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阐述了过程实时监控技术在电力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从管理层面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对超高压电网应急指挥信息平台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改造的基本框架、预期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系统软硬件及数据分布、信息流转等实现技术,对系统实际功能和应用经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生态建设状况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评估生态建设状况的量化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建设的现状,选取了森林、荒漠、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湿地、草原、农田、城市生态状况等8项指标来判断内蒙古的生态建设状况.在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生态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和计算其生态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对自治区近5 a的生态建设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内蒙古生态综合指数经计算为1.05,表明自治区的生态建设形势和全国一样,处于生态治理与生态破坏的相持阶段,且其判断指标大多处于相持状态,有的已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3.
依据生态承载力评价相关模型原理进行了系统设计,并以Visual Basic.NET为平台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评估支持系统.系统实现了从基础指标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到生态承载力净影响评价的完整计算过程,完成了评估过程的自动化.结合黄河流域青海片的实例,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不改变塔式起重机的操控系统及金属结构的基础上,升级顶升平台操纵系统的设计过程;阐述了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原理;通过对传感器精度、联机模拟和装机试验,验证了系统设计原理的正确性和功能、精度的符合性;提高了作业人员对安拆作业危险因素的辨识、控制能力和设备的本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昭桂  董文庚 《安全》2008,29(6):62-64
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作业环境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设计与生产、消防系统设计与工程、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此目标,在制定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方面,就要重视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高速铁路行车安全,实时、准确、可靠地监控铁路灾害,研究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在总结国内外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方案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灾害种类,探讨各类灾害在不同灾害级别下的防护需求,并据此设计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及系统的终端、监控数据中心、现场监测设备和传输网络。总结高速铁路的工程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详细分析并研究确定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监测功能、系统设置及设备工程布控要求等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为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法的炼铁厂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炼铁厂安全评价的模型,该模型能有机地将炼铁厂的安全管理、设备设施、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依据各因素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决策者可对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对炼铁厂安全性的分析,其评价结果和现实情况基本相符,能较为全面反映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各因素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大小,为炼铁厂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建筑工人作业前安全检查的效率和效果,减少事故发生。以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支撑,提出了建筑工人智能安全检查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流程,并对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研究和测试表明:该系统具备身份识别、安全装备检查、作业行为能力检查功能,能实现建筑工人作业前的自动、智能安全检查。该系统的身份识别正确率为83.75%、安全帽识别正确率为96.25%、安全带识别正确率为63.75%。该系统具有硬件投入低、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应用场景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智能变电站迅猛发展,对消防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变电站电缆夹层火灾的特点,引入热气溶胶灭火系统。简述了热气溶胶灭火系统的技术特征,通过实例工程阐述了其设计方法,对系统组成、控制操作、设计计算及设计应用的注意事项作了详述,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以福州市某一地铁施工现场为例,采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优化地铁施工场地布局;根据功能分区,将地铁施工场地划分为施工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和钢支撑堆放区等共10个单元;分别分析这10个单元之间的物流和非物流关系,并基于分析结果绘制作业位置相关图,按物流与非物流关系1∶1加权,得出作业单元综合关系图,进而提出2个初步优化方案;采用加权因素法评价上述2个方案,得出地铁施工场地布局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运用系统布置方法优化得出地铁施工场地布局方案,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