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日新同志: 来信问及职业病防冶的“三级预防”原则是什么的问题。作业环境中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这些因素是否可致病损,还取决于其他两个因素,即个体状况和作用条件。在职业致病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是病因,而作用条件,如危害因素的接触量、接触频率、暴露时间等,则是促使病因诱发病损的前提。无疑,去除了病因或控制了作用条件,就能收到预防职业病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与环境是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环境因素有对人有利的一面和对人有害的一面。这些环境因素有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其中化学因素可由于化学物本身代谢、分解或降解而产生,有些化学因素对细胞可产生毒性反应,也就是致癌、致畸或致突变作用。许多化学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对空气、土壤、水和食物的污染。在自然界,大气中细胞毒性剂可来源于植物、微生物、或动物、昆虫的传播。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物质种类很多,例如有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硫等化学排放物,硅酸盐、石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修复法等。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有很多优点,如费用低、副作用少等。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动植物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使污染物进入环境,对人体或精神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或者防碍各类生物的生长,影响生态平衡,称为环境污染.各种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污染均可引起环境污染,其中一部分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称环境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Boyland氏认为:致癌原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低于10%,而化学因素则高于90%(1977年)。化学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各中、小型厂矿,生产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工业三废”的排放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摸清恶性肿瘤在职工中的发病动态,以便在防治时能有的放矢。我们于1982年4~11月,对地处南岸上新街至大佛寺的六家中、小型工厂的职工,进行了一次15年内(1967年1月1日到1981年12月31日)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电位、pH值与水体自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的自净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等过程。仅从化学和生物净化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排入的污染物种类、微生物的作用及溶解氧平衡等因素有关。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和 pH 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是与人类生命活动攸关的三大因素.在物理因素中,人类接触最广泛而频繁的属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为人类提供热量、为地球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太阳辐射中的可视线,通过人体眼视网膜的接  相似文献   

8.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的藻类水华控制技术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作了分析和评价.提出应根据系统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原理,从外环境和内环境两条基本途径去控制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水华,同时要加强藻类控制方法的研究, 认为大麦杆是其中一种有前景的藻类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癌症     
据统计,人类的癌症约70-90%与环境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至少90%又与化学关系密切。目前,已证明能引起大类癌症的化学物质就有60多种。环境因素致癌一般通过饮食、呼吸和皮肤接触等方式介入人体,经过长期小量慢性积累和刺激,久而久之.使机体受损以致患癌。当今各国科学家(医学家与非医学家)都将对潜在危险的耳蜗因素的研究作为重点,并提出许多改善环境诸因素的对策与措施。1.人类与环境致癌因素的接触途径:人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环境致癌因素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单一接触因素而致癌的事例亦是存在的,如职业接触等。但更多…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系统的动力问题,如可观测的化学-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是由于生物和物理过程决定的.预报海洋系统的未来发展需要有一个理论框架.如模型,而这个模型是根据对相关的各个不同过程的研究和了解而发展的.从理论上描述海洋系统的自然方法似乎是把化学生物模型与环境模型结合在一起.但是,环境模型相对比较先进,而化学-生物过程的定量理论描述比较落后.本文讨论了一些关于发展相容理论的方法和问题,指出了海洋生物学模型和海洋学模型耦合的潜在盖处.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态系统的动力问题,如可观测的化学-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是由于生物和物理过程决定的.预报海洋系统的未来发展需要有一个理论框架.如模型,而这个模型是根据对相关的各个不同过程的研究和了解而发展的.从理论上描述海洋系统的自然方法似乎是把化学生物模型与环境模型结合在一起.但是,环境模型相对比较先进,而化学-生物过程的定量理论描述比较落后.本文讨论了一些关于发展相容理论的方法和问题,指出了海洋生物学模型和海洋学模型耦合的潜在盖处.  相似文献   

