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是江苏省"十佳最美基层河长",江苏省"治污攻坚勇士提名奖"获得者,微电影《绿水之诺》主人公原型,他真实的事迹比这个微电影还要精彩许多。他是江苏省"十佳最美基层河长",江苏省"治污攻坚勇士提名奖"获得者,微电影《绿水之诺》主人公原型。《绿水之诺》的故事取自盐城市大丰区西灵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兼河长吴根红,他真实的事迹比这个微电影还要精彩许多,他的事迹被《大丰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周仕凭 《环境教育》2022,(12):80-82
<正>可以这样说,在翠湖阅读《诗经》,感受《诗经》,观赏《诗经》中的动植物,就会如同走进历史的深处,《诗经》中的景物就会鲜活起来,跃然纸上。人们常说,文字可以穿越古今。当文字这一媒介,被某种物质、某种场景所触发,人们的思绪便可以跨越千年,产生共鸣。有些感受,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比如《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开山鼻祖,在距今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篇依旧光彩照人,璀璨夺目。阅读他,我们便可以穿越古今,在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中走近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间的社会,走进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历史深处。  相似文献   

3.
<正>王久良,自由摄影师,纪录片《垃圾围城》和《塑料王国》的作者。2008年开始,他将镜头对准了垃圾。2010年,他拍摄完成了纪录片《垃圾围城》。之后,从2011年开始,王久良又将镜头对准了外国塑料垃圾在中国的处理情况,拍摄了纪录片《塑料王国》。是什么原因让王久良与人们最不愿意谈论的垃圾产生了不解之缘?他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为此,记者对王久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木辛 《环境教育》2016,(4):78-79
正陈哲,是一个过于普通的名字。然而,陈哲却不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你听过《血染的风采》、《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走西口》、《地球的故事》,还有讲述一位女孩拯救丹顶鹤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在1988年6月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地球的孩子》大型环保主题晚会上,让朱哲琴一夜成名。你会马上恍然大悟,就是那个陈哲啊。可是,他的作品仿佛在一夜之间断片了,十几年过去,主流舞台上不见他的作品。陈哲去哪儿了?他去山区了,去少数民族聚居地了,  相似文献   

5.
《绿叶》2017,(7)
正广袤无垠的大地,蔚蓝开阔的天空,波谲云诡的历史,鲜活奇特的生灵,赋予了作家阿来钟灵毓秀的文学气质,他的文字给予读者的不仅有厚重朴实,还有清新俊逸。阿来的《河上柏影》,重点展示了自然和人的处境以及关于发展与存在的辩证关系。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人们如何才能诗意地栖居在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何才能重返山光水色、树影婆娑的可爱故乡?阿来的《河上柏影》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期冀,这是《河上柏影》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守望家园》、《地球传》之后,徐刚又出版了这部感受和描述长江历史文化与雄浑博大性格及现实状态的《长江传》。徐刚生长在长江里,是长江的儿子,这部《长江传》是他对母亲河长江的情感倾诉,是他对于长江历史与现实的追溯和思考。《长江传》也是徐刚的情感和生命的传记。在不少作家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对于人们的生存环境采取了一种回避态度的时候,徐刚似乎是一个异形,是一个有着特殊创作追求和创作方式的作家。多年来,  相似文献   

7.
“感谢大地,正是大地上的山脉、森林、河流与荒原,引领我们走向崇高并保有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和想像。”“为了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著名作家徐刚在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作品奖颁奖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关注人类生存家园——地球命运的人士的心声。提起环境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还有著名作家徐刚和他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环保运动,“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伐木者,醒来》对中国的环境发出了强劲的棒喝之声,惊醒国人。“我们的同胞砍杀的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我仍要在地球上放号——无论我的声音是多么细小——伐木者,醒来!”这是作者向人们敲响的大自然的警钟。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这样的感召力,不仅冲击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人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直接以生态为主题的电影可谓是密集出世,像《世界末日》、《2012》和《阿凡达》等电影的诞生,就直接宣告了环保电影的崛起。2009年11月中旬,灾难片电影《2012》全球上演,引起人们一时"恐慌"。它以玛雅历法的预言警告人类,由于生态破坏的原因,地球将重生,而人类面临世界末日。虽然制片方一再强调2012年并非人类末日,这只是一场电影,但却迫使人们不得不郑重思考生态问题。接着12月中旬,3D电影《阿凡达》在人们刚刚缓了一口气后震撼上映,其史无前例的视角创新再次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世界环境日》之际,成都航空仪表公司召开了“公司十年环保工作总结表彰会”。会上,公司主管环保工作的副总经理吴绍儒向到会的各处(室)和车间的领导、兼职环保员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代表作了题为《总结十年环保工作,创建“清洁文明工厂”》的报告。以激励  相似文献   

