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4月中旬.刚刚编完了《环境教育》学生版.又要着手编辑《环境教育》教师版。《环境教育》因为有了单月与双月的变化.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我们的理念是:将《环境教育》做成一本真正适合中国近60万中小学校、数千万教师、两亿多学生(及环保宣传人士)使用的环保杂志。  相似文献   

2.
讨论1 是否应该向小学生进行全球环境危机教育?我们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各个学校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不适合接受复杂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应该针对中学生或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绿色和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化现象.为人类环境教育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彼此影响和互相渗透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正加快实现城市环保规划,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教育的碰撞和整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环境教育材料对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我国的有关研究和国外选择、编写环境教育材料的经验 ,我们认为高质量环境教育材料的基本特征包括 :公正性和科学性、适当的深度、教育性、可用性、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技能、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倾向。一、公正性和科学性这一标准是指环境教育材料在描述环境的问题、状况及反映它们的观点的多样性上必须公正和准确。1.事实准确这是指在内容上环境教育材料应该反映环境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有关环境问题的有据可查的事实。例如 ,环境教育材料应该清楚地注明有关事实信息的来…  相似文献   

5.
浅谈当前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及如何发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组织曾给”环境教育”下过一个定义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为了培养、认识和评价人与其化环境、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技能和态度。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与环境质量相关的问题做出决策.并形成与环境质量相关的人类行为准则。那么.在进行上述的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本理解如下:  相似文献   

6.
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好人类家园--关于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度 《环境教育》2005,(1):13-14
基于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切关注.对现代环境危机的深层反思.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东,倡导“环境伦理”是今天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环境伦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人动力,是国家环境安全的保障,是深化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客。本期“思考与探索”栏目,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通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周艳萍编辑与大家共同探讨“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7.
张俊 《环境教育》2002,(5):26-27
常听有些学校领导说: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经费问题很难解决。我却不那么认为,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既花费少又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活动,比如开展自编环保小报比赛,要求学生必须利用旧挂历纸,进行资源再利用。第二,学校的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学校、家庭、企业、社会互动式的教育。我们的体会是:1.课题有优势环境问题为世人所关注,我们学校选择了环境教育的课题,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能将环境保护的意识考虑进去;从小具有对环境的一种责任感。我们这样的课题,是可持续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在国外,…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办学治校的核心。校长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体现一所学校的水平。最近我们为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举办了湖南省高(完)中校长环境教育培训班.在培训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培训校长的关键是增强校长的环境使命感.重点是强化校长的岗位意识,强化环境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紧迫  相似文献   

9.
杨通进 《绿叶》2010,(10):93-99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要有一种使命感,既要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伦理意识,也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定.并为新的国际制度的建立提供伦理基础和价值引导。我们不能把环境伦理学仅仅理解为伦理学的一个小分支或者是传统伦理学的一种应用,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使整个伦理学具有环境视野和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0.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章专讲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鼓励大学设立对环境有影响的跨学科课程”.“推广与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有关的成年教育计划”。环境道德教育包括学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