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龙山猫头鹰自然保护区是该省唯一的猫头鹰保护区,也是亳州市唯一的自然保护区。然而近年来由于管理不严、无节制的开山炸石,致使大山变成了深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猫头鹰失去繁衍栖息环境,数量  相似文献   

2.
《绿色视野》2012,(9):33-35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地和物种基因库,它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本底”的信息资源。自然保护区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可探寻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可行性。同时,自然保护区还是对社会公众进行资源与环境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是普及生态学知识的环境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3.
《绿色视野》2011,(6):32-36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应运而生。但遗憾的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面临着来自周边社区不断增加的压力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提出“社区共管”这一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郑佩娜  谢嘉 《四川环境》2001,20(2):18-20
本文介绍了我国湿地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对保护区管理情况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其中强调了通过政策和经济杠杆让当地居民在保护环境中受益,保护区才可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本管理、长期管理、资金支持、社区共管4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管理有效性评价的13项评价标准,对湖南省目前6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这些保护区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面临着经费紧缺、基础设施不足和社区参与薄弱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探讨了它们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但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管理体制本身的弊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科研工作相当薄弱等,需要采取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参与式管理、扶持社区经济发展、加强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保障保护区资金投入等措施,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4):244-245,249
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要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编制各级生态旅游规划,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圈及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000多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涌现,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发生矛盾。使开发建设项目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利影响,做到保护与建设的双赢,是编写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一般要求编制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专题报告,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编制该类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兰卓 《青海环境》2005,15(2):78-80
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到了旅游开发的行列,而保护区中出现的“旅游热”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面对开发与保护,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自然保护区该何去何从?文章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人手,针对保护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need for cross-disciplinary scientific inquiries that facilitate improv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outcomes through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biophysical and human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issue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Despite this broad recognition, a number of obstacles and barriers still sometimes challeng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mproving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will help address them and thereby foster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solv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challenges. This research uses a case study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Estuarine Research Reserve System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ractitioners’ decisions related to incorporating social science into thei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work. The case study research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within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framework to (1) determine and describe the factors that predict practitioners’ intent to incorporate social science into their natural resource related activities and (2) recommend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encouraging and enabling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ational Estuarine Research Reserve practitioners’ decisions related to incorporating social science are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1)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capability to incorporate social science into their work and (2) beliefs about whether the outcomes of incorporating social science into their work would be valuable or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