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枢元 《绿叶》2008,(3):91-93
生态灾难作为非传统安全给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在超过传统的核战争、恐怖主义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害片、灾难片,对丰裕社会的人们发出了强烈的生态警示作用。祖先天人感应的生态文明传统,迅速发展中生态危机的日重,召唤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家脱离生态神经不敏感,转向用包括影片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培育和强化全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努力构筑生态屏障实现西部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子庄严 《青海环境》2003,13(2):50-54,6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恩格斯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存在于客观环境中 ,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 ,不断地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对自然界的影响力 ,成为自然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一面。前者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创造新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而后者则因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自然环境 ,导致自然界的报复。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问题西部地区的地形架构 ,是漫…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啸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折射出我们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识需要深化。这几年来,“天人合一”的说法甚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更加值得反思。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好像自然界的许多问题人类都能够解决,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类对自然界破坏得太过分,以至于反而对人类不利,所以强调要和谐。  相似文献   

4.
儒家讲“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道家讲“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齐一。”佛家讲“依正不二。”宋、明理学概括为“和内外,一天人。”马克思、恩格斯讲“自然乃人之无机的肉体”“、社会化的人要合理调节他们与自然的变换。”说的都是:人类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同命运、共生死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传来消息,199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春回万物苏,在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生灵面前,人类应深深反省作为自然的主宰者,应如何顺应自然,开发自然,而不致违反自然法则导致自然的报复.环境保护,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协调包括你、我、他一切人类朋友与自然界万物之间休戚相关的联系.这里,人的主宰只是相对的,生态平衡才是绝对的,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必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以求得她为人类生存提供久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凭借其开发、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极大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人类由于未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视或违背客观的自然规律,肆意地开发和掠夺自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此,恩格斯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谢天 《环境教育》2002,(2):30-30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一个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把“环境保护”列入社会道德领域,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环保部门提高全民环境道德意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道德观念,让人们懂得: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环境是有价值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创造全部优秀成果的科学总结。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自然环境的思想是他俩关于人与自然环境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也指出环  相似文献   

9.
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经震动了世界,而罗马俱乐部那份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使这一震动长久地保持了下来。于是,我们了解到,人类必须在发展中学会克制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否则将有可能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  相似文献   

10.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随着历史而变化的,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出现了对太阳、对月亮、对火的崇拜;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在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可以去征服自然。实际上恩格斯在1886年的时候就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应该说他是很  相似文献   

11.
艾中 《环境教育》2005,(6):9-11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创办人全莉女士说:“我一直感激,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中国虎——这一大自然的精灵和文化源泉,我真诚祈盼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能让人类的世世代代听到中国虎的吼声,重新回荡在山林原野。”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个春天到来,这个季节的主流色——绿色也悄然而至。于是,“小桥外,新绿溅溅”,“一丝柳,一寸柔情”,“幽阶一夜苔生”。绿色,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的本色。细心观察一下那些刚刚生出的嫩芽,鲜绿欲滴,一种发自内心、无法言表的喜悦油然而生,你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细微之处,新生的生命在此颤抖。这是一个令人时时感动的春天,因为绿色的存在。记得小学时上自然课,老师在解释植物的伟大之处及绿色的来源后告诉我们:“绿色是整个自然的生命所在,要是有一天我们人类能在背上植上叶绿素,就不用吃东西了,饿了,晒晒背就可以了。那时我们也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13.
应该这样做     
王佳宁 《环境教育》2014,(10):83-83
正现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环境却遭到了无尽的破坏。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污水四溢,空气污浊……这所有的现象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地球虽然无言,但环境恶化带来的报复和惩罚正在上演。在各种灾难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当我们在追究灾害原因时,往往忘记了这正是人类自己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所有的灾难都在  相似文献   

14.
钟厚涛 《绿叶》2011,(6):105-110
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难言的灾难。卡逊曾这样痛心疾首地写道:"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寂静的春天》)面对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5.
袁祖社 《环境教育》2002,1(3):19-22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并不等于否认自然具有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价值是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价值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然基础,人类中心主义赋予自然的价值以新的涵义;自然不再是处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形式,它还是人类生存于其中且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环境;自然物不再只是人类物质活动的材料对象,它还是人类周围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保护环境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重大课题。而我国先秦时期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7.
关注地理环境的变迁,就是关注人类自己。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演变是在地球生命大框架的影响和制约之下来进行的。中国古代法天的思想是与“人定胜天的思想”所不同的“。究天人之道,通古今之变”,“以天道质人事,以人事观天道”。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03,(3)
日本作家深村城一在其科幻小说《黑色的疯狂》中曾描写日本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鼠疫,该疫横扫日本四岛,使人类社会发生很多变异,折射出人类方方面面的丑恶。故事的结局是老鼠的天敌鹰、蛇、獾、野猫、狼、鹤、鹳等集中在老鼠迁徙的路上予以围剿,才化解了人类的这场灾难。小说附带了作者的良好愿望——人类破坏了自然,而自然却以德报怨,帮助人类。然而,现实世界中,自然界真能对人类的种种劣行如此宽容吗?  相似文献   

19.
道德观念的转变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自然,从而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永续生存,除了要求人们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作出应变的措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观念的变革,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投入保护自然的行动。为此,我们认为应在环境教育中逐步实现以下几方面理念的转变。   第一,变人类沙文主义的价值观为承认自然的价值、尊重生态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从自然界而来,并必须不断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生存。人的意识及其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加速了人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在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举杯祝贺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享受、挥霍着自然资源的时候,孰不知,地球已经被自私的人类折磨得千疮百孔了。几千年来,人类从依赖自然到改造自然。当洪水像疯狂的恶魔肆虐我们的家园时,当风暴像残暴的猛兽一样袭击我们的生命时,唯有自然在承受着灾难。一棵棵大树仰首与倒下的姿势,都显得那么虔诚而又庄严。当自然真正地成为人类的奴隶时,地球就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