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昆明市西郊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昆明西郊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比选和试验,认为混凝沉淀技术、生化处理技术、CWO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均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将垃圾和能源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利用,既节约能源又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首座垃圾发电厂在昆明市建成。据介绍,此座垃圾发电厂位于昆明西郊,总投资为3亿元人民币,由昆明市五华区环卫处和昆明鑫兴泽环境资源产出有限公司合作,于2006年初启动,日前已基本完工。昆明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高达30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政污泥中植物养分含量与林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5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实地采样,以常规方法对污泥进行了化学分析,同时在昆明周边林地进行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昆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含水率在80%以上,pH7~7.5,属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全氮(TN)、磷(TP)含量分别为567、51.4、57.2g·kg^-1,TN、TP养分大大高于传统农家厩肥中的含量。而昆明周边林地土壤中养分缺乏,需要适当的林地施肥。最后提出,林地利用是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泥的林地长期施用仍存在潜在风险,对环境及生产的实际影响仍需要长期、定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政污泥中植物养分含量与林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昆明市5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实地采样,以常规方法对污泥进行了化学分析,同时在昆明周边林地进行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昆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含水率在80%以上,pH7~7.5,属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全氮(TN)、磷(TP)含量分别为567、51.4、57.2g·kg^-1,TN、TP养分大大高于传统农家厩肥中的含量。而昆明周边林地土壤中养分缺乏,需要适当的林地施肥。最后提出,林地利用是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泥的林地长期施用仍存在潜在风险,对环境及生产的实际影响仍需要长期、定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昆明市表层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元素的平均含量与中国土壤背景值相比有较大富集,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西山区和五华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盘龙区和官渡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较好;结合数据和昆明城市现状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原因进行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区域碳汇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昆明区域碳汇有个初步了解,对昆明市森林植被、城市园林植被、滇池湖泊湿地碳汇进行估算,结果分别为1274.16×10^4t、43000t及11273t。估算结果显示,昆明市碳汇对昆明市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洪尚群 《环境保护》2013,41(11):32-33
云南省昆明市地理位置不佳,未受海风的眷顾,然而空气质量良好,蓝天白云常驻,夜晚亦是星月闪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外省人居住。昆明是内陆城市,人口数量、城市规模、人均GDP等与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相近,因此,昆明市防治大气污染的经验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我国大多城市而言,颗粒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大问题之一,颗粒污染物无归宿和难以处理同样是一个大问  相似文献   

8.
利用昆明市近70年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昆明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均为上升趋势,最高和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存在不对称变化。昆明市夏季发生极端高温几率正在增大,而在其它季节昆明极端寒害在减弱。突变分析发现昆明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在1990年初出现异常增暖。在2006年昆明观测站搬迁后,由于大型水体、城市化建设等对气温贡献率的影响,UHI变化趋势呈复杂多变的特征。昆明市在冬春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效应最明显。最低气温对应的城市热岛效应在春季体现最为突出,在气温比较高时,热岛效应并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1987—2017年影响昆明市城区气温增温的主导因素是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昆明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和退化特征,提出了昆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工程内容,为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昆明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和退化特征,提出了昆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工程内容,为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Cu污染土壤-水稻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太湖流域某地误用硫酸铜废水灌溉导致的污染土壤和作物体铜(Cu)含量分析表明:Cu 主要富集于表层土壤,受Cu 污染的表层土壤Cu 含量是该地区非污染区的1.6~5.1倍. 受Cu 污染的农田种植水稻其糙米、稻壳和稻草中Cu 含量分别是非污染区的11.1~4.6、18.3~3.7 和9.3~2.3 倍. Cu 在水稻植株体分配是:稻草> 稻壳> 糙米. 