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人们抓进城里被当作宠物来饲养了,从小鸟到猛禽,从松鼠到猴子,从龟、蜥蜴、蛇甚至到毒蜘蛛,真是无所不有啊。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种类都适合作宠物。大家知道吗?每一只在市场上出售的笼养鸟,背后就有20只野生鸟为此丧生。而且,在人工环境下可以繁殖的鸟类、野生动物是极有限的,除鹦鹉等少数几种鸟外,鸟市上的其它鸟类都是野生鸟,都应该禁止销售和饲养,尤其是猛禽。而市场上见到的两栖、爬行动物中,除了巴西龟,其它的龟、蛇和蜥蜴都不能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它们非常敏感,这些野生动物在没有专业知识的饲养和专门…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5,(6):32-33
蛇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爬行动物,世界上总共大约有2500种蛇,分布在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地方。约有四百余种蛇是有毒蛇,其中有一百种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而真正能致人于死地的,不过十几种。最小的蛇不到15厘米,最大的蛇有10米多长。大部分蛇以小动物为主食,大型蛇类则能吞下小鹿  相似文献   

3.
如今,大量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受到威胁,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受到了人为地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袭。在去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前,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委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做的调查。数据表明,欧洲59%的两栖动物和42%爬行动物的数量正在减少,这两类动物受到的威胁比哺乳动物和鸟类动物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校服商店里的旧校服均来自于本校的学生。学生穿小了的、或是毕业了用不着的校服,只要没有明显的破损都可以在校服商店寄卖。在英国,环保理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无论是饮食、居住还是穿衣、出行,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到过英国的人可以感受到普通英国人真正的环保理念,他们非常注重对孩子环保意识的教育,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爱护身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花草都已经成为他们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太太     
据笔者调查。很多男人希望太太的职业要稳定而且体面,愈是知识层次高的男人愈是认可这一点。所以公务员男人最不愿找的太太是干个体户的,就连本身是个体户的男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妻子与自己同操一个行当。20~24岁的年轻男人没有一个希望自己老婆是家庭主妇。而到了30岁以上的男人,他们收入越高就越希望太太留在家里相夫教子。这个调查里最可理解的一条是收入愈高的男人愈不在乎妻子的职业,而最不可理喻的一条是越是文化程度高,年纪大的男人,越不肯与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与荷兰、瑞典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些毒蛇之所以会置人于死地的秘密。科学家们发现,眼镜蛇和其它一些毒蛇分泌的一些毒汁进入人体之后,会影响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对促进人体内乙酰胆碱的分解起着关键作用。乙酰胆碱在人体内负责将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送给肌肉,如果乙酰胆碱在完成信号传送任务之后不能及时分解,那么它就会不断将一些不必要的信号反复传送给肌肉,  相似文献   

7.
史春 《环境教育》2012,(1):12-12
公众参与要更加注重实效,避免形式化。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无论是程序的设计,还是参与方式方法的运用,都要从实效原则出发。公众参与是我国环保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外,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和其他单项法律、法规等,至今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公众参与理论起源于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权力必须公正行使,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  相似文献   

8.
镇里的小河     
正遥远的小镇,住着一群朴实的农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车水马龙,甚至平凡到没有山可依,没有水可傍,但这一切并没有使他们不去热爱这里的生活,他们渴望富足,他们从破旧的草房搬到新的瓦房,又到耸立的楼房。一开始他们只知道耕田播种,辛苦地劳作,后来他们开始到外面的世界,拧螺丝,搬水泥……没有文化的他们只能做些苦力活。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一条小河,那里的水很清,天很蓝,从河的这面到河的那面,他们卷起裤脚就可以走过去,孩子们更是无法自拔地爱上这片嬉戏的乐土,因为这河里面的沙踩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条小鱼和爸爸、妈妈快活地生活在小河边。它们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水里有翠绿的水草,和一些光滑的小石头。后来河边建起了一个个大工厂,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河里。河水一下就变黑了,小鱼被黑水冲晕了头,它游出水面,不料水上的天空也一样,一团团黑烟熏得它直咳嗽。它说:“天也黑了,水也黑了,难道世界上就没有清澈的小河,没有蔚蓝的天空了吗?”小鱼游到水里对爸爸、妈妈说:“我们搬家吧!”说着他们就向下游游去。 他们游了三天三夜,他们游累了停在一块被污水冲黑了的石头上,小鱼的爸爸、妈妈出去寻找食物去了。小鱼在那儿等着爸爸、妈妈回来。小鱼在这块石头上等了一天、二天、三天,小鱼都急哭了,小鱼自  相似文献   

