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1982-2005年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27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是大亚湾生物量较低的季节,目前大亚湾浮游动物生产力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变已经对浮游动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由原来的双峰型变为单峰型,生物量高峰出现时间有明显的推移;季节变化的幅度日趋加剧;生物量密集中心有向湾外逐渐推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亚湾代表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研究,分析了浮游动物干重与浮游动物数量、水温、盐度及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初步掌握了其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垂直分层上变化差异较小,而在夏季和冬季变化较为显著,尤以夏季为甚,夏季浮游动物干重和丰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745.61~4 141.57μg/L和115.5~289.3 ind/L;在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不同的水层;浮游动物干重和丰度显示出了较好的相关关系,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垂直水柱上的变化与水温、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均没有显示出相关关系;在整个垂直水柱内,冬、夏季浮游动物的干重明显较春、秋季的高。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大中型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l1月在大亚湾四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了大亚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以及环境对其影响.经鉴定共有终生浮游动物105种和阶段性浮游幼虫17个类群.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部分优势种的优势程度顺序发生了改变.由于受到季风、环流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大亚湾...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9年8月和2010年5月大、小长山岛周围海域浮游动物春、夏季航次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及其分布、密度及其分布、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共检出浮游动物34种,主要种类为近岸低盐种,其中春季23种,夏季30种;优势种9种,以桡足类占优势,主要为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大同拟长腹剑水蚤和双刺纺锤水蚤等,优势种季节变化较明显。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季节水平分布特征变化明显,并与温度和盐度呈显著相关。聚类分析显示大、小长山岛周围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春、夏季相似度较高。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本次调查浮游动物群落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乌梁素海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4年4,8和10月及2005年1月分别对乌梁素海浮游动物进行了监测,共检出浮游动物34属62种. 其中,原生动物11属16种;轮虫17属33种;枝角类4属4种;桡足类5属9种. 大型浮游动物的年均丰度为687 L-1,年均生物量为3.498 5 mg/L;原生动物年均丰度为2.508×104 L-1,年均生物量为0.125 4 mg/L. 于2004年8和10月进行了2次调查,共获底栖动物4科11种,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3 031.4 m-2,平均生物量为71.672 g/m2.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季节的变化,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冬两季极低. 利用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作为水体状况评价指标,对乌梁素海营养状况进行的初步评价表明,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以2017年对深圳大亚湾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季节无机氮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组成比例,讨论不同季节无机氮在大亚湾海域的分布情况。运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评价海域富营养化状况,并利用叶绿素a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海水富营养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域内无机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硝酸盐氮和氨氮,受丰水期带来陆源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海域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状况,且在春季和冬季海域内呈现氮限制状态;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承担着周边的工农业用水以及为人类提供渔业资源等重要功能.研究洪泽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可为洪泽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逐月调查数据,结合洪泽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以及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洪泽湖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洪泽湖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383.87 ind·L-1,年均生物量为1.36 mg·L-1.洪泽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较大,时间上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波动较大,秋季浮游动物密度与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最为简单;空间上成子湖和溧河洼浮游动物较为丰富,差异较小,过水区浮游动物较少且变化较大.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洪泽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与水位、总磷、水温和总氮等因素显著相关.不同时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夏季主导因素是水位与水温;秋冬季主导因素是水温、营养盐及叶绿素等.不同湖区点位集中程度不同,过水区分布的更为分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成子湖和溧河洼分布的相对集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小.水位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表现在水位波动会直接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同时也会通过影响水质而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
三都湾生态监控区(近海部分)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三都湾生态监控区(近海部分)浮游动物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经分析,鉴定出浮游动物139种及浮游幼体和幼虫54种(类),分5个生态类群,以暖水近岸类群为主.本海域主要优势种有:拟细浅室水母、中华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刺尾纺锤水蚤、肥胖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5月从北向南有下降的趋势;8月由北向南呈上升的趋势,各断面种类数有由近岸向外上升的趋势.5月份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8月份.  相似文献   

9.
于2009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在辽宁徐大堡海域共开展四个航次的现场监测,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优势种及其季节演替、特征种的丰度及时空分布(包括优势种、鱼卵和仔稚鱼等)以及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及物种多样性,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属于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暖温类群,优势种及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演替较明显。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丰度,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水温的季节变化及沿岸水的输入是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丰度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9年2、5、8和11月对昌黎黄金海岸国家自然保护区四个季度的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以及其后连续3a夏季(8月)的年度监测,报道了浮游动物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4种,隶属6门、6纲、14目、29科。总生物量高峰期出现在夏季8月并且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水母类起主导作用并且优势种有明显的年际演替现象;低谷期出现在冬季2月。在个体丰度上,小型浮游桡足类所占比例较大。优势种突出,季节变化明显,同时,讨论了浮游动物分布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