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为失误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人为失误对系统安全的影响,分析了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就煤矿安全管理中人为失误的控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研究了人为失误及隐患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控制人为失误及隐患产生的基本方法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结合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研究了人为失误及隐患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控制人为失误及隐患产生的基本方法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煤矿人为失误的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比例快速上升.掌握人为失误的原因,进而控制人为失误的发生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对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庄矿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煤矿人为失误的原因,提出了控制人为失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为失误及其辨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机器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人的可靠性分析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大部分事故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分析了人为失误与事故发生的关系,讨论了管理失误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讨论了人为失误辨识的作用,对人为失误率预测技术、通过失误建模系统、人为失误率评价和优化系统等几种的人为失误辨识技术进行了评述。指出了人为失误及其辨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为失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黎明  姜全兵 《安全》2001,22(5):36-38
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研究人为失误对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从人的基本行为模式着手,利用行为科学原理对人为失误的客观原因和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控制和引导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危险预知活动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为失误是触发潜在危险因素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危险预知活动是控制人为失误的有效技术手段.简要介绍了危险预知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活动结果记录格式及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扼要说明了试点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8.
环球要刊     
<正>加拿大OHS Canada 2016年5—6月刊自动驾驶消除人为失误分心、疲劳、人为失误是交通事故的3大致因。而今,随着半自动驾驶技术成为现实,人为失误也将得到有效控制。半自动驾驶汽车具备自动泊车、监测盲区和碰撞前自动制动3项功能,可减少23%的追尾事故并减轻事故伤害。若能合理使用,同时再加强对司机的自动驾驶培训,便可极大提升工作场所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煤矿事故人为失误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各方面的统计。在煤矿发生的事故中有80%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依据以人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和出现伤害的类型。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全面深人地研究了人为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预防对策,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为失误的定义原则,给出了弹药质量检测中人为失误的定义;基于人为失误的致因分析,归纳了检测中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为防止弹药质量检测工作中的人为失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失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人的失误所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研究人的失误对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分析人的行为模式,论述人失误的原因,并对控制人失误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减少人失误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提高操作者的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技术对安全心理学的影响、事故致因与人为失误及事故预防技术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最近研究状况及趋势。着重分析了工程控制技术、行为控制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宏观安全管理技术及系统措施等事故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变电所检修事故的特点,认为人失误是导致该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变电所检修过程中人失误产生的原因,在研究了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基础上,进一步从人的特性、人机功能的分配、人机界面的设计、安全管理和环境因素五个方面人手构建了以人失误为主因的变电所检修事故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有效、合理的避免或减少变电所检修事故的五点对策措施。以期能为变电所检修事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的影响因素,以人为差错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人为差错分析模型;通过借鉴ECCAIRS分析框架,并在基元事件分析(EEAM)逻辑和CCAR396部的分类方法基础上,构建航空人为差错事故/事件分析(ECAR)模型,它从事件层、描述层、原因层和组织因素与改进建议层,分析航空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人为差错。此外,还将组织因素概念引入该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矿人因事故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煤矿人因失误事故致因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出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关联理论,根据国家安监局近十年煤矿事故统计数据,对煤矿人因失误事故影响类型进行了分析。以煤矿事故发生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作为参考指标,计算和分析行为失误致因、个人违章、组织管理失误等十项主要与煤矿人因事故相关的灰色关联度,进而推算出这些因素的灰色关联序,确定出导致煤矿人因失误事故的关键因素,最终得到煤矿人因事故与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化分析结果。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煤矿人因失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说明人因失误与各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对煤矿人因事故主致因机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煤矿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空中相撞事故往往是由诸多人为差错相互叠加、耦合和作用而导致的,要找出事故的真正诱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难度非常大。为了有效地分析和定位人为差错,以更好地服务于防相撞的管理与决策,提出一种基于人为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的空中相撞事故分析方法,它按照从显性差错到隐性差错的思路来分析事故的诱因,最终找出组织因素对事故的影响。并利用HFACS对巴西卡欣布上空发生的一起空中相撞事故进行了系统分析。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找出导致空中相撞事故的人为差错,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而且能够据此提供防止相撞事故发生的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事故树对某矿斜井运输中的跑车伤害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隐患整改措施和标准化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18.
库存弹药事故人误危险性分析与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库存弹药安全的特殊性,提出库存弹药事故人为失误的定义,并从个体角度分析人误事件发生的机理。根据人为失误的不同主体,从管理决策、组织和勤务处理、操作两个方面构建了29个人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评判标准;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知识与技能、设备、环境、监督与管理等6类危险性抵消因子对人误危险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库存弹药事故人误危险性的理论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失误属于弹药仓储安全管理中的一类特殊危险源,人误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构建过程应充分考虑人自身条件以及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研讨了人为失误危险性分析和评估模型存在的问题,并从发展人误数据采集技术、完善人误事故报告制度以及建立人误数据库等方面,指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安全评价中,人因失误特别是事故后人因失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对而言,事故前人因失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通过对大量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和运行事件报告的考察,系统地阐述了事故前人因失误对系统安全的显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在核电站开展事故前人因(失误)分析的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系统熟悉,定性分析,筛选,定量计算,与故障树的集成,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形成分析档等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20.
Human reliability quantification (HRQ)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risk and accident assessment in systems these terms are usually related to (hi-tech industrial systems, including nuclear and chemical plants). These methods began to intensively develop after numerous accidents caused by human error or inadequate activity of people who controlled and managed complex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For already existing systems, but also for new ones,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an accident. Determination of possible preventive activities, which includ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error on the safety of a system, is also required. These are the main goals of the HRQ method. Using Absolute Probability Judgment (APJ) and Success Likelihood Index Methods (SLIM) HRQ techniques i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centers in electro-power systems in Belgrade and railway traffic in Nis (both in Serbia and Montenegro) are show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