总体表现为淹水深度愈深、淹水历时愈长,水稻株高增长率愈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适度的淹涝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具有刺激作用;不同淹涝胁迫均导致水稻减产,全淹没7 d减产最严重,龙稻18结实率、穗结实粒数仅68%、72粒,比对照明显偏低,减产率达66%,而绥粳18结实率、穗结实粒数、千粒重更是分别低至59%、42粒、17.5g,远低于对照,导致减产率高达81%,淹水深度1/3 h、2/3 h、3/3 h处理的两个品种平均减产率依次为39%、47%、62%,淹水持续3 d、7 d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43%、56%,可见随着淹水深度加深、淹水历时加长,水稻减产幅度加大;淹涝胁迫对两个供试水稻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比较而言,淹涝胁迫对绥粳18的影响重于龙稻18。  相似文献   

5.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灾情特征.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多年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抗灾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由上述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别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了风险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评估预测警示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评估预测警示系统网页共有二部分内容:历年灾害动态对比和早涝趋势预测与警示。历年灾害动态对比是对比1991年以后上海地区主要表l作物气象灾害的变化情况。早涝趋势预测是在降水趋势预测基础上,对未来月或农时段降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灾害系统:灾害群、灾害链、灾害遭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复杂性,将灾害系统中的多灾种情形分成三大类:灾害群、灾害链以及灾害遭遇。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和时间上的群发,各致灾因子之间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性,可依据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灾害链则表现为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现象,各致灾因子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性,其风险可通过转移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灾害遭遇表现为各致灾因子之间的相互碰头现象,其风险可通过组合概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狭义上的多灾种仅指致灾因子在空间上群聚或群发。灾害群的致灾程度是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对某一地区来讲,灾害群聚或群发,都会使区域总体致灾加重;灾害链与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大大超过其关联的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其中灾害链的致灾强度具有累加效应,而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具有叠加效应。灾害累加与叠加都可明显放大致灾的程度,形成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志泽 《灾害学》1996,11(1):34-37
在论述了我国目前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害分级管理的几种方法基础上,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综合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要统一评判指标─-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评判指标;建议在分级管理中采用灾害分级和灾损率两项指标;在灾害管理中建立科学的查灾、计灾、报交制度,加快灾害管理立法,走以法治灾之路.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个集成气象学、灾害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系统。基于Web GIS实现"人机交互式"数据采集;通过统计方法确定灾损率曲线,计算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采用"所见即所得"的思路,只需要输入降雨量的实况数据,便可即时计算城市各易涝点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提供灾害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自动生成各易涝点的灾损和防御对策报告。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为类似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提供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根据中国主要作物产量、受灾面积和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详细分析了全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季节特点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洪涝和冷冻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而各种灾害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旱灾是最严重的灾害,受灾面积是洪涝面积的2.3倍。分析了全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严重影响,玉米和大豆产区主要是旱灾,早稻和晚稻产区主要是冷害和洪灾,一季稻和棉花产区主要是洪涝和旱灾,冬小麦和油菜产区的严重减产主要受冻害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渤海西岸盐业生产中所遭受的暴雨、突发性的雷阵雨、大风(短时)、风暴潮、低温等气象灾害,阐述了其灾损评估的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影响原盐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各种因素,选取了其合适的气象灾害指标,并进行分级,确定了灾害的评估方法,并建立了灾损评估模型,通过检验,说明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雷达遥感的全天时、全天候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为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提供了可能。但目前遥感洪涝监测和评估多局限在洪水影响区域的提取上,较少开展灾后耕地、居民地损失的评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基于雷达后向散射成像原理提取受灾耕地(主要是绝收耕地)和倒损房屋区域的方法,继而实现了灾害信息的准确提取和农作物受灾、因房屋倒损而受灾人口的评估。经与GPS地面调查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准确性,能用于福建等山区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灾后评估,为政府灾情评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及方法,以灾害风险系统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系统为基础,对洞庭湖地区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用暴雨及以上降雨的加权频次来描述,孕灾环境用地形和河网密度来描述,承灾体脆弱性用内在脆弱性和抗灾救灾能力来描述。首先,对区域洪水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评估;其次,对孕灾环境危险性进行评估;再次,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估;最后,对三者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洞庭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其中,沿长江地区、湘江入湖地区和澧水河入湖地区洪水灾害风险高;其次是沿洞庭湖周围地区风险较高;洞庭湖地区边缘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4.
陈香  沈金瑞  陈静 《灾害学》2007,22(2):31-35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WOFOST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量评估农作物遭受农业气象灾害后的产量损失,尤其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过程中遭受多种气象灾害时,定量评估其中单一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当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WOFOST作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商丘市1980-2005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观测资料,对历史上发生的5年晚霜冻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选取F_(WSO)和F_(WST)作为评估因子,定义了晚霜冻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定量化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评估因子更具有生物学意义,评估结果更加精细。  相似文献   

16.
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是近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大部分着眼于单一灾害所造成的风险评估,而对多种灾害对同一受灾体所造成的综合风险评估则较为少见。本文讨论了影响淮北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冰雹大风”、“晚霜冻”、“拔节孕穗期涝渍”及“收获期烂场雨”对淮北小麦产量综合风险评估,也为探讨多种灾害对同一受灾体的综合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企业停减产损失预测和评估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庆东  迟克莲 《灾害学》1998,13(2):12-16
本文是文[1]的续篇。在文[1]中,作者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本文则着重对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中的企业停减产损失的预测和评估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相应的预测和评估模式.所建立的模式既可用于灾前对企业停减产损失进行预测,也可用于灾后对其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3-2010年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该省及其各市水稻产量、早稻与晚稻发育期等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TC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再采用个例分析法,建立了不同时间登陆广东的TC级别与水稻减产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当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中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5%~7%,应发布中等级别的灾害预警。(2)当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8%~12%,应发布重等级别的灾害预警。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对1117号台风"纳沙"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产量的灾损情况,说明评估指标可应用于实际业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台风灾害成因分析及灾情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1980-2004年的台风基本资料,对我国台风(包括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大风和降水以及登陆台风的强度和登陆点位置等都是我国台风致灾的重要因素.综合表征台风灾情的ATDI指数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台风大风、降水、登陆台风强度及移速关系密切,而房屋倒损则主要与台风引起的大风有关,农田受淹则主要取决于台风降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表征台风灾情的ATDI指数以及因台风而倒损的房屋数、受淹的农田面积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的预估模型.对历史样本拟合和对2005年6个台风的独立样本回报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对台风灾害各等级的拟合和预估误差不大于1个等级的样本约占总样本数的83%~96%(完全准确的样本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孙忠  庞磊  卢钖钖 《灾害学》2024,(1):89-95+1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成环境变化较大,综合灾害应对能力不足,为提高综合灾害应对能力,从灾害构成要素“源头——根本——基础”及形成机理出发,对孕灾环境、承灾体及致灾因子协同考虑,对灾害风险评价,因此构建了“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及致灾因子危险性等多维空间耦合模型”,并建立了灾害风险评价体系,提出结合加权综合评价法的灾害风险测算新方法,并以南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南阳市中心城区综合灾害风险总体不断增加,但增速逐渐放缓,不同区域灾害风险差别较大,不同时期致灾因子、承灾体及孕灾环境变化对灾害风险均有较大影响,灾害风险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