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下游为一条地上悬河,存在着严重的地震危险性,未来强震会引起大堤失稳开裂,造成特大水灾。本文研究了黄河下游菏泽和滨州地区断裂及地震活动特征,对比历史上地震发生对黄河大堤的影响,认为黄河东明——粱山段和滨州段将是黄河下游具潜在危险的地段,并提出了防御措施,这对减轻或避免黄河下游地区因地震活动而引起的水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资料的分析,论述了山东沿黄河带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应变能积累释放特征、地震震中迁移规律及其震级—频度关系。并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山东沿黄河带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人类活动,历史地震及地形因子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最,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历史上人口的增加使下游决溢频率增大,人口低谷与决溢频率的低值时段相应,历史上农牧交错带的南移与下游决溢频率的减小相伴发生。北移则导致决溢频率的增大,历史地震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有一定的影响,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这种分异与平原地貌条件的沿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断层活动速率,根据这一指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和文安地震地震之前,都出现了强烈的异常.断层形变的强烈异常,一般出现在中、强地震之前1年左右时间,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地震前兆.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代,或者其后.  相似文献   

5.
星载SAR差分干涉测量提取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Ms=8.0)的形变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开展了研究,利用地震前后ALOS/PALSAR数据,进行重复轨道差分干涉处理,得到了震前—震后的干涉条纹图和形变结果图。由雷达视向形变图可知,此次地震造成了隆起形变,最大形变出现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最大雷达视向形变量超过了90 cm,形变范围较大,川西的大部分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结合川西的地质和地型构造情况,根据地震同震形变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形变特征和震源构造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为代前言,系统地回顾了茅山地区地震地质研究的发展历史,数列了前人在这一地区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其成果,重点包括:茅山断裂带的延伸,活动性,地震构造,应力场等几个问题.同时也涉及到这一地区的古地震研究,震害地质,宏观地面运动,历史地震活动及现今地壳形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测量仪器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应用大地测量方法已能对短期内地壳活动进行检测,进而发现可能的地震前兆过程,并研究地震的成因,进行有一定可信度的预报。因此,大地形变测量日益受到大地测量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重视。我国开展大地形变测量始于1963年,当时为了监测新丰江水库地区的地壳变形,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淮地震带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初步认为研究区地震活动存在准周期性变化。研究还发现 ,该区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断层形变剖面资料分析泾阳口镇-关山断裂活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泾阳地震台1986~2005年跨口镇一关山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指出形变剖面各点的运动特征:1995年前泾阳台N1A测线资料基本上呈线性变化,1995~1997年该测线形变资料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异常,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发生4.8级地震,靠近断层的点位发生了阶跃式变化,之后各点位运动渐趋于平缓.其后结合断层位错模型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分析得出该形变变化主要由地裂和断裂活动共同引起;不考虑地震引起的异常时段,分析1986~1994以及1999~2005形变年变化量,可看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利用1986~1994形变速率进行断层蠕滑段或地裂速率及深度反演.从反演结果可以看出,基准点N1比较稳定,3号点附近的地裂较浅,底部几十米,以垂直下滑为主,兼有张裂活动;5、6号点之间的断层活动深度在1 km左右.该断层上盘仍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 日本地震前兆研究概况日本地震预报的研究和观测,最早只有大地测量、验潮、重力、地磁、地震活动、地形变等项目.日本地震预报第二个计划(1969-1973年),尤其是第三个计划(1974-1978年)期间,观测项目有很多增加(表1).地震观测分三类,即全国性观测、指定地区的强化观测和集中观测.在预报地震方面,又将地震前兆分为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阶段,并以此把地  相似文献   

