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州地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酸雨监测数据,对扬州地区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扬州市区与仪征城区,"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区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仪征城区大气污染严重,降水pH年均值均小于5.6,经评价扬州市区属于非酸雨区-较重酸雨区,仪征城区属于轻酸雨区-重酸雨区。高邮、江都、宝应城区从2007年起无酸雨出现。仪征城区酸雨主要是由燃煤型和燃油型混合空气污染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杭州市1998年—2002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杭州市区酸雨频率为73.6%,降水pH均值为4.68,临安酸雨频率高达97.5%,降水pH均值为4.04,其余几个县(市)降水酸度均<5.60。杭州市有82.1%面积属重酸雨区。指出,杭州市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中SO2、NOx的扩散,土壤扬尘不能对酸雨的形成起有效的缓冲作用,因此只有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从源头控制煤质(含硫量),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减少SO2、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近日,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进一步摸清成都市区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按照《成都市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调查实施方案》,于2005年4月14日全面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测工作。此次监测共布设点位11个,出动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  相似文献   

4.
19辆机动车尾气激光遥感监测车近日投入到北京市18个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控制机动车污染工作中。据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介绍,激光遥感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全市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测能力,使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上路行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规模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日渐凸显,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需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或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危害。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方案的制定要结合"车、油、路"等多个角度考虑,防、治结合,才能有效减少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宝鸡市区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基本摸清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及规律,并对尾气超标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控制和减少尾气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阐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发展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机动车污染监测情况,对机动车排放因子、机动车污染、交通干线的污染物日排放特征、机动车源排放污染物的分担率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提出了贯彻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完善污染控制管理机制;重点控制公交、出租和专业物流的机动车污染;严格控制车用油品质量;建立车辆污染数据库;加快道路建设,运用交通综合管理制度削减污染;实施保护区和控制区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标志管理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化,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机率增大的情况及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1992—2012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地区酸雨污染的演变特征及成因,以杭州地区为代表,结合全省酸雨监测数据,揭示1992—2012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92—2012年,浙江地区酸雨的污染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92—1999年为酸雨改善期;2000—2004年酸雨污染再次出现了恶化;2005—2012年为酸雨再次改善期。SO2排放减少是近年来浙江地区酸雨污染出现好转的重要原因,但NOx对酸雨的贡献有增加的趋势,酸雨污染类型逐渐由"硫酸型"为主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机动车排放对浙江地区酸雨污染的贡献已不容忽视。全省强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浙北、浙中和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浙西南地区酸雨污染较轻,酸雨污染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本地污染排放对于防治和减轻当地酸雨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现状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现状,对人和城市大气造成的危害,阐述了“十五“期间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锋  田甜  李怀超 《干旱环境监测》2021,35(2):66-69,96
本文结合新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统计了全区机动车统计数据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污染防治对策,为降低我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是一项较新的技术。文章介绍了台湾地区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法规、标准制订、实施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其他大城市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第29届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北京奥运期间(2008年7月1日-9月20日),非北京市核发号牌的机动车要进入北京行政区域,必须凭所在地区环保部门核发的尾气排放合格证明方可进京。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私家车以及整体汽车保有量都有着明显的上升。出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反面的效果,即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日益加重,探索如何大幅度治理与控制汽车尾气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处理措施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北方重工业城市降水pH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北方重工业城市出现的酸性降水和pH值降低的现象,采用集中监测、纵横对比、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降水pH值现状及与相关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降水pH值依污染源排放的烟(粉)量的减少、环境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的降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而向酸性发展,空气质量好的区域易发生酸雨,北方重工业城市"尘"重点治理以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将出现加重趋势。仅靠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污染是不够的,重工业城市必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年检监测,表明南京市的汽油车、柴油车、摩托车排气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全市机动车排气监测总合格率为99.9%,比1993年上升了8.6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也呈上升趋势,2002年达83.8%,比1993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对机动车排气路检结果表明,CO超标的车辆占84.4%,CO、HC两项指标都超标的车辆占31.1%。对各类汽油助力车排气监测结果表明,二冲程汽油助力车尾气中CO、HC排放量要高于四冲程汽油助力车的排放量。对各类正三轮摩托车排气抽检结果表明,大部分四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排放污染物能达标,且排气管无碳烟;二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中HC值偏高,排气管碳烟明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苏州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工业园区和新区的崛起 ,全市各类机动车辆迅猛增加 ,而由此带来的交通污染问题亦日益严重。了解和掌握市区交通污染现状及机动车尾气的危害已成为政府和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 ,控制交通污染也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现通过对苏州市区交通污染现状的评价 ,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1 苏州市区交通污染现状1 1 市区机动车现状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年递增率达 2 6 4% ,至 1 997年底 ,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 7 8万辆 (不包括约 6 5万辆燃油助…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尾气遥感检测仪采集的2021年数据,分析乌鲁木齐市典型主干线道路有效车型的车辆数、尾气排放变化和累积贡献率等,摸清道路车辆尾气排放的污染物现状,同时也为机动车遥感检测标准限值的修订和老旧车辆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及道路扩散模式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基于开阔型、交叉路口型和城市峡谷型3类城市典型交通道路,探讨了各种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对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的阻碍和吸附,探索绿化植物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的阻散特征;加强CFD软件在城市道路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应用;在GIS平台下,结合扩散模式开发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茂名市大气PM_(2.5)在线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月12日,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茂名市大气中PM2.5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茂名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分布(颗粒数占比)分别为扬尘6%、工业工艺源10.9%、生物质燃烧14.7%、机动车尾气27.5%、燃煤23.4%、二次无机源7.7%和其他9.9%。空气质量从重度污染转为优良天气过程中,机动车尾气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而燃煤占比从28.9%降至12.3%;空气质量从优良转为污染天气的过程中,工业工艺源、二次无机源、生物质燃烧、燃煤的占比增加,而机动车尾气占比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