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水为溶剂,从茶籽粕中提取茶皂素,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固液比、温度、时间和pH对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茶皂素对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1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 h、pH 8,该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最高,达14.1%。当粗茶皂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时,Cu、Pb、Mn、Cd和Cr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Cu 18.2%、Pb 60.5%、Mn 38.8%、Cd 72.6%、Cr 10.9%。在自然pH(6.7)条件下,茶皂素对Cd、Pb和Mn都有明显的去除作用,而对Cu和Cr的去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仅对船舶机舱处所残油的来源、残油的成份、残油的处理等内容进行了扼要的论述。其中详细地叙述了残油的重要性和燃油中残油的生成过程以及各种残油在船上的运行情况和去向;论述了残油燃烧的基本理论和改善残油燃烧状况的途径;强调了船舶处理残油田基本原则,提出了船舶防污染的社会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陈一声  杨卫强 《交通环保》2002,23(4):37-38,41
通过对宁海事局多年来船舶残油接收作业的管理实践分析,提出了改进船舶残油接收作业监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油田污染土壤残油组成与特征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坚  张旭  李广贺 《环境科学》2012,33(4):1352-1360
为揭示石油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残油组分特征,筛选土壤残油的生物降解性评价参数,选取大庆、胜利、百色3个油田区共18个深度降解的石油污染土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土壤残油中链烷烃(正烷烃+姥鲛烷+植烷)、多环芳烃(PAHs)、萜烷、甾烷及三芳甾烃等5类超过100种石油烃单体.结果表明,经长期降解后残留在土壤残油中总烷烃残留率低于10%,总PAHs残留率低于30%,而萜烷、甾烷及三芳甾烃等生物标志物较难降解.正烷烃降解性随碳数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但碳数<37的正烷烃降解率平均值>80%;PAHs中2~4环PAHs降解率平均值>70%,5~6环PAHs较难生物降解;萘系列、菲系列、系列及苯并[e]芘系列中随烷基取代数增多而残留率增高.残油中可被GC-MS识别的组分<3%,主要为碳数高于20的正烷烃、烷基取代萘和菲、萜烷、甾烷及三芳甾烃等生物标志物.基于烷烃及多环芳烃组成特征,筛选出6个由易降解组分含量与总油或难降解组分含量的比值构成的标准残油的特征参数,可用于判断污染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5.
以茶皂素为研究对象,以茶皂素的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地衣芽孢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混合发酵降解茶皂素,分别探讨接种比例、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及接种量对其降解的影响,再通过曲面响应设计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降解率显著性次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摇床转速接种比例,得到最佳的优化条件为:混菌接种比例1∶2(V/V),发酵时间12.8 d,发酵温度30.68℃,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为8.81%,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茶皂素的降解率达到(73.76±0.63)%。说明混菌对茶皂素的降解有着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防止船舶机舱污水和残油直接入海是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防污染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机舱污水和残油的处理方式。 机舱污水处理有船舶自身和外界两种方式。所谓自身方式是指船舶在航行中使用油水分离器,将机舱污水处理得符合规定的排  相似文献   

7.
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离子浮选去除废水中镉离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作为离子浮选剂去除废水中镉离子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去除率和富集比的物理因素(包括溶液初始pH值、C茶皂素CCd2+(摩尔比)、离子强度(NaCl和NaNO3))和动力学参数(包括浮选时间和通气量)进行了考察.C茶皂素CCd2+=2∶1,pH为6.0,通气量为0.15L·min-1时得到了最佳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85.87%,Cd2+的富集比达到19.43;而在C茶皂素CCd2+=2∶1,pH为8.0,通气量0.15L·min-1时,Cd2+去除率达到70.97%,富集比高达32.17.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强,镉离子去除率和富集比显著降低.泡沫浓缩液中加碱回收Cd2+,回收率为79.62%.  相似文献   

