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α-Al2O3陶瓷管载体表面合成了致密的NaA分子筛膜,考察了2种原料配比对合成分子筛膜的影响.利用SEM、XRD和单组分气体渗透等方法对NaA分子筛膜进行表征.由SEM照片可以观察到,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2∶2∶1∶200合成的NaA分子筛膜表面存在许多较大的晶体团,影响膜的连续性,而按照配比n(Na2O)∶n(SiO2)∶n(Al2O3)∶n(H2O)=6∶2∶1∶600合成出的NaA分子筛膜表面平整,分子筛晶粒均匀,二者膜厚均约为20μm.由XRD确定合成出的为NaA分子筛膜.通过单组分气体渗透率测得H2/N2、H2/C3H8理想分离因数接近Knudsen扩散机制的水平,说明气体是通过晶间孔隙渗透的.  相似文献   

2.
荷电纳滤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带电荷性质不同,荷电纳滤膜可分为荷正电纳滤膜、荷负电纳滤膜和荷电镶嵌膜。所带电荷不同,其分离模型也不同,荷正(负)电纳滤膜的分离模型有Donnan模型、固定电荷模型、空间电荷模型、静电位阻模型和杂化模型等。荷电镶嵌膜主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分离。因此,荷电纳滤膜的分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目前,国内外制作荷电纳滤膜的方法主要有L—S法、表面改性法、共混法和复合法几类,其中表面改性是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膜吸收技术捕获CO2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填料塔工艺有成熟和大规模应用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膜吸收技术捕获CO2因其自身优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简述了CO2捕获的主要技术路线,介绍了膜技术分离CO2的特点、优势,并详细介绍了膜吸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膜吸收技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膜的润湿性长期稳定性、溶剂的挥发性、膜和吸收剂的兼容性、SO2和O2等杂质的去除、膜的成本及经济性分析比较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纳滤膜的特征及分离机理.论述了纳滤膜对各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微生物的处理效果与研究进展.列举了纳滤膜技术在国内外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展望了纳滤膜的发展前景,并指出纳滤需要在膜材料和抗污染性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微滤分离膜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滤分离膜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研究,以满足污水多用途回用.试验在恒定过滤流量(4.5 m3/h)和错流速率(0.1 m/s)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分离膜在运行过程中,流体学阻力R随运行时间延长呈指数增加;污水的化学生物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都对污染速率(dR/dt)有影响,其中化学生物特性影响是主要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二级出水经过MF膜分离系统处理后,悬浮物小于5 mg/L,浊度小于0.5NTU,细菌和大肠杆菌几乎全部去除,中试试验结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正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透明液体,能与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纯DMF是没有气味的,但工业级或变质的有微臭味,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与优良溶剂。DMF可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等合成、塑料制膜,也可作去除油漆的脱漆剂,还能溶解某些低溶解度的颜料。DMF在石化工业中可作为气体吸收剂,用来分离和精制气体;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中,其不但广泛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电镀废水中6价铬离子(Cr(Ⅵ))回用,将纳滤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耦合,建立了1 m3/h中试试验装置.含Cr(Ⅵ)废水经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处理,出水Cr(Ⅵ)质量浓度≤0.08 mg/L,可达标排放;将离子交换纤维吸附饱和后再生,获得5 000 mg/L以上Cr(Ⅵ)浓缩液,同时含有Cl-.采用纳滤膜处理该浓缩液,将Cr(Ⅵ)与C1-分离.对比研究了运行压力和离子质量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由此筛选较适宜膜产品.结果表明:进水Cr(Ⅵ)质量浓度为3 680 mg/L,Cl-质量浓度为16 049 mg/L,运行压力为0.7 MPa,Cr(Ⅵ)截留率为80%,Cl-完全透过;溶液pH=8和pH=11时纳滤膜对Cr(Ⅵ)、Cl-分离效果无显著差异;经过60d试验纳滤膜的脱盐性能无衰减.将离子交换与纳滤技术耦合,连续运行,能获得Cr(Ⅵ)质量浓度为3 200 mg/L、C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浓缩液.研究表明,集成工艺整体可行,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纳米Al2O3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含油污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有机高聚物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加入适量无机纳米Al2O3,采用相转化法合成无机改性有机超滤膜.改性PVDF膜的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进而提高了其通量和抗污染性能.用改性纳米Al2O3-PVDF管式膜装置处理含油污水,出水含油质量浓度0.2mg/L,悬浮固体质量浓度为0.2 mg/L,Toc去除率达98.86%,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粒径中值小于2 μm.研究表明,改性膜处理含油污水的出水指标均高于未改性膜.用扫描电镜对PVDF膜改性前后的污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用不同的洗液对污染膜进行清洗,表明纳米Al2O3的加人明显改善了PVDF膜的抗污染性.用1%OP-10(pH值为10)表面活性剂洗液反冲洗,可使改性膜的通量恢复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解—沉淀法,以未污染的中空纤维膜为原料,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乙醇为沉淀剂,对膜中的聚砜材料进行回收,为后续对污染聚砜膜的回收提供依据,借此找到一种回收利用聚砜类废弃膜材料的可行方法.试验考察回收工艺中乙醇浓度、聚砜膜与溶剂配比(溶剂比)、聚砜膜与沉淀剂配比(沉淀剂比)对聚砜分离回收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溶解~沉淀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和沉淀剂比对回收工艺影响显著;得到最适回收工艺条件为:80%乙醇,溶剂比1g∶25 mL,沉淀剂比1g∶250 mL.在最适回收工艺条件下得到聚砜的平均回收率为87.5%,纯度为90.6%.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均无成熟的危化品海水分离装置,急需探索出可以有效进行危化品海水原位快速分离的工艺,解决海上危化品泄漏后危化品污染海水原位分离困难的问题,提高海上应急水平。用二甲苯作为海上运输常见危化品的代表,选择几种典型的污染物水分离工艺(重力分离、膜分离、吸附分离),分别在海水条件下进行了效果测试,并对3种工艺进行了串联组合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重力分离能够在10 min内将二甲苯海水高比例混合物快速分离,并将二甲苯质量浓度降至160~200 mg/L;膜分离能够耐冲击地完成对大质量浓度(如20 000 mg/L)二甲苯海水混合物的分离,将二甲苯质量浓度降至60 mg/L左右,但处理后的污染海水再过膜没有进一步的分离效果;吸附分离根据前期的柱试验结果选择了吸附容量较大且适宜填罐的活性炭种类IPG1240;重力分离-膜分离-吸附分离的组合能够实现危化品与海水的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11.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临界通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界通量在膜污染控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采用通量阶梯式递增法测定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临界通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测定参数对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临界通量过程中,当初始启动通量小于临界通量时,其对临界通量的测定值影响不大;当通量阶梯递增量增大时,临界通量的测定结果变小;当测定间隔时间段变长时,临界通量的测定结果相应变小.在测定临界通量时,推荐以下测定参数:通量阶梯递增量不大于4 L/(m2·h),测定间隔时间段取15~30 min;初始启动通量的选择要适宜,太大可能导致试验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膜及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原理。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染处理领域应用开发情况;指出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膜吸收器吸收CO2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用水、NaOH和K2CO3 水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高浓度CO2 吸收试验,考察了气体流率、吸收剂流率、质量分数以及流动方式对吸收率、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递减,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在一定的气体流率下,吸收液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大;吸收液浓度提高,吸收率增大,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提高.在气体流率较低时,质量分数为5%和8%的NaOH水溶液为吸收剂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比较接近.随着气体流率增大,NaOH质量分数为8%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的值大大超过NaOH质量分数为5%时增加的值.以水为吸收剂时,气体与吸收剂的流动方式为逆流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高于并流时的值.  相似文献   

