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童勇 《环境教育》2001,(3):28-28
活动内容   1.设计思路   地处江南水乡的洛阳镇,“水”、“河”情系千万家,水污染是本地区最突出、最迫切的环境问题。我们以“在环境中的教育”为基本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发现具体的环境问题。设计此活动方案,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了解本地区河流大面积污染的现状,在具体的环境实践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环境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并向社会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水乡的“水”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2.活动准备   (1)从校图书馆、镇图书馆及镇政府等单位借阅一些有关历…  相似文献   

2.
目标目的1、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环境日的来历,了解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状况,了解地球污染的状况。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  相似文献   

3.
六·五简讯     
国务院环委会为纪念世界环境日举行种植“和平树”活动记者获悉,为纪念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表达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和信念,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北京中国儿童少年  相似文献   

4.
英娃 《环境教育》2003,(5):17-19
首届“争当环境小卫士活动”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主办,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加强儿童环保知识教育、培养儿童环境意识,使之逐步成长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新一代公民的“绿色希望工程”。首届争当环境小卫士活动(时间为2001年6月—2002年9月)参与的小学生突破百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各种各样的树 —小班活动—   目的: 1.带领幼儿观察了解几种常见的树,初步感知树的明显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懂得爱护绿色植物。   3.学习词汇:高大、细长、随风摆动。   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春天到了,许多树都发芽了,长出新的叶子,今天我们一起到外面看看各种各样的树”。   2.观察谈话。   (1)小朋友,这是什么树 ?(如“柳树” )  (2)摸摸 (柳树 )树干,感觉怎么样 ?  (3)这是什么 ?长得怎么样 ?(在观察过程中丰富幼儿词汇:如细长、柳条、随风摆动等。 )  3.观察一种树后作小结。如柳树:柳…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建设部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于2004年8月27日发布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试行)》于2004年10月18日印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规定: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现行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较多,教师可将其适当延伸扩展,结合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加趣味性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其探讨环境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教育和帮助他们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1)利用初一“绪论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结合课本中讲到的有关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内容,启发学生观察身边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如学校旁边的…  相似文献   

8.
谢世杰同志在全省“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九八年六月五日同志们、来宾们: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从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定名以来,已经开展了25周年了,这是一项意在唤起人类自觉保护环境的具有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1972年由联合国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的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至今“世界环境日”活动已踏入了第25个年头,9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旨在使地球成为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息繁衍,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
姚亚云 《环境教育》2004,(11):34-34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环保行为习得的易变和反复,需要我们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教育,才能使孩子们从“知道了”到“做到了”,最后达到“习惯了”的境界。为此,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