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声膏?儒岱朝台北街头的一只垃圾箱看去。鸟叫?垃圾箱里有小鸟?儒岱走近一看,垃圾箱里有一只小纸盒,纸盒里有一只——这也叫猫吗?猫还能这么瘦小?也许,母猫生下小猫后觅食去了,一会儿会回来的,等吧!等等吧。儒岱看看表,看看猫。可是,有人倒垃圾了,弄得小猫满头满脸的土。儒岱推开垃圾,抱起这只被遗弃的小猫。小猫用一只眼睛看着儒岱。他看我,他看我呢!儒岱心里升起一阵阵说不上来的温馨、甜蜜和酸  相似文献   

2.
我在荒凉的盆地河谷露营,晚上竟有一只珍稀的荒漠猫来“拜访”,我们和平相处,像朋友一样。它把它的孩子,两只很小的荒漠猫也带来了。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一头凶悍的哈熊突然赶到,吃掉了一只小猫,并对我们发动猛烈的进攻!我们处于明显的劣势,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吗?  相似文献   

3.
正我向往"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景象,我憧憬"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美景,所以当听到要去圆明园观鸟的消息时,我真的有点欣喜若狂了。天公作美,那天晴空万里,是一个观鸟的好天气。刚踏进园林,一只可爱的小鸟就飞来迎接我们。我们不约而同地举起望远镜——原来是只麻雀。但镜头中的这只麻雀似乎比我平时见到的"叽叽喳喳的麻雀"可爱得多,它的颈背部有一圈白色的羽毛,好似洁白衬衫的衣领。  相似文献   

4.
羽佳 《绿叶》2005,(11)
杨若兮出道较早,因与张国立、织田裕二等国内外著名影星多次合作而成为一颗影视界的新星。和其他演艺明星一样,杨若兮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即便这样,有两件事也是她无论如何都要安排出时间去做的——养猫和旅游。家成了“猫的世界”杨若兮喜爱猫是出了名的。“她爱猫爱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她的一位朋友这样评价她。一和杨若兮聊起她宠爱的猫,她立刻兴致大增,“每天早上我都要和它在床上亲昵一个小时再起床,因为它实在太可爱了。”待在家里时,她每天都要和猫说好多话。“告诉它我有多么爱它!”“为了随时能看到它,从前我连拍戏都带着它…  相似文献   

5.
阅读     
<正>《人模猫样》小说以八九只猫的成长过程为线索,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花狸猫与人类之间的一个个故事。人模猫样作者:周仕凭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月《爱猫奇洛》透过132幅关于小猫奇洛的黑白照片、4篇共计不足三千字的手记,讲述小猫奇洛的生活点滴。  相似文献   

6.
猴“保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克塔冈野生动物庇护所里,有很多被遗弃的小猫,照看它们的是一只叫犹达的母猴。说来很怪,这个任务竟是犹达主动承担的。几年前的一天,一名工作人员抱着一只刚出生的小猫从犹达笼前经过,谁知犹达竟伸着双手叫着冲到笼边,工作人员好奇地把小猫交给她。从此,犹达日日夜夜精心地喂养小猫,吃食前,犹达要先尝尝,然后才叫小猫吃;小猫脏了,她给洗澡;小猫身上痒,她给捉跳蚤。犹达对小猫倾注了全部母爱。如今,犹达已抚育了几百只“孤儿”,被誉为热情、慈祥、聪明能干的猴“保姆”。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1,(1)
在秘鲁一个僻静的林区,英国人类学家尼卓臣意外地发现了一只人面猫身的动物,从远处看,这猫与家猫并无区别。但从近处细看,却可发现它长着婴儿般的白脸和人样的嘴巴,并且眼神中还流露出似有无穷智慧的神彩,当地原始部族的土著人,把它当作“神灵”。印尼的加里曼丹森林中,有人曾捕获一只奇异的人面动物,高约70厘米,被带到马棚里关了4天,它眼睛中竟流出泪花,闪着晶亮  相似文献   

8.
<正>我住的小区有很多人养狗。晚上回家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年轻男女在遛狗,通常是比较名贵造型时尚的狗。大爷大妈也有遛狗的,但他们的狗一般和他们一样外型平和朴素。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回家前在楼下小超市买东西,门口蹲了一只土黄色的杂种小狗。他眼巴巴看着我,我吹了声口哨,他应声而来,跟着我挑东西、付钱。我问超市老板:"你的狗吗?"他探身看了一眼,说:"不是,流浪狗吧。"为了不辜负这只狗的眼  相似文献   