11.
<正> 聊考断裂南起兰考沿北北东向经东明、菏泽、聊城延至禹城,全长370余公里。断裂倾向北西,倾角一般为40—60度。历史上沿聊考断裂发生的中强地震较多,目前小地震活动也很频繁。自1968年建立区域台网以来,记录该带地震147次。最大4.3级(Ms,下同)。为了研究聊考断裂的活动特征,监视地震活动,山东省地震局分别在东明至菏泽、临清至茌平间设置了水准路线,建立了朝城—莘县—阳谷—朝城环线。黄委会也沿黄河大堤设立了测量路线。上述测线在平面上几乎等距离地分截了聊考断裂(图1)。山东省地震局的测线已经过多期测量。黄委会的测线也曾于1959年至1965年进行二等水准复测工作。无疑这对监视地震活动是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霍山一六安地区历史地震和近20年来M_L≥1. 0级地震活动特征。运用多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对于小震活动频繁但震级不大,区域相对较小,历史地震统计样本也较少的霍山一六安地区,运用刘正荣方法来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斜率差信息法对唐山地区准连续型大地形变资料进行了前兆信息的提取,对形变资料进行了全时域扫描,并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对比筛选。对首都圈、尤其是唐山附近的5级以上地震与异常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由于地震活动存在阶段性差异,优化筛选方案后进行了分段扫描,取唐山附近3级以上小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统计结果进行了R值评分,在97.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活动的强弱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斜率差异常信息与该区域中小地震的对应关系也存在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 青海省地震活动水平高,强度大。青海东部区是该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属工农牧业集中的人口稠密区,又处于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开展区(从龙羊峡至寺沟峡的黄河上游段已建及待建的六个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可达975万千瓦),是重点保卫区,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91年元月以来,我们先后在青海省门源、龙羊峡、茫崖等地增设ULF-Ⅲ及DPJ-Ⅲ型电磁辐射观测仪。试验观测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运转正  相似文献   

15.
<正> 地震地质研究已经证明,用大面积精密水准资料分析,研究现代构造活动是可信的,其研究程度取决于施测周期,资料精度以及处理方法。如果研究区构造背景比较清楚,就可以用地壳形变资料研究现代活动以至地震活动的特征。晋冀蒙交界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一直为地震部门重点研究和监测,认为是具  相似文献   

16.
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泾阳Ms4.8级地震前后陕西关中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和有关断裂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波速比高值区很可能存在地下深部地幔物质的入侵,由此引发地震和重力场的显著下降;②用震源机制解和GPS所作的运动矢量图可以较好地解释泾阳地震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有关断裂活动——其变化是北西向剪切应力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形变前兆特征研究中的多种方法,利用常熟台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对自1985 年以来发生在江苏省及南黄海海域的中强地震进行了研究及观测手段的映震能力检验,得出:(1) 常熟地倾斜对其周围200 km 范围内MS≥4-5 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显示;(2) 归纳总结各分析方法判别获得的异常表明,常熟地倾斜单台信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地震形变资料表明,震中往往位于形变量较大或者形变差异剧烈的地方,也即大致上位于形变梯度矢量的方向,如果掌握某地区形变梯度的失量方向,尤其是掌握多地区形变梯度矢量方向,这对从形变资料推断未来可能发震的危险区域显然具有现实意义。当某地区有限长度水准路线水准点高程变化呈现较强的地形变信息,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面的趋势倾斜时,用本文介绍的方法,根据水准点平面座标和高程可以计算其主倾斜方向和倾角。本文利用上海佘山地区基岩水准点资料计算出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前一年,其最大倾斜方位为NE43°,倾角0.16角秒;1975年9月2日郎家沙5.3级地震前,其主倾斜方位为NE28°,倾角0.08角秒。倾斜应变的方向基本上指向震中。  相似文献   

19.
断裂带的活动性与地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断裂带垂直形变监测对捕捉地震前兆异常情况、预测地震危险性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闽赣断裂带5年跨断层水准观测数据,首先,通过拟合残差、F检验置信度水平综合判断各监测场地的多项式拟合阶数,构建了拟合效果较优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其次,引入卡尔曼滤波理论,分析并确定滤波先验信息,建立了垂直形变的卡尔曼滤波模型;最后,基于建立的两种模型对闽赣断裂带垂直形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当测段高差前后两期出现较大波动时,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精度略高于卡尔曼滤波模型;反之,监测场地测段高差变化较为平缓时,采用卡尔曼滤波模型预测精度优于1mm,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应用两种模型进行垂直形变预测,以提高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地壳形变与地震》是学科性的地震学术刊物。其主要任务是反映地壳形变测量学、地球重力学研究、地壳形变场和地球重力场及现代地壳运动与地震关系的科研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刊登该学科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综合探索方面在理论上、实践上有一定创造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本学科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