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绿叶》2000,(5)
男人们大都会对自己的妻子说谎,当然女人也不必大惊小怪。有人把他们谎言排行榜中的前8个,作了真实的披露。谎言1:“当然。那件衣服看上去很不错。”撒谎原因:避免争论。男人撒这种“可以原谅的、无伤大雅的小谎”,有时可能是不愿意伤害你的自尊心,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也为了避免引起不快或让你产生误解,比如“辛迪·克劳馥是挺性感的,但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谎言2:“我能修好。”撒谎原因:维护自信心。如果一个男人不能修好家里的一件工具,他一定会撒谎说已经坏了,无法再修了。因为如果他承认失败,而让妻子来修理的话,他会觉得自己不像个男人,以后再也抬不起头来了。谎言3:“没什么不妥。”撒谎原因:想独自一人默默舔拭伤口。悲伤、沮丧的感觉男人也会有。对女人来说,男人感到孤独时似乎为她们提供了一次理想的安慰和亲密的良机,前提条件是男人  相似文献   

2.
新家庭守则     
1972年,美国《时尚》杂志向读者征集“新家庭守则”,在众多的来稿中,一位叫约翰·默迪森的“家庭钻石法典”脱顾而出。法典的内容很简单,总共两条。第一条:太太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太太错了,请参照第一条。约翰·默迪森在寄自己的“钻石法典”时,还附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法典是他结婚第6年时制定的。60年过去了,他也在法典中得到了男人所有的乐趣,他之所以把它命名为钻石法典,实在是因为它有钻石般的神奇。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在一个特定的方面反映了国家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环境问题纷繁复杂,环保对策丰富多样,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中,十分需要有一条主线把整个探索过程整合起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这条主线可以归纳为"全面增强环境保护的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4.
伟大与渺小     
正当我们承认人类也是环境的一部分时,保护环境与保护人类就变成一个重合的概念,环保将不再是个问题。人类最为骄傲的大概就是有思想,并常被引用在人类高于其他物种的举例上,也就是我们奉为定义的:"人是高级动物"。这样的定义让人类伟岸了起来,似乎可以傲视非人类的芸芸众生了,也让人类不断出现要主宰世界、控制宇宙的欲念。套用一句流行语态,人类成也思想,败也思想。  相似文献   

