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顺应时势地提出了“环境文学”的这个新命题,并且以积极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大胆的开拓。总的来说,环境文学这个新的命题的提出,正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严峻的环境问题的现实对文学发展繁荣的呼唤。产生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文学,一定要义不容辞地以时代的要求去唤起人们热爱、建设和自觉地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因此,发展繁荣环境文学势在必行。首先,从文学的发展、继承来看,必须发展和繁荣环境文学。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向以山河壮美、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人与环境为主题的光辉篇章。远古神话《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是运用丰富想象艺术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当然可以依靠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来解决,并以行政措施、环境立法和必要的经济手段作保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环境污染现状就来自于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环境盲”的无妄而为。“标本兼治、治本为要”,这是环境保护的宗旨。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最长远、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则是:“从娃娃抓起”,下功夫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懂得环境的价值,确立“环境就是资源” 、“环境就是财富”的观念;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  相似文献   

3.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学习地理环境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和人地协调意识。1.环境意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在四大圈层的交错地带,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环境系统。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同时又被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污染。但环境这种承受破坏和污染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当人类的影响在环境承受力范围内时,环境可以自我调节,恢复功能,持续地为人类提供资源和舒适的条件;反之就会造成环境问题。如学了“…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可以说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一方面,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超过环境的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了资源的稀缺;这些取得的资源经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又以废物的形式排入环境,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保护环境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重大课题。而我国先秦时期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因而饮食文化作为以饮食为载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在人类全部物质文化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任何文化都要依托于一定的环境,饮食文化也不例外。饮食文化在受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也要对环境产生反馈作用,尤其是饮食文化中的糟粕引发了种种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的最终受害者无疑是人类自身。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饮食文化,并从饮食文化这一视角来开展环境教育,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饮食文化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一直令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应深  相似文献   

7.
“环境友好”并不单纯是一个理念问题,它更是一个科学和技术问题。“环境友好”并不仅仅要求人类的行为无害于环境,更要求社会在无害于环境的前提下取得发展和进步。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在于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使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和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次国外环境经济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广州市举行。与会代表充分交流了国外环境经济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和“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讨论。大家认为,国外在环境经济学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的富裕,人类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垃圾堆弃场日渐枯竭,严重破坏了环境,造成资源浪费……。可以说,人类正在为庞大而又难以处理的垃圾而苦恼.如果对垃圾问题不重  相似文献   

10.
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会上通过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也就是《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会上还通过了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会议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诸如废电脑、废家电、废通讯工具等废弃“电子垃圾”以及制造这些电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占用着大量资源,对这些废旧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的不合理处置和回收会给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广泛开展有关废旧电器和各类废旧电子材料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使这些宝贵的二次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对保证人类所需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废旧电器回收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工业革命把人类推向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刺激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创造出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于是,提高环境质量、开展环境保护、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审计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工具,在当代经济活动中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就环境审计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以其推动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前文第6条指出 :“历史已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为了现在和将来的世代 ,保护和改善环境与和平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已确立的基本目标一样 ,是人类的至上目标 ,而且它又是与这些基本目标相协调而实现的目标。”即宣言强调指出了“发展”和“环境”必须相互协调。同时宣言还指出 ,为保护和改善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育是不可欠缺的。以此会议为契机 ,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是人类重大的共同课题达成了共识。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工业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为治理环境,宣威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关停“十五小”企业、“新五小”企业,这对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是十分必要的,且已产生良好的环境效果。然而,关停小企业随之而产生的是失业、资源闲置、人民生活水平有所下  相似文献   

15.
自然生态平衡下的环境资源是只具有使用价值不具备价值的物质财富,因而在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物质交换中,环境资源不具有商品的属性,也就谈不上环境资源的价格和价值,其无偿占有自然环境资源也因此而变得“合理”。在这种不包含有价值量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拥有环境的人类不需要付出“社会机会成本”的代价,便可占有自然环境资源,从中获得“收益”。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总是要不断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并通过各种活动来满足无止境的需要,其结果只能是使大片的森林消失;土地沙化;许多矿产资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水体和大气遭…  相似文献   

16.
吴宇 《环境教育》2008,(6):41-42
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推进,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对环境质量的恶化与生态平衡的失调十分关注,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都极为重视,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下,环保问题已成为本世纪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大量“三废”排放,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那一天起就无一不处在环境之中,无时不在与不利环境进行斗争。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没有例外。我国古代传说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不利环境进行斗争的雄心壮志。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则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顽强斗争和忘我牺牲精神。我国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云梦县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秦朝  相似文献   

18.
徐旺生 《绿叶》2012,(6):49-55
环境意识兴起于近现代,环境问题却始于人类生产活动出现之初。古代中国,为了缓解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文明中心由黄土高原先转至华北平原再转至南方湿地,从而缓解了环境所带来的发展瓶颈。到了现代,我们已然不再具有古人所具有的迁徙空间,但环境问题却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反思古代中国的迁都历程,关注环境压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环境资源立法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与特定时期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世界背景下,深刻认识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历史,同时结合国情和文化传统,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学习古代先贤可贵的环保思想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人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为中华福地地大物博,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各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而一味地、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结果这些年大自然毫不客气地对人类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和惩罚。现在人们接受了惨痛的教训,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这种转变弥足珍贵。其实,我国古代先民对生态平衡等环境保护问题十分关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梁惠王上》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读gǔ,捕鱼用的网)不入洿(读wū,低洼之地)池,鱼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