14.
深度处理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日益恶化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论述了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活性炭、臭氧处理、膜分离技术、生物预处理法、加强混凝、深度氧化技术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特点,介绍了深度处理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的高效分离技术与生物降解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很快;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较适合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与回用,但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推广的主要障碍;探讨和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膜生物反应器有望成为21世纪的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探讨了进水COD、溶解氧、色度等工艺参数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膜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为505~1 209 mg/L、色度为180~200、浊度为251~471 NTU时,出水水质稳定,COD去除率平均达到90%,而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79%和98%.在系统正常运行的2个月内,膜污染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酒精生产废水的特性和效果。探讨了生物降解和膜滤作用对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降低效果以及膜组件运行压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生物在2~4 h内对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降解效果明显,而膜滤是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补充,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效果,说明膜生物反应器能净化酒精生产废水。  相似文献   

18.
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交通的飞行冲突问题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对空中飞行碰撞风险问题研究非常必要,旨在建立进近程序间隔评估模型。通过对影响进近间隔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进近间隔的影响程度。应用假设平移法证明了导航台(VOR/NDB)顶空盲区内飞机报告过台位置偏离顶空盲区中心的距离与该距离下报告的飞机数量服从正态分布。应用概率等数学方法计算求得各因素决定的间隔,由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模型间隔如何满足各因素确定的间隔。建立了进近间隔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