5.
小丑鱼     
<正>在美丽神秘的海底世界,生活着一只模样怪怪的小丑鱼。它的样子就怪在它的尾鳍上,它的尾鳍有一层厚厚的鳞片,那鳞片就像卷起的老树皮,锋利无比。只要它和鱼儿们一块玩耍嬉戏,忘乎所以时那摆动的尾鳍经常会让同伴鲜血淋漓,久而久之,鱼儿们都远离它……一天,小丑鱼孤独地在珊瑚间游荡。突然间,海水变得不平静,机敏的小丑鱼钻进了珊瑚丛中,它探出脑袋,只见鱼儿们惊慌失措地奔着珊瑚丛来。一条小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的家乡――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有一条清清的河,河面有宽有窄,正好把小镇围住,它早先就是一条护城河。后来人口增加,河内住不下了,河也随着迁出的人家延伸到了镇外,这样就多出了许多支流,有河的地方就有树,有水的地方就有桥,小镇上也算是沟渠纵横、水牵树绕了。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绿色、可持续的新要求,而产业生态化为应对新要求开辟了新途径。产业生态化能够使产业发展摒弃只追求速度的传统,倡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对关于产业生态化的定义、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文献进行梳理,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生态化定义的不同见解,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生态化评价的主要方法,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生态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影响产业生态化的因素众多,宏观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外资占比、环境规制、治理能力及资源消耗等;中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及产业聚集程度等;微观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等。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一条小河的不幸串场河畔,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三十年前开了一条东西向小河。那时的小河,水流畅通,清凌凌的河水,滋润着两岸农田。庄稼茂盛,六畜兴旺,人们喜气洋洋。后来,全村人陆陆续续,都把住房迁到了小河两岸,小河两岸也就成了一家挨一家的生活区。可是谁也没想到,小河的不幸也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9.
单平 《绿色视野》2009,(1):33-36
通常认为生物群落是连续统一的,该连续统一体是由各种不同数量的生物有机体构成,河流生物群落也不例外,是个连续统一的生态系统。早在1911年,谢尔弗德(Shelford)就认为:河流中存在的种群集合是一定物理梯度变化的反应。后来,齐默(Ziemer)、斯温顿(Swansston)和范罗特(Vannote)等将该定义进一步延伸、完善,提出了“河流生态连续统一体概念”,它描述了沿一条河系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一般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哦,那只雁     
高桦 《环境教育》2009,(6):78-79
至今,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 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几只鸡,还有两条狗,一条叫“妲己”一条叫“丢丢”。院子比较大,有枣树、杏树、柿子树、丁香、海棠、香椿、竹子,满地是草,各种各样的花,这个村子是在翠湖边上,环境很美。我的侄子来看我时,他说:“婶婶,我哥们儿那里有只大雁,据说他是从特供农场弄到的,我去要来你给养着。”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环境政策——自愿性环境协议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录用一种新环境政策手段--自愿性环境协议,包括它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西方各国的实施情况。最后针对我国环境法规的局限性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从一九七二年提出这条方针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贯彻执行这条方针,虽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了很大的推动,但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落不到实处。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规定的还有些不完善。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试行)》第32条规定,对造成污染的单位,由环保部门“责令赔偿损失”。国务院关于《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排污单位要承担“赔偿损害的责任”。《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规定,造成污染的单位要向受损失的单位“赔偿损失”,有关污染方面的纠纷“由环保部门处理”,当事人如果对处理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新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此也作了类似的规定(第36条)。以上这些规定可以归纳为三点: 1.造成污染的单位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2.污染引起的纠纷由环保部门处理; 3.污染纠纷可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定或判决。  相似文献   

14.
兰城笑了     
<正>一堆堆垃圾;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一间间破瓦房;一条条臭气熏天的下水道……这就是我们过去的老兰城。现在的兰城,几乎处处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更能使人感受到兰城近年来的伟大发展。原来那狭窄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尤其是道路两旁新栽种的树木,为了让它们温暖  相似文献   

15.
哦,那只孤雁     
至今,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 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儿只鸡,还有两条狗,一条叫"妲己"一条叫"丢丢".院子比较大,有枣树、杏树、柿子树、丁香、海棠、香椿、竹子,满地是草,各种各样的花,这个村子是在翠湖边上,环境很美.我的侄子来看我时,他说:"婶婶,我哥们儿那里有只大雁,据说他是从特供农场弄到的,我去要来你给养着."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爱,爱自己,爱别人,爱护地球,爱护其他所有生物。正因为我们和环境、和其他生物之间,无法用语言来沟通,那么让我们用爱来交流。否则,人类只会越来越孤独。  相似文献   

17.
李多为 《四川环境》1991,10(3):89-90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申了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在建设项目编制环境报告书条  相似文献   

18.
微博     
<正>@昆明发布:#滇池清#【滇池流域三条河道生态补偿考核10天"成绩单"公布被考核单位要交40余万生态补偿金】近日,市滇池流域河长制办公室通报了4月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金核算结果,从4月20日开展试点工作至4月30日,新运粮河、新宝象河、西边小河3条试点河道涉及  相似文献   

19.
新《环保法》第五十八条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有了明确界定,今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受理条件、办理程序、责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执行难的问题预计会逐步得到解决。"民事诉讼法、新环保法、《解释》中都有针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专门章节,这样‘三位一体’,环境公益诉讼今后没有了制度上的障碍。"刘林说道。刘林,安徽高  相似文献   

20.
“谁污染谁治理”,这些年来已成了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六条指出:“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实际上,这条“原则”目前不仅被应用到老污染源的治理上,作为编制老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一条根本原则,同时,在新污染源控制方面,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在大自然保护工作方面,已为某些同志发展成为“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但是,我认为,这个“原则”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