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氧化煤低温自燃会威胁矿井生产和工人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对煤自燃的阻燃效果进行研究.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实验中得到煤自燃氧化过程的产出物,用CO浓度判断氧化煤自燃程度,再比较阻化剂的阻化能力并计算阻化率;利用FTIR绘制特征吸收峰,从微观结构研究阻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煤自燃的阻燃效果受阻化剂种类和浓度的影响,磷酸三钠阻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煤的自燃,采用双氧水氧化升温实验,对灵石肥煤在不同阻化剂下的阻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利用阻化时间变化率判定阻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铝厂赤泥作为协效物质的协效阻化剂有效抑制了煤样的氧化升温,提高了阻化效果,阻化时间变化率达50.78%,为灵石肥煤最佳新型协效阻化剂。新型阻化剂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制备过程简单、环境友好,且实现了尾矿废渣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聚物阻化剂的阻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自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是重大灾害之一.采用阻化剂防止煤炭自燃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技术,但普遍存在阻化效果不稳定、寿命短等不足之处.结合选择阻化剂的基本理论,选择合适的高聚物分子作为阻化剂,并以水玻璃、表面活性剂等为添加剂.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阻化性实验和堵漏风性能实验等多方面验证:在煤体表面喷洒这种新型的阻化剂能使煤粒相互粘结,最后能在煤层表面形成一定厚度和一定强度的固化层,覆盖在煤表面,阻缓氧气进入煤体,提高了对煤炭的阻化效果,并且在高温条件下性能稳定,不会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4.
阻化技术是防治煤自燃的常用技术之一,研究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是确定阻化效果的关键.采用程序升温试验,分析气煤和长焰煤的原煤样和经MgCl2、KCl、CaCl2、NaCl 4种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并计算自燃极限参数和阻化率.结果表明:氯盐阻化剂可降低煤自燃低温阶段的煤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4种阻化剂中对气煤煤样的平均阻化率最高是MgCl2 (63.6%),对长焰煤则是CaCl2 (45.9%),平均阻化率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呈正相关;气煤经MgCl2处理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长焰煤经CaCl2阻化处理后的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对于气煤4种阻化剂阻化能力由大到小为MgCl2 KCl、CaCl2、NaCl,对长焰煤则为CaCl2、MgCl2、KCl、NaCl;氯盐阻化剂中MgCl2对气煤自燃极限参数影响最大,阻化效果好,而对长焰煤则为CaCl2.  相似文献   

5.
煤堆自燃和煤堆扬尘会带来很大的灾害,目前主要采用喷洒药剂防止煤堆自燃和扬尘.现有的抑尘阻化剂普遍存在抑尘阻化效果不稳定、寿命短等不足.通过阻化性实验、成膜性实验、抗风吹能力测定实验研制出一种抑尘阻化剂.该抑尘阻化剂具有很好的阻化效果,阻化率能达到90%以上,通过抗风吹能力测定实验可知,喷洒该抑尘阻化剂后,煤粒能抵御20 m/s的风吹,抑尘效果好.该抑尘阻化剂无毒、无害,成本低,材料来源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种类阻化剂阻化性能差异,实现阻化剂优选,设计并完成原煤与分别添加碳酸氢铵、聚磷酸铵、聚丙烯酸酯(PA)等3种阻化剂的煤样的热重分析(TGA)对比试验。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比添加与不添加阻化剂的焦煤煤样在不同燃烧阶段的活化能。结果表明:3种阻化剂都不影响焦煤正常燃烧,且都有较好的阻化效果,碳酸氢铵、聚磷酸铵、PA分别使煤样氧化增重阶段的活化能从原煤的78.92 kJ/mol增加到81.63、94.22和80.55 kJ/mol。综合分析燃烧全过程,聚磷酸铵组煤样各阶段活化能增幅最大,说明聚磷酸铵阻化能力最强;PA组煤样在燃烧失重阶段活化能最低,燃烧最充分,利用最高效。