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人工模拟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污泥冷融调理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冷冻条件下脱水性能分析,污泥沉降性能、颗粒尺寸比较,通过试验得出:-6℃条件下冻融,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含固率超过10%,经过抽滤含固率可以达到30%以上,泥饼含水率可以达到66%;完全冻结后,延长冷冻时间,脱水性能几乎不再改变;在本试验条件下冷冻速率为0.43 μm/s时,污泥浓集明显,颗粒团转变为致密形态,沉降速度加快,脱水性能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2.
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泥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是一种附着于细胞表面的不溶性有机聚合物,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细胞自溶,主要是由多聚糖、蛋白质、核酸和腐殖酸等组成.分析了EPS在污泥处理系统中对污泥的絮凝性能、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及重金属吸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阻燃防护服的性能要求、国内外阻燃防护服防火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阻燃防护服的性能要求、国内外阻燃防护服防火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兴环保材料聚砜性能的阐述,说明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尤其在高科技领域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高分子环保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验室模拟试验为基础,试验结果为依据,主要分析、讨论了氧化渠污泥沉淀性能及二沉池工作性能,得出了氧化渠污泥沉淀性能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及为改善污泥沉淀性能而应在设计氧化渠时考虑反硝化过程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利用兰炭并节约煤粉工业锅炉运行成本,采用70 MW双燃料煤粉工业锅炉进行试验,在不同伴燃条件下将兰炭和煤粉作为单一燃料进行燃烧。结果表明:作为单一燃料,兰炭燃烧过程稳定,满足替代燃料的基本条件;对比点火后10 min内的点火特性,兰炭和煤粉燃烧过程中炉膛温度变化量分别是388.659℃和585.072℃,氧含量变化量分别为11.736%和8.089%;伴燃可优化燃烧进程,降低兰炭着火难度并改善炉膛内的温度分布情况,更有利于后续的烟气净化;当锅炉负荷70 MW时,采用燃油+长明火伴燃和无燃油伴燃时,炉膛上部温度分别为1 017.382℃、989.126℃,燃烧强度与伴燃强度为正相关关系;在相同负荷下,兰炭的初始NO_x及SO_2排放量均低于煤粉。  相似文献   

8.
飞机用缓蚀剂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延缓或抑制飞机结构腐蚀的发生。方法选择飞机维护中具有工程应用基础的5种不同类别(TFHS-15,LPS03316,Cor-Ban 35,Corrosion X Aviation,WD 40)的缓蚀剂,采用GM9540P加速腐蚀环境谱(包括盐雾、湿热和干燥等3个模块)对5种缓蚀剂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喷涂TFHS-15试验件表面无气泡、剥落和变色,喷涂Cor-Ban 35的试验件表面无气泡和剥落,有轻微变色,这两种缓蚀剂的防护等级为10级;喷涂Corrosion X Aviation试验件表面少量剥落,防护等级为9级;喷涂LPS03316的试验件表面微量脱落和轻微变色,防护等级为8级;喷涂WD 40的试验件表面大量脱落和变色,防护等级为1级。结论经过加速腐蚀循环试验对试验件进行对比,TFHS-15和Cor-Ban 35两种缓蚀剂在飞机中使用时施工性能和防护性能最好。这两种缓蚀剂可以作为飞机腐蚀预防的有效手段,在军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般在确定压迫力值大小时只考虑拉深系数、坯料厚度,没有考虑选用的润滑剂种类.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正确的给定拉深过程中的压边力值时不仅要考虑拉深系数、坯料厚度,而且还必须考虑拉深过程中使用的润滑剂种类.该实验研究结果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制定生产现场的工艺时确定最佳压边力范围.  相似文献   

10.
污泥性质的重要影响物质-胞外聚合物(EPS)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的产生和组成(多聚糖,蛋白质,少量DNA,脂和腐质酸等);胞外聚合物在污泥处理系统中对污泥的絮凝性能、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及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胞外聚合物本身的生物降解性。胞外聚合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有的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浆液池在运行过程中浆液pH值响应过程的分析,针对现有脱硫装置浆液池pH值响应滞后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善烟气脱硫装置浆液池响应特性的措施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通过在浆液池内加装浆液气氛控制系统使得pH值响应更为及时,并使浆液池内pH值分布满足浆液池功能要求。保证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有效降低运行消耗。  相似文献   