9.
童年的朋友     
狗小时候,我喜欢狗,却不喜欢大猫。人们都说:狗是忠臣,猫是奸臣。闻着谁家有香味,就往人家跑。若不,大花猫咋会被赵家的狗咬死呢。与姥姥家隔河相望的周家,老儿子拣煤时被电车轧死,老俩口只好下关东,投奔大儿子去。他家的那只大黑狗和我们一道送它的主人上路。火车开了,大黑狗拼命地追。追不上了,它蹲坐在道边上,眼巴巴地看着那列火车远去。  相似文献   

10.
大战食人蛙     
神秘的亚马逊河上游流域热带雨林中,以美国著名动物生态学家雅各布·米尔为首的科学考察团在进行探险考察。在这人迹罕至的大森林中,他们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全身火红的青蛙,他们给它命名为“血蛙”,后来也有人称之为“火蛙”。在捕捉小血蛙时,考察团成员休斯博士的手被血蛙狠狠咬了一口,痛得他龇牙咧嘴,他还惊异地发现这只血蛙竟长着一对白线一样的尾巴,尾巴末端还长着一对圆圆的黑色球状物。他  相似文献   

11.
古城有句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话:燕儿来,要发财,燕儿走,要讨口。因此,在古城里家家户户的房檐下,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燕子窝。燕子窝筑在高高的房檐下,一点都不稀奇,但筑在伸手可及的门方上,就稀奇了。所以那天中午,当我下班回来突然发现两只燕子正在我卧室门正上方筑窝的时候,竟一下子惊讶得站在门厅里不敢动步。妈妈在打扫天井,看到我的样子,叹息一声抱怨说:"燕儿都晓得筑窝,你啥时候才得出嫁哦!"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上周某晚上,我不好意思又骚扰了一下110。那天晚上的事情是这样的:跟很多次已经发生的事情一样,我们小区隔墙外的某个破网吧的1楼,又租出去了。人家正在黑灯瞎火地赶工装修呢。晚上9点半的时候,熟悉的、刺耳的电锯声从夜空中传来。我脑袋里面立刻冒出3个字:草泥马。我想:这帮人过了10点还不收摊的话,我就马上下楼,去给这些只知道自己捞钱,却没有一点公德心的人,打声招呼。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干。10点了,电锯的声音一阵一阵地,毫无  相似文献   

13.
1993年的春天,以美国科学家盖克和俄罗斯科学家扎加洛夫为首的科学考察小组。风尘仆仆地来到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废墟上,研究7年的核原料泄漏对环境的影响。他们开着3辆汽车进入切尔诺贝利地区,同行的还有两名乌克兰国家安全部人员。车队进入切尔诺贝利之后,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沿途竟然绿草如茵。到达目的地之后,俄美科学家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探测和取样。突然,一阵尖锐的怪叫声从草丛里传来。循声望去,一只比猫还大的动物从草丛中窜了出来。盖克觉得非常亲切,在这片土地上,看到活的动物还是第一次,管它是什么,单凭这一点就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扎加洛夫也发现了它:“天啊,这是只老鼠。有这么大!快抓  相似文献   

14.
家乡的杨梅     
郭倩 《环境教育》2015,(3):91-92
我的家乡在金沙江沿岸的半山上。这里山清水秀,盛产多种野生水果,但我只偏爱其中一种——杨梅。虽然我在老家待的时间不长,可是那杨梅的味儿,我怎么也忘记不了!一提到杨梅就让我回味无穷。我深深地记得那一次跟随邻居奶奶上山放牛的情景。那天,真是高兴得没法说。我满山乱跑,奶奶在后面急叫,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左手拔起一根草茎,右手揪起一株小花。"不要乱跑,担心老鼠……"我突然站住,不敢再前进半步。"老鼠"二字我听得  相似文献   

15.
所有去过虎园的人,也许都听说过“大美人”。大美人当然不是“人”,而是一只老虎,一只漂亮的母虎,编号37。“大美人”有太多的“传说”,比如它的生活习性、恋爱轶事、作为优秀母亲的“感人事迹”,等等。但很少有人亲眼目睹“大美人”的芳容,就像世界上那些风华绝代的佳人,难得一见。然而,就在我“三入虎穴”的那个上午,“大美人”竟然不邀自来,悄然出现在我的面前。那天阳光温柔,空气澄明,虎园中弥漫着湿润的青草气息。我们的车越过一道岗地,然后进入一片蒿草繁茂的洼地,水塘清澈、灌木葳蕤,司机说这一带绿叶就是“大美人”的活动地盘了。但…  相似文献   