10.
在可可西里,生命就像干燥的树枝,“啪”地一声响便已断裂。这也是可可西里给著名导演陆川最深刻的体会:“荒漠、寂静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使这里的人们直接面对的就是生存。”从小出生在新疆的陆川,虽然4岁就随父母来到了北京,但三十多年的都市生活,却并没有磨灭他对出生地的热爱。正如其父陆天明所言:“他一直很怀念他的出生地,一直认为自己是西部的孩子。”西部的一切,早已在幼小时就渗透到他的血液中了。这也为他后来拍摄了优秀影片《可可西里》奠定了情感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把一篇关于“可可西里藏羚羊被严重盗猎,…  相似文献   

11.
黄秋耘上个月刚刚去世。人们不会忘记他所透支给大众的爱。他在最后的日子里竟然读了雪波的这部长篇,而且写下“颇有意思”,“使我掉下泪来了”的评语。黄秋耘说过:“我自己是个‘罗兰党’。”他一生从不讳言他的人道主义立场,“也许人到黄昏,更容易伤于哀乐吧。”我相信秋耘。《大漠狼孩》是一部写实的大寓言。写非人之人性或写善性之人性,新作不在少数。前苏联的长篇《白比姆黑耳朵》,动物片《狐狸的故事》等。王蒙的《杂色》,困乏的老马竟然开口说话:“让我跑一次吧!”宗璞的《核桃树下的悲剧》听到核桃村的哀鸣。张承志的黑骏马那眷眷之情总是在“无言地述说着什么”。乌热尔图的《一个猎人的恳求》和《七岔犄角的公鹿》。狗通人性,公鹿像大丈夫一般爱子。前不久在《北京晚报》上读到一篇美国人写的《狼故事》.写一个狼孩带着  相似文献   

12.
刘光生 《绿色视野》2009,(10):52-57
1950年老舍创作的剧本《龙须沟》被搬上戏剧舞台,让一条“龙须沟”发生的悲喜剧几乎成为新中国人人皆知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14,(8):18-19
正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针对公众对这一《准则》的初衷、作用和目的诸多不解,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随后做了一番解读。为什么要出台《准则》?近些年,我国许多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突出,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4.
江韬 《绿叶》2012,(6):97-100
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发展无比迅猛的时代,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像是一部多线程的剧情,相互缠绕。我们似乎已变得善于用一种戏剧化的视觉来看待事物的起因、发展;这种充满了戏剧张力的解读方式让我们发现,那些原本看似遥远和生硬的环境问题,远不止出现在白纸黑字上那么简单。尤其重读《气候的历史》(Histoire du  相似文献   

15.
古代环境保护体现了古人的一种生存智慧。那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还得从我国所处的环境和人们的生产方式谈起。在农业生产发端之前,人类是靠渔猎和采集来维持自身生存的。我国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也叫包牺)氏实际是一个渔猎部族的首领。《易·系辞下》有这样一段描述他的话:  相似文献   

16.
黄波 《环境教育》2005,(3):25-25
印度洋的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造成了人类空前的灾难。这次灾 难逼使人们更深层次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向来勇为人先的著名科学 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这一次又走在了前头,日前,最新一期《环球》 杂志上刊布了何先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结果。不过,他的答案让人震惊。何 先生的观点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人类要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信心;二是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无须对其敬畏。  相似文献   

17.
荒野的召唤     
高雨薇 《绿色视野》2014,(11):67-68
《into the wild》,一部电影。之所以只写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因为觉得通用的译名《荒野生存》并不贴切。这并不是一部单单讲在荒野如何生存的电影。有种译法叫《走入荒野》,感觉很好,有些苍凉,有些悲壮,又动感十足。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说的是一个出身于美国东岸富裕家庭的男孩克里斯多弗,他在1990年大学毕业后,即与家人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18.
蓝楠 《绿色视野》2011,(10):47-51
【案情回放】 潘京乐,已经80多岁了,他被陕西华县称为皮影戏的活化石,皮影戏中不管你男的女的,戏剧里面多少人物,唱的也好对白也好,生旦净末丑都是他一个人唱。潘京乐的父亲原来也是演皮影戏的,后来就把演皮影的手艺传给了他。这么多年,潘京乐这(手指)一蜷就七八个小时,一天天下来,这两个指头就歪了。  相似文献   

19.
“叫我文化田野工作者”,十年来陈哲一直这么自称。把现在的陈哲和他那些曾经影响过中国流行乐坛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要费些思考。“我的状态总在山里”,对陈哲来说,那个《让世界充满爱》、《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走西口》、《同一首歌》的时代都是往事了。由他最后把关的另一个作品《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位女孩拯救丹顶鹤的真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04,(8):27-27
蜜蜂一旦发现食物(花粉)所在地,就会留下独特的气味痕迹.指示自己的伙伴如何前往该地。但是人们一直不知道,一个种群的蜜蜂能否破解另一种群的气味密码。最近,位于美国圣迪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詹姆斯’尼赫和他的研究小组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蜜蜂也能做“间谍”来破解别人的信息。这是英国《政治家报》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