12.
结合云南某公司10t/h冷风冲天炉烟气除尘脱硫和烟气余热利用的工程实例,介绍和分析了冲天炉烟气净化与余热利用系统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多炉一塔脱硫工艺的烟气系统通常设置GGH和增压风机,但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较多运行问题,如失速、喘振、高能耗等。以某自备电厂3台22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为例,针对多炉一塔湿法脱硫工艺是否设置GGH和增压风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烟气系统的控制监测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采取了取消GGH、改造引风机、优化烟气系统控制监测的设计方案。可为小型燃煤电厂多炉一塔脱硫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取消气气换热器的国内外现状,阐述FGD系统设置GGH的负面影响,在对洛河电厂大气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预测FGD系统中取消GGH装置对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风条件下,FGD系统取消GGH装置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对关心点的影响不甚明显;污染源对各关心点日均浓度贡献最大的为上窑镇;不同气候条件下,FGD系统取消GGH装置对研究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贡献值仅是很小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烟气脱硫(FGD)系统吸收塔动态特性试验以及运行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吸收塔等关键设备的建模仿真过程。建立了脱硫吸收塔稳态和动态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可应用于烟气脱硫系统设计阶段的对象模型仿真,完善单体设备的设计以及系统配置的验证等过程,同时也是脱硫工艺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邢长城 《环境工程》2010,28(4):46-48
石灰石耗量是烟气脱硫系统(FGD)性能试验中较为重要的测试项目,主要考核FGD中吸收剂的利用效率,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FGD的运行成本。主要介绍了钙硫比和石灰石耗量的测试方法,对运行中石灰石耗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盘电公司脱硫系统运行参数的分析比较,提出了降低石灰石耗量的可行性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火电厂环保要求的提高,火电厂湿法脱硫装置取消旁路烟道已成为发展趋势。以大唐南京下关电厂搬迁扩建2×660 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实践为例,提出了提高无旁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可靠性的各项措施及建议,为大型燃煤火电机组无烟气旁路FGD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小型工业锅炉石灰湿式脱硫装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t/h的锅炉上进行了石灰湿式脱硫的冷、热态试验,阐述了气体参数和浆液参数对脱硫塔阻力和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脱硫塔内的气体速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脱硫塔阻力小于300Pa,脱硫效率大于50%,是一种投资省、阻力低、占地少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开发前景的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19.
邓建国  马子轸  李振  段雷  蒋靖坤 《环境科学》2019,40(8):3457-3462
湿法脱硫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火电厂脱除烟气中的SO_2,一方面对烟气中的PM_(2.5)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颗粒物,其净效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选择3台装有不同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机组(石灰石-石膏单塔脱硫、石灰石-石膏双塔串联脱硫以及海水脱硫),采集了脱硫系统入口和出口的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和元素组成.根据PM_(2.5)化学组分物质守恒建议了一种估算脱硫塔对PM_(2.5)去除率和增加率的方法,可选择Ti、Pb、Cr和V等元素作为参照.结果表明,所测试的3种湿法脱硫系统对PM_(2.5)的去除率较为一致(67. 5%~84. 4%),平均为77. 1%,但增加率差别较大.其中,石灰石-石膏双塔串联系统的PM_(2.5)增加率较低,仅为8. 6%,主要是由于二级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降低,脱硫浆液液滴蒸发减弱导致携带减少;海水脱硫系统PM_(2.5)增加率为23. 9%,这可能与脱硫海水不循环从而所含固体浓度较低有关;而石灰石-石膏单塔脱硫系统可能由于除雾器运行效率较差导致PM_(2.5)增加率高达162. 3%.  相似文献   

20.
造纸白泥烟气脱硫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友洪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4):13-15,33
介绍了晨呜集团齐河板纸有限公司4×75t/h燃煤锅炉采用造纸白泥烟气脱硫工艺,着重阐述了SO2吸收系统工作原理和流程,测试了不同pH吸收液和过氧系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分析了Na^+浓度、Cl-、F-浓度对脱硫系统的影响,并与石灰石石膏对比做简单的技术经济比较,为相似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