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职业安全卫生立法的启示曹书平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加强政府对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场所的监察,先后进行立法,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从实践看,效果是好的。国外职业安全卫生立法的情况,对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劳动...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法>代替不了<职业安全法>."针对工业事故频发给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带来严重侵害的现实,参加举行的中美矿难法律治理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呼吁,职业安全立法尽快提上日程,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权.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劳动安全卫生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和基础,其基本观点是:1)劳动安全卫生政策是一项国家的基本政策,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协调一致;2)政策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这一基本权益;3)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应适应市场经济、但不能由市场进行调节;4)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发展目标是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安全健康的劳动者;5)国家社会、经济和技术现状是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政策的基础;6)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是国家的责任,企业的义务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7)工人、企业与政府三方协调一致行动是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曹书平 《安全》1994,(3):29-30
七十年代以来,工业发展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福利,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加强政府对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工作和工作场所的监察,先后进行立法,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1992年5月,日本颁发修订的《劳动安全卫生法》。 这次修订,反应了最近日本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和工伤事故的动向,以确保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这次修订的两个重点:一是加强防止建筑业工伤事故对策,二是促进工作场所环境的舒适化。建筑业工伤事故防止有关规定从1992年10月1日起实施,舒适化工作场所促进工作从1992年7月1日起开始。 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是1972年(昭和47年)制定的,是一部篇幅较长的综合立法,分总则、劳动者的危险及健康危害措施、有关机械等及有害物的规则、劳动者就业的措施、增进健康保持措施、舒适工作场所形成的措施、安…  相似文献   

6.
劳动安全卫生的社会特性宋大成劳动安全卫生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劳动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劳动权《世界人权宣言》确认,人人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  相似文献   

7.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由用人单位提供的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它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劳动保护工作,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国家宪法。《劳动法》更是进一步明确规定“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产品”。这使得劳动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8.
崔国璋 《安全》1996,17(6):31-34,24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崔国璋(中国工运学院)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出发点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立足点是预防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因而,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9.
<正>劳动防护用品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防护用品。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法》也规定:"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0.
劳动防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劳动防护用品(以下简称防护品)的使用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辅助措施,当其职业危害因素尚不能从工艺设备上控制时则成为主要的防护措施。1994年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但由于目前防护品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不按国家规定的范围发放,不按正规方法使用;所发非所用,甚至不发或不用,致使职业性急、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