8.
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的特点和衫和价值,详述了新工艺的提取原理。各步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列示了产品质量数据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模拟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清洗技术,以处理后底泥中的残油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影响含油污泥清洗效率的参数。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清洗时间、气体流量、pH值、液固比的取值范围;采用Design-Expert响应曲面法,考察单独变量作用及交互作用对含油污泥残油率的影响。选择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模拟可知,仅有气体流量因素和气体流量与液固比的交互项对含油污泥残油率影响不显著;模型优化结果显示,氧化法处理含油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清洗时间为42 min,气体流量为0.92 L/min、pH值为9、液固比为6∶1,模型预测底泥残油率为1.00%,实验验证结果的平均值是1.04%,测定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为3.54%,证明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茶灰净化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以制茶过程的废弃物——茶灰为固体吸附剂,它需经福尔马林、酸、碱等处理后方能使用;并以杭州滚镀厂的电镀废水为试验水样。在不同的条件下用茶灰处理电镀废水,测定并比较原水样和各处理出水中的铜、锌、镍和铬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一九七三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一九七八年议定书的要求,油轮及同类船舶上的含油废水,只有经过专用舱处理并且船上具备自动排放监控系统时,才可排放入海。同时,石油排放率不得超过60升/海里。排入海洋中的石油总量,对于一九七六年六月一日以前建造的油轮而言,不得超过这项残油所属的该种货油总量1/15,000,对于晚于该时间建造的油轮而言,不得超过这项残油所属该种货油总量的1/30,000。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芽孢杆菌J-1降解BDE-209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环境有增效修复作用。本文通过考察鼠李糖脂、蔗糖脂肪酸酯和茶皂素对BDE-209的增溶作用、对菌J-1生长的影响及菌J-1对表面活性剂的利用,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菌J-1降解BDE-209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BDE-209的增溶能力大小为:鼠李糖脂>蔗糖脂肪酸酯>茶皂素。低浓度鼠李糖脂(<100 mg/L )、蔗糖脂肪酸酯(<50 mg/L)和茶皂素(<50mg/L)都能促进J-1对BDE-209的降解,且促进作用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增强,最高分别可将BDE-209降解率提高23.18%,16.47%和12.64%。3种表面活性剂中、高浓度均对J-1降解BDE-209有抑制作用,当鼠李糖脂、蔗糖脂肪酸酯和茶皂素浓度为1000 mg/L时,J-1对BDE-209的降解率分别降低35.32%、16.54%和27.76%。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的促进作用是增溶和协同代谢的综合效应;中等浓度的蔗糖脂肪酸酯(200-700mg/L)和茶皂素(100-200mg/L)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底物竞争或(/和)表面活性剂胶束内裹BDE-209阻碍了菌J-1 与其接触所致;而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抑制作用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对菌J-1的毒害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含油污水来源较多,其种类、浓度,特性也各异,但一般水包油型(O/W)的分散体系居多。本试验采用亲水疏油的极性材料Hy-728作涂层,处理T-50石油酯增塑剂含油污水O/W-型乳浊液,可使破乳完全,经过滤后,油、水分离效率高,处理后水质清澈透明,残油含量<10ppm,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回收的流失油循环利用,为处理  相似文献   

14.
低残油土壤中高效降油菌的筛选分离及其营养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有效地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以低残油土壤为菌源,原油为唯一碳源,经反复驯化筛选后得到降解石油的高效菌,初步鉴定其为动胶菌属(Zoogloeasp.)。并对该菌种的营养平衡条件进行了初探。试验筛选出优势氮源为NH4NO3,氮磷比应控制在4∶1左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热带季风区的“林-胶-茶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南海农场建设林胶茶模式16年总结。本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重风害的草原台地。1958年建场,原以油棕为主,1975年改变方针,建林胶茶模式。经16年实践,显示出其优势和效益。比胶茶纯作提高经济效益40—200%和土地利用率50%以上,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改善了环境。其模式是我国热带地区减灾稳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电放电类型和放电条件的讨论,分析了一起消防水冲洗落地残油引起的爆燃事故,认为该事故是由静电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某地乙烯厂含油污水渗漏污染含微裂隙土层并致使地下水源受到油类污染的实际情况,在对土层物理性质和水力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原状土柱含油污水淋滤试验。研究证实了土层残油对地下水源污染的严重性和长久性。并在我国首次选择水力冲洗和表活剂冲洗两种技术对土层残油的去除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了表活剂水溶液冲洗效果优于水力冲洗的效果,同时阐述了水力冲洗和表活剂冲洗过程的除油机理。  相似文献   

18.
据IMO有关资料介绍,由于海运损失,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总量的最低估计为147万吨。其中,来自油轮货油舱压载水约70万吨;油轮事故及近海石油开采活动溢油约47万吨;来自机舱污水和残油约30万吨。可见,防止船舶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防止机舱污水和残油直接入海。人类为此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于1983年生效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的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便是重大成果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层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油污土层采取原状土柱样,在室内进行了模拟淄河滩地存在不同厚度表流时的残油淋溶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油污土层可淋出水量24.566104m3、油量1185.1kg; 水层厚度对渗出水的油浓度影响不大,渗出油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渗出水的数量;太河水库放水补源方式对残油释放量的影响不起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的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低温条件下(15℃),从抚顺石油二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和分离得到一株以柴油为碳源的降解菌株Q21,通过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菌株Q21为琼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该菌株利用柴油生长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为10%,生长温度为15℃,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150 r·min-1,盐度为0.5%~1.0%,降解率为71.50%;降解后的残油组分经GC-MS分析结果表明,菌株Q21能降解柴油中所含的C9~C24之间大部分烷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