10.
从家庭方面讲,关于环保知识人们又了解多少,观念上又重视多少呢?尤其是农村家庭。我采访了很多人,他们都觉得太忙,没有闲暇关心这些。谈到环保,人们表现的也很茫然,当然他们也知道沙尘暴、也知道水灾、台风和旱情,但成因就不得而知了。具体到人们的生活,什么节约水电、废物利用、垃圾的分类回收,农村人尤其是那些围着锅台转的主妇们,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我认为,环保教育不在于向家庭普及些什么,如何普及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是纽带,是让环保走进家庭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让环保走进家庭,不能像布置语文作业,…  相似文献   

11.
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了。冰块裂开时,威利丢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那把珍爱的瑞士军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塞维奥。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都已经饿了3天了。威利对塞维奥的爱是真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05,(4)
如果没有媒体和普通民众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发生态危机的广泛关注。可能就不会有这次听证会。目前我国的听证会还没有制度化。以下两种情况必须听证:一是需要立法时必须听证,形式包括书面收集意见、召开听证会和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征求意见;二是当行政机关要做  相似文献   

13.
蠢即是恶     
春卷 《环境教育》2014,(8):33-33
正看到两条极为奇葩的放生消息,真心觉得要憋出内伤。第一条是有网友发善心把从商贩手里买下来的鳄龟放生到了水库中。结果呢,鳄龟这种凶狠的肉食者因为没有天敌而在放生之后过上了海阔天空的好日子,每天吃吃喝喝,把周边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吃得几乎都灭绝。这是典型的因为好心却办了坏事,根源在于网友不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绿叶》2012,(12):96-96
中国NGO已经过了第一个创业期 清华大学NG0研究所王名教授近日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NGO口述史》。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们7年前开始做口述史,当初做这个是因为在有关NGO的访谈和调研中发现,NGO的创业者们的历史都还没写出来,随着他们年岁的增加.很多历史可能就永远流失了。但是他们对于很多创业阶段的记忆还很清晰,只是自己无法把这些写出来.或者是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能力。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很强烈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抢救的工程”,中国NGO已经过了第一个创业期.大多数的初期创业者已退休,他们无法自我呈现.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这些保留下来,然后整理出来,最后再出版出来,而且要尽可能快地出版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看过一部国外电影,很奇异, 画面上两个年轻人在荒原上走路, 走了大约几分钟,就进了沙漠。两个人一直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一条公路上,这部一小时四十分钟的影片便宣告结束了。是荒芜,干燥,饥渴,焦虑,这部没有情节的电影给了我苦涩的滋味。  相似文献   

16.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质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段歌词,勾起了无数江边人对长江的回忆。对于他们来说,长江这条“母亲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长江人,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了五味杂陈的厚重回忆。  相似文献   

17.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们的生活正在远离自然:土地已被混凝土覆盖;少的可怜的草坪又被写着“禁止入内”的不锈钢护栏圈了起来;他们每天背着书包在硬地和尘嚣中穿行,离开的是一个笼子一样的家,到达的是一个充斥着化学制剂味的校园;空气里只有汽车尾气、工厂烟尘以及都市喧嚣的嘈杂,而惟独缺少了青草的气味和泥土的芳香……孩子们的生活是忙忙碌碌的,因为他们每天要奔走在书本与课堂、运动场与舞蹈室、电视机与游戏机之间,因为他们每天要读书、要写字、要画画、要学琴……而在这些美其名曰“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惟独没有看见孩子们…  相似文献   

18.
怒江十年     
汪永晨 《绿叶》2014,(3):19-22
正怒江,现在是中国唯一没有被水电大坝截断的大江。怒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中的一条。2003年,怒江在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又在《云南日报》上被宣布要建十三级电站。怒江在世界有关地质的教科书上被列为世界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十年来,中国的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一直在呼吁,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最后的自然流淌的大江。自然流淌的大美怒江我已经去了怒江13次。2003年7月,国家环保局(现环境保护部)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中国现在仅存两条没有被大坝截断的大江,一条是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19.
澳洲动物世界最毒在澳大利亚这个被称为“地球之角”的偏僻国家。生活着一些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澳大利亚毒蛇的毒性之强和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如果按毒性排列,其中至少有10种毒蛇比著名的印度眼镜蛇还要毒,全世界陆地毒蛇的冠、亚、季军全部都在澳大利亚,它们分...  相似文献   

20.
在婆罗洲的“心脏地带”覆盖着22万平方公里广袤热带雨林的山地上,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一种能在瞬间变化身体颜色的蛇——“变色蛇”。在Betung Kerihun国家公园卡普阿斯河流经的湿地和沼泽林间,世界自然基金会(W W F)的顾问德国亚历山德拉科尼哥动物研究中心的爬行动物学家马克·奥里亚博士捉到了两条半米长的这种毒蛇的活体。后来科学家把这种蛇命名为“卡普阿斯泥蛇”。奥里亚博士描述说,“我把一条这种红褐色的蛇放在水桶里做试验,让它呆在黑暗中。几分钟之后,当我打开盖子,把它拿出来的时候,它浑身上下已经变成了全白。”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