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博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7(8):16-17,64
合理有效的锚杆支护理论是巷道支护设计的关键.以岩石具有自稳能力为前提,对巷道开挖后岩体不稳定区域进行了划分,以此作为锚杆支护设计的参照标准.以白羊岭煤矿东翼回风大巷为例,进行了相关锚杆支护设计.数据监测表明,该支护设计方法合理可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管缝式锚杆支护作为井巷工程施工的一种支护手段,近年来在许多矿山井巷掘进中得到了较为广范的推广和应用.管缝式锚杆支护跟其它类型锚杆支护相比,预期锚固力在锚杆打进去的同时就能达到,具有减少巷道维修量又能当班支护到位等优势.在坑木来源日趋紧张、坑木价格高达780元/m3的当前,还有明显节约支护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我国冶金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占井下事故总数的20%~30%,有色矿山为32.27%。在国外,加拿大矿山冒顶片帮事故占32%,日本占16%。可见预测预防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意义重大。利用测定岩石位移量来监测矿山顶板稳定性的仪表,国外有简单的机械式目察报警装置、岩体位移监测仪,也有参数自动化记录的监测仪表,70年代起还广泛使用激光和红外线探测巷道和采场表面的位移。国内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判断巷道开挖后,围岩弹塑性变形及围岩的力学行为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问题。考虑岩石材料的损伤特性,建立了巷道围岩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对侧压力系数为1时圆形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场及范围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算例,得出在相同塑性范围内,随着λ/E比值的增大,所需要的支护阻力也随之增大;当原岩应力一定时,随着λ/E比值的增大,巷道围岩的塑性区范围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考虑损伤作用使得分析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从而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及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频繁采动导致巷道围岩支护效果差问题,提出了"锚杆锚索+浅深注浆"巷道围岩联合强化支护技术。该技术施工工艺包括清理表面浮矸、喷射混凝土封闭、注浆、刷巷、锚网支护及喷射混凝土,注浆设计方案包括浅孔注浆、深孔注浆及注浆封孔方案。通过力学分析和井下工程试验对围岩强化支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锚杆锚索+浅深注浆"联合强化支护技术,能固结围岩内的破碎煤岩体,降低巷道围岩内岩石破碎程度,提高固结性,有效的锚固锚杆锚索;巷道顶板离层量5天内变化量较小,而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浅埋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支护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神东矿区浅埋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巷道维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以神东矿区某矿105工作面胶运顺槽为工程实例,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巷道围岩破坏机制和围岩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巷道塑性区内圈松散破碎煤岩体;巷道顶板、副帮、正帮松动破坏范围分别为3.42 m、1.51 m、1.36 m;巷道锚杆锚固段未全部处于深部稳定煤岩体中,锚杆锚固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是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锚固失效的根本原因。基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实测和数值分析结果,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现场应用表明,巷道支护方案优化后,锚杆支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巷道表面位移降幅明显,巷道维护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岩体力学参数作为矿井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和依据,其选取的合理性对于预测矿山稳定性及后续支护都有重要意义。以鸡冠咀矿山巷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室内外试验既得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正交试验与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计算模拟出不同组合下的巷道变形,并开展水平极差分析确定各参数对巷道沉降影响的显著性,最后进行参数反演得出其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和黏聚力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依次减弱;采空区底板的上浮位移、浅部岩体的下沉位移均随开采深度增加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对厚层泥质顶板巷道的支护难度进行分级,引入适合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问题的数学方法——突变级数法(CPM),选取顶板厚度、顶板强度、埋深等12个因素构建CPM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理论,根据突变级数值将巷道支护难度分为Ⅰ容易支护型、Ⅱ中等难度型、Ⅲ较难支护型和Ⅳ极难支护型4个级别;在对各难度级别分级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以锚网支护技术为基础的厚层泥质顶板巷道围岩控制对策。在黄岩汇煤矿进行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用所提方法对厚层泥质顶板巷道支护难度进行分级结果准确;应用该方法可以判别支护难度较大的区域,为优化支护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第四讲断裂力学在岩石和矿山工程中的应用断裂力学在岩石和矿山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这一讲将在前三讲介绍线弹性断裂力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岩石断裂应力和复合裂纹断裂判据作介绍,并通过实例来说明脆断理论在岩石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沿空窄煤柱锚网带支护的巷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锚杆支护是煤矿采准巷道的重要支护方式 ,沿空留巷技术是回采巷道支护技术改革的主要方面。笔者将两种技术相结合 ,用于保证回采巷道的稳定。在现场矿压观测的基础上 ,讨论了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和窄煤柱护巷机理 ,运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出护巷煤柱宽度 ,同时结合数值分析和现场巷道变形以观测结果 ,实践证明 ,只要设计参数合理 ,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沿空窄煤柱锚网带支护技术就可以保证回采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小孔径树脂锚固预应力锚索一般不单独作为巷道支护方式,往往与锚杆支护一起形成一种联合支护方式,能够起到补强的辅助作用,主要用在破碎、复合顶板回采巷道,软弱和压力较大的回采巷道,以及大跨度开切眼和巷道交岔点,并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气动凿岩机的噪音是采掘工业中最严重的噪声危害之一。美国矿务局对21个煤矿的测定资料表明,使用这种凿岩机作顶板锚栓作业时,噪声高达102~123dB(A)。目前矿山使用的气动凿岩机,由于装备了自推进装置和水力机械,故增加了它的钻进能力,但也增加了噪声危害。据报导,机械自推进式装备二台或多台凿岩机作业的凿岩台车的噪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空心包体地应力测试方法测试原理和计算方法,在山东郓城煤矿一采区轨道下山和辅助石门等4个位置进行了地应力实测。测试位置埋深-815~-845 m。测试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地应力,方向为NE81.65°~97.68°,水平应力与竖直应力比为1.32~1.37,最大水平应力达到30.28~38.21 MPa,表明郓城煤矿一采区处于高应力地区。采区巷道布置应沿着NE方向水平布置,能够有效地回避水平构造应力的影响。在巷道支护设计中应主要考虑水平应力。通过地应力实测,为郓城煤矿提供了一采区地应力分布规律,为一采区巷道布置和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4.