阻化作用分析表明:聚磷酸铵阻化剂和PA阻化剂都能高效抑制煤自燃,可以作为优选阻化剂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高聚物煤自燃阻化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堆自然发火是一个严重的经济和安全问题,是重大灾害之一.目前有许多采用阻化剂防止煤炭自燃的技术,但普遍存在阻化效果不稳定、寿命短等不足.本文选用合适的高聚物分子作为阻化剂,并以水玻璃、CaO、表面活性剂等为添加剂.进行双氧水氧化升温试验、程序升温氧化试验和阻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阻化剂阻化效果良好,阻化率达90%以上.高聚物分子通过物理吸附、机械结合、化学吸附等作用使煤粒相互粘结,最后能在煤堆表面形成一定厚度和一定强度的固化层,覆盖在煤表面,阻缓氧气进入煤体,提高了对煤炭的阻化效果.这种阻化剂无毒无害、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化学阻燃剂通过化学作用破坏或降低煤分子中活化能较低易被氧化的活性基团,使煤自燃链式反应中断难以达到自燃。为研究煤氧化阻化过程中的热特性变化,通过煤的热重实验,从微观角度研究了次磷酸盐在煤自燃氧化过程中对其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分析了阻化剂添加前后的热特性曲线和特征温度,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及不同粒径下阻化煤样的热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和煤样粒径的减小,热特性曲线及特征温度均出现向后推移,特征温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阻化剂是含有一定比例的钙、镁盐类或化合物的水溶液。利用阻化剂可以抑制、延缓煤和硫化矿的氧化反应,达到防火的目的.阻化剂防火是一项新技术,苏联、西德、日本、东欧等国家都在试验、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来,我们曾在试验室对烟煤、褐煤、易发火的高硫煤和硫化矿进行了大量的氧化和阻化试验,并在平庄、沈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高分子材料复合阻化剂的阻化性能,制备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分别与氯化镁(Mg Cl2)、抗坏血酸、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s)复配,制成3种乳液复合阻化剂,并以清水和MgCl2水溶液作为对比阻化剂,分别处理煤样;采用程序升温氧化试验装置对煤样完成程序升温氧化试验,对比分析乳液复合阻化剂与对比阻化剂的阻化效果。结果表明:MgCl2乳液复合阻化剂的阻化效果优于Mg Cl2水溶液阻化剂;乳液复合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阻化率和活化能都有所提高;Mg/Al-LDHs乳液阻化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测试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Godbert -Greenwald恒温炉分析与改造 ,设计了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实验装置 ,并建立了相应的测试系统。调试结果表明 ,该实验系统扬尘均匀性、温控精度及结果可重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煤质的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8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尘样品,测试分析8种煤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及最低着火温度工况下煤尘层着火类型、着火时间,并研究了粒径和煤尘层厚度对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质程度由褐煤逐渐增大,最低着火温度T_L由290℃不断增大。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和气煤为a类着火,其着火时间较为接近,均值为19. 5 min,而焦煤、瘦煤和贫煤为c类着火,着火时间均值为11 min,表明随变质程度增大,虽然TL增大,但着火时间明显缩短。通过分析最低着火温度工况下不同煤质的温度T-时间t变化情况,认为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和气煤煤尘层温度曲线中出现明显上下波动现象,是因为煤尘层厚度有限,无法长时间积聚能量。通过构建TL与粒径r、煤尘层厚度d的三维空间拟合模型,发现粒径小、厚度大的煤尘层具有更大的着火敏感性和爆炸潜伏性,更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3.