16.
为你感动     
每天晚问地方新闻结尾时,常常会播出一则当天发生的趣事。最近有几个画面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感人,因而侧记下来和大家分享。画面之一:一家人养了一只黑色的母狗,和一只体态很大的白猫。母狗生了4只小黑狗,男女主人都外出工作,怕母狗跑远了,用条绳把它拴在树上。但是4只小狗不听母亲的管教,满院子乱跑,母狗急得在树下绕圈狂叫,小狗却听而不闻,更四散往草丛里钻。母狗叫声更见焦虑,不住地用力,但仍挣脱不了套着它的绳子。不意大白猫见状,竟飞奔而去,把4只乱跑的小狗一只只衔到狗窝里,自己拖长身子躺下,让4只小狗吸它的奶,4只小狗视其如母,乖乖地不乱跑了。白猫那安祥施展温柔母爱的画面,实令人称奇。母狗因绳子长度所限,不能近前,但看到4个儿女安然地扑到白猫的怀里,它也立即安静下来了。那天正是母亲节,主持人看着这个画面,很风趣地说:“今天是母亲节,到底谁是母亲呢?”节目里传  相似文献   

17.
“妈妈,让我们留着这条狗吧。”姑娘们乞求着,这可能是第15次,那是在寒冷的灰蒙蒙的1月的一个晚上,她们坐在起居室的地板上画着画,“答应我们吧。”我叹了口气。我已经试着要她们保证不能总是与那只狗在一起,那只狗是我丈夫阿兰一周前带回家来的,我不允许她们给它起名字或是把它领到屋子里面来。但是自从那只小猎兔犬从她们父亲的卡车后面跑下来,跳到她们怀抱里的时候,6岁的伊丽莎白与3岁的阿曼达就与它分不开了。她们从阿兰的工作间里找到了一个大盒子当作狗舍,用一个木匣子与一条毯子当成了床。那只狗有着长长的软耳朵与大大的巧克力色的眼晴,长得很漂亮。但是我知道它会惹来麻烦的。它已经把我们的猫  相似文献   

18.
狡兔搏鹰     
《绿叶》2000,(2)
在村子西边,有一片不太大的树林,林中鸟鹊众多,鼠兔出没。可是近一个时期树林里忽然安静下来,有人看见林中飞来了一只黑鹰,小动物大概都被吓跑了。金秋季节,天高云淡。那天我坐在林中的大树下歇晌,朦胧之中忽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沙沙”的响声。我警觉地睁开眼,却什么也没有。然而就在昏然欲睡的时候,响声再次传来。听动静似乎已来到了附近。我强忍瞌睡睁眼一看,哟,原来是一只肥硕的野兔正蠕动着三辩嘴蹲在不远的地方望着我。  相似文献   

19.
豆豆 《绿叶》2005,(12)
“我没有多少值得写的,像梁从 诫先生、王灿发老师这样的人才是值 得好好宣传的,他们为中国的环境保 护做了很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一 大堆,很不容易。他们的事迹可以写 成报告文学。”赵永新站在一个记者 的角度告诉记者。 “我觉得梁从诫先生和王灿发教 授是当之无愧的‘2005绿色中国年度 人物’,因为我和他们接触比较多,对 他们比较了解。田桂荣女士和梁丽明 局长我只是知道,没有采访过她们, 和她们也没有深入交流过,所以不能 妄下判断。”当记者请他评价一下其 他4位年度人物时,他这样说。 在采访过程中,赵永新给我留下 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实在,不骄傲 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赵永新说,实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场特殊的官司,是在分界小学东侧的一条河边进行的。河岸上,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警示的标语:停电了,蜡烛可以给你带来光明;道理不通了,可以另辟新径;水污染了,水没有了,什么可以替代?这一天,观者如堵。几经打听才得知,原告是小河,法官是大自然,而被告,竟是主宰大自然的人类!在低缓的乐曲声中,小河开始了它声泪俱下的诉述——"我曾经很美很美,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清得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静得像一位文雅的少女。我哺育了两岸的几代人,他们到我腹中淘米、洗衣、洗澡、玩仗,我的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