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从112年国外煤矿首次采用端部锚固支护起,发展至今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由于其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所显示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到40年代末期,便已获得了大量的应用;60年代开始出现强力粘结锚杆——树脂胶结锚杆,随后,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和日本等,相继研究和广泛应用全长锚固的水泥砂浆锚杆。目前,美国用于支护巷道的锚杆,每年多达6000万根;在法国,仅用于煤矿井巷支护的锚杆,每年也达到150多万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掘进巷道不同围岩性质,遭到破坏时显现的不同压力研究分析认识,并应用于巷道设计及掘进过程中,即根据不同的压力情况,合理选择巷道断面形状、巷道尺寸、巷道位置\巷道支护形式及其相关材料,达到有效预防巷道失稳,有效地减轻矿压的危害,使巷道保护、巷道支护、巷道维修费用降低到最低程度,又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对矿山压力的研究、分析、认识及其在巷道掘进中的应用如下:一、矿山压力的研究、分析、识识。在实践生产工作中,我们通过研究、分析、认识到围岩压力是由于原岩应力平衡,在采掘过程中,遭破坏,在建立新的平衡时…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大采高回采巷道支护成本,提高掘进效率,以补连塔煤矿12511大采高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支护方案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研究巷道支护参数的可优化性。针对现有支护方案,开展理论分析、现场实测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针对参数优化后支护方案,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现有支护条件满足安全生产要求,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未发生明显破坏,支护强度偏大;通过改变锚杆、锚索的直径、数量和排距,优化支护参数;优化后方案相较于现有支护方案,正帮、副帮和顶板的变形量仅分别增加10%、6%和16%,满足巷道支护要求;方案优化后支护成本降低47.3%,提高巷道掘进效率,改善矿井接续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巷道特厚泥质顶板失稳因素及其敏感性,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确定6个影响特厚泥质顶板稳定的主控因素;以黄岩汇煤矿151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5.0开展6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开展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厚泥质顶板变形的各因素敏感性排序为:直接顶强度巷道宽度顶板支护强度直接顶厚度帮部支护强度煤层强度;直接顶强度、顶板支护强度及巷道宽度对巷道顶板变形的影响高度显著;煤层强度和帮部支护强度对巷道帮部变形的影响高度显著;提出的强化顶板承载结构及帮顶协同控制的支护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冲击地压下巷道围岩控制研究方向,以冲击地压下巷道围岩失稳机制与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调研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热点问题,梳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锚固支护失稳机制、巷道围岩控制机理及技术3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其要点与不足,并提出冲击地压下巷道围岩失稳机理的研究重点和手段。冲击地压下巷道围岩失稳机制、低频强扰动下的锚固体失稳机理、支护-卸压相互协调关系、经济可靠的吸能让压材料、锚-棚耦合传力机制及调控机理是今后冲击地压下巷道围岩控制的研究重点;研究手段方面,应开发能够同时施加静载和低频强冲击下的大比例相似模拟试验台,开发能够嵌入数值模拟商业软件的岩石动态本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9.
深部软岩煤巷围岩变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深部软岩煤巷围岩力学性质,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程序,模拟软岩煤巷开挖未支护巷道和U型钢支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全过程,得到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解决底板问题是维护深部软岩煤巷整体稳定的关键,巷道底鼓与两帮收敛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提高围岩本身强度参数是围岩控制的重点。由此提出大刚度高阻力联合支护技术,即应用高阻力预应力锚杆进行锚网支护的基础上,以注浆加固和反底拱对底板进行控制,同时配合大刚度U型钢支护,适时实施围岩二次注浆加固及锚索加强支护,且将此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赋存结构面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以巷道围岩结构面形成的局部弱化区力学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确定结构面影响下的岩体试件强度、刚度及应力应变关系;并以实际巷道支护工程为依托,结合理论综合分析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由结构面形成的局部弱化区对巷道岩体强度、刚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提出巷道围岩局部弱化控制思路。结果表明:结构面形成的局部弱化区对岩体试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控制作用,局部弱化区的位置和形态随试件内外因的变化而变化;围压对结构面倾角在45~60°之间的岩石试件强度和刚度弱化抑制效果更好,结构面倾角越接近60°,结构面形成的弱化区对岩体试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越大,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