12.
用于环境生物监测的微弱发光测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绝大多数生物体都存在着微弱的光发射。生物等级越高则其微弱发光强度越高;发射光谱随着生物等级升高而向红波方向移动;光发射对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敏感;分裂的细胞比休止的细胞发光强;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发光强度高等。影响生物系统低水平化学发光的理化因素很多,如温度、氧的作用、光照影响、pH值影响以及许多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清除剂、抑制剂等。研究表明:生物系统的低水平化学发光与脂质过氧化有关,而活性氧可说是这种低水平化学发光的推动力。生活在水和大气中的生物体受到各种污染因素危害必定引起生物体内部的生理反应的变化,从而也就会引起这种低水平化学发光的改变。利用这种现象可  相似文献   

13.
“癌症的环境致因说”,也就是化学、物理和生物致因说。因为业已证明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只有极少数特殊类型的癌症,而大多数癌症当可看作“生态疾病”的一类,也就是说,这类疾病同许多典型的流行病一样,是与环境因子不可分割的。但是环境者,已证实与其中生物学因子(如病毒)有关的癌症  相似文献   

14.
沿岸海域氮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岸海域由于水浅,与外海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的海洋学特征。又因各沿岸海域的海岸地形、海底地形、生态系统、淡水的流入及水体交换等状况的不同,其海洋学特征也不尽相同。本文试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对沿岸海域氮营养盐(HNO3一N、HNO2—N和NH3-N)的变化进行探讨。一、物理因素 影响海水中营养盐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是生物作用。但海水的运动、扩散等物理过程,对氮营养盐及浮游生物的分布均有很大影响。对环境变化较为明显的沿岸海域,物理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河口区,咸淡水混合的过程由海水的运动所控制。而引起沿岸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它是如实把握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探查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污染变化趋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中砷的可移动性主要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并决定了其生物有效性,生物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利用程度亦不同,本文阐述了土壤中砷的形态及生物吸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概况,对影响砷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其不仅与重金属本身的化学形态和结合相态有关,还受主壤化学性质及土壤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影响,砷的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津市两座污水处理厂生物泡沫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丝状菌是形成生物泡沫的直接原因,而进水水质冲击、水温、泥龄、气水比是诱发丝状菌快速增殖的主要因素。控制措施有喷洒水等物理方法和投加药剂等化学方法,但实践证明合理调整工艺运行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生物泡沫的根本手段,例如降低污泥龄、提高生物池的有机负荷率、降低曝气的空气量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生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造成水体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并对诸多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破坏水系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显示:①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将引起水文、底质、生境改变等物理响应,以及水体营养盐、细菌、有毒有害物含量、溶解氧变化等化学响应,分布式水文模型成为研究物理和化学响应的重要工具;②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物响应表现为水生生物与自然用地类型呈正相关,而与农业用地、城镇用地呈负相关,并且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统计学分析是主要的研究方法;③ 大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在水文过程下造成河段尺度上的外源物质输入、水文条件、底质结构等物理化学因子变化,是影响水生生物生境的直接原因.存在主要问题:①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物响应关系机制尚不明晰;②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物响应是通过物理响应、化学响应来间接作用的,但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十分复杂;③ 水生生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和适用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未来研究应关注流域水文过程驱动下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由此带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响应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流域水文规律总结和参数率定,构建符合流域特征的参数数据库,并着力构建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核心的流域山水林田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19.
饮水是否清洁,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关系极大。如果水质不良,人们喝了就会引起疾病。因水污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类:一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即地方病。这是由于一些地区地球化学构成特殊,某些微量元素在水中含量过多或不足引起的地区性疾病。如由于水中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水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氟中毒等。二是介水传染病。这是由于生物原性污染水体引起的疾病。如肠道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业的发展,使得污水的排放量也逐渐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担也不断加重。污水处理厂一般会出现恶臭问题,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们需要及时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对于恶臭的处理方式较为丰富,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本文简单分析了化学除臭法,如燃烧除臭法、化学物质除臭法、臭氧除臭法、活性氧除臭法等;物理除臭法,如吸附除臭法、大气稀释法等;生物除臭法,包括生物土壤除臭法、植物提取液喷洒除臭法、生物滤池除臭法、生物滴滤塔除臭法等,为从事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