石化装置泄漏事故点火源及点火概率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要综述石化企业常见点火源的分类及点火概率的确定方法。首先介绍点火源的常见分类方式,通过事件树展示泄漏发生后立即点火和延迟点火造成的不同事故后果;其次总结目前国内外确定点火概率的两种方法,即基于事故统计的点火概率以及基于点火源分类和统计的方法。在基于事故统计的点火概率中,给出国外在易燃液体运输、井喷、储罐破裂、管道运输等行业发生泄漏事故后的点火概率。在基于点火源分类及统计的点火概率计算中,给出TNO、HSE推荐的点火概率计算方法。同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给出已发表的点火概率计算方法。最后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关于点火过程的试验研究。针对国内工厂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点火源的点火概率的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可靠点燃主装药,性能稳定的B/KNO3点火药,对不同配比的B/KNO3进行配制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不同配比B/KNO3在火焰感度、静电火花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4项外界刺激中,除了对撞击非常钝感之外,对其他3项外界刺激敏感。在不同比例的药中,以B/KNO3比例为50:50,粘结剂为X的药火焰感度最高,稳定性好;静电火花感度随B/KNO3中B比例提高而降低,摩擦感度随B/KNO3中B比例提高而提高,但当中B比例从40%提高到50%时,这两感度改变不多。分析得出B/KNO3比例为50:50,粘结剂为X的药满足对主装药点火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生产系统的防火状况,利用科学的统计归类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机械故障诱发轧机着火的原因,同时寻找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火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是固体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可靠地点燃发动机主燃药,使发动机安全稳定的工作.直列式点火系统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上,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完整的直列式钝感点火系统由直列式全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脉冲功率装置、冲击片点火管组成.针对这一系统,利用Labview设计一个可视化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实验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PC机可与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单片机按照安伞解保时序向直列式全电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传输上电信号,当解保时序正确且接收到高压监测信号时触发点火管,同时采集功率脉冲装置中高压储能电容的电压.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准确地按照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列式点火时序完成点火实验.  相似文献   

17.
Spontaneous ignition of pressurized hydrogen release through a tube into air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KIVA-3V CFD code. A mixture-averaged multi-component approach is used for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molecular transport. Auto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emistry is accounted for using a 21 step kinetic scheme. Ultra fine meshes are employed along with the Arbitrary Lagrangia–Eulerian (ALE) method to reduce false numerical diffusion. The study has demonstrated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spontaneous ignition through molecular diffusion.

In the simulated scenario, the tube provided additional time to achieve a combustible mixture at the hydrogen–air contact surface. When the tube was sufficiently long under certain release pressure, autoignition would initiate inside the tube at the contact surface due to mass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low temperature hydrogen and shock-heated air through molecular diffusion. Follow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hydrogen jet downstream, the contact surface became distorted. Turbul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hydrogen/air mix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is distorted contact surface and led the initial laminar flame to transit into a stable turbulent flame.  相似文献   


18.
湿煤堆自热过程的非稳态数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简化的自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分析煤堆内水分变化及迁移对煤堆自热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煤堆内水蒸气达到饱和时,预计的煤堆最高温度将低于90℃;而当煤堆中气流的相对湿度减小时,预计的煤堆最高温度将会超过100℃。结果还表明,把气流相对湿度与煤堆含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引入自热过程的非稳态数学模型,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能够更客观地描述实际煤堆的自热过程。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oint/counterpoint exchange (this issue) that focuses on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aggregation primarily in the assessment of personality in general and core self‐evaluations (CSE) in particular. Gilad Chen reviews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he higher‐order construct of CSE, offering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it. Timothy Judge and John Kammeyer‐Mueller offer a defense of CSE, and then exte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other constructs beyond the personality domain. Together these two paper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about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aggregation of individual measures, and situations in which higher‐order versus lower‐order measures might be preferr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为计算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概率,提高风险评估的量化水平,对点火概率的取值进行研究。从模型计算和直接取参考值2个方面探讨点火概率的取值问题,提出不同情形下的取值建议,并结合案例应用对点火概率2种取值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点火概率模型计算不确定性较大且适用性有限,而直接取值的参考值均由一系列事件统计而得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际取值更倾向于根据经验数据或已有的数据进行取值,但取值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如安全条件等)进行适当的修正,以便取值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