土壤Cu 含量与稻草和稻壳Cu含量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与糙米Cu 含量之间符合线性函数关系. Cu 污染导致水稻减产18% ~25% ;主要是由于水稻Cu中毒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抑制水稻分蘖和减少有效穗数. 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使受Cu 污染土壤Cu 含量下降到该地区非污染区水平至少需要15~92a. 因此,对污染土地采取治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13日,全国首例由环保部门提起的环境公益民事侵权诉讼案--大龙潭水污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昆明市环保局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人(原告),状告昆明三农农牧有限公司和昆明羊甫联合畜牧有限公司.昆明市检察院作为支持公益诉讼人参与了诉讼.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主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不足300m~3,低于全国、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成为制约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了昆明城市水资源利用概况: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情况,昆明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工程情况,昆明市再生水利用情况,分析了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昆明市人口,交通,道路与汽车废气昆明市区道路总长226公里;道路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主要干道断面宽40—50米, 次干道宽20—30米。从1980年至1985年,机动车辆增长了70%,非机动车辆增长了143%,但同时期中道路面积只增长了26%。从(表—1)看出,每辆机动车占有的道路面积从原来的108.8%降到74%,非机动车从原来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3—2016年昆明市7个环境监测站点资料、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天气图资料,分析了昆明市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PM_(2.5)浓度超标时的典型天气形势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昆明市PM_(2.5)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冬春两季,特别是12月、1月、3月、4月PM_(2.5)浓度值和超标率较高;干季PM_(2.5)浓度值明显高于雨季;昆明市主城区PM_(2.5)污染程度高于新城区;昆明市PM_(2.5)浓度超标时的典型地面天气形势分为昆明处于高压底部和弱高压控制两类;当昆明地区500h Pa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且700h Pa存在冷平流,为PM_(2.5)浓度超标时的典型高空天气形势;PM_(2.5)浓度超标时昆明地面风向以ESE—S为主,出现降雨后PM_(2.5)浓度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是研究冶炼工业烟尘中重金属(Cd Pb)对沈阳市近郊土壤及蔬菜作物吸收量污染程度相关性的分析。根据距污染源不同距离进行Cd、Pb 含量及土壤PH 等的分析,并测其相关程度,对四个郊区方向的测定结果可明显反应出土壤中Cb、Cd的含量距污染源越近其含量越高。为了衡量土壤是否污染,我们将土壤本底值用平均值加二个标准差表示的方法,结合我市郊土壤类型的具体情况,初步探讨了土壤本底值与评价土壤污染的标准。计算结果,其土壤污染范围及含量状况,各区Cd、Pb 平均含量大体是:铅含量北郊>西郊>南郊>东郊。其平均含量北郊为166.60 ppm 西郊为38.02 ppm, 南郊为37.38.ppm,东郊为23.40ppm。镉含量西郊>北郊>南郊>东郊。平均含量西郊略高于北郊,为1.142ppm,北郊为1.085ppm,南郊为0.739ppm 东郊为0.30ppm。白菜对Cd、Pb 的吸收量与土壤的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土壤Cd、Pb 含量越多,在白菜体内累积的亦多。土壤PH 的性质,可直接限制某些重金属的活性及其白菜作物的可给性,PH 越大土壤吸着率越高。测定区土壤PH 值其变化范围多在微酸性——中性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强酸、强碱对Cd、Pb 的转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刚华 《福建环境》2000,17(6):31-31
铜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当土壤中铜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将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影响。该文探讨了各类土壤中铜污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就农田中铜污染浓度与水稻减产的临界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士灌区镉、铅等重金属迁移分布规律及其治理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土灌区位于沈阳市西郊,为水稻种植区,污灌面积42,000亩,污灌历史已有15—25年之久,镉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使作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灌渠全长12公里,与市内卫工明渠相接,流量为3.4—4.0立方米/秒.在5—9月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镉(Cd)经过土壤-水稻系统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土壤和水稻本身的差异及气候环境的不同是影响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和积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修复稻田Cd污染的土壤和降低稻米Cd含量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文章从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2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主要性质(质地、类型、p H、有机质、水分)、气候环境(温度、光照、雨水)、不同重金属间互作以及水稻类型(常规/杂交稻、籼/粳稻、早/中/晚稻)和不同器官、生育期对水稻吸收和积累Cd的影响,并提出稻米Cd污染防治提供相应的治理措施。其次,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Cd污染稻田实现农业安全生产和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郑一新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145-147
根据昆明市东西郊垃圾渗滤液水质,进行了处理技术静态试验,并根据静态试验结果设计了动态模拟试验,摸索出优化的工艺流程.试验表明通过优化的工艺流程的处理,填埋场废水可达一级排放标准,估算运行费用小于10.38元/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