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铜合金在模拟深海低温条件下的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管路铜合金在模拟深海低温条件下的电偶腐蚀行为。方法对舰船常用的管路材料B10合金与管路泵阀材料镍铝青铜偶接后的电偶电位和电偶电流进行监测,对其电偶腐蚀速率和系数进行计算,评价电偶腐蚀敏感性。最后,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量探讨温度对偶对阴阳极铜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 B10合金为偶合阴极,受到保护,而镍铝青铜为偶合阳极,加速腐蚀。在深海低温条件下,偶对的电偶腐蚀效应和腐蚀速率均较低,表现出轻度电偶腐蚀敏感性。结论温度的降低一方面会减缓B10合金Cu2O钝化膜中Ni的占位,降低膜层电位,同时减缓镍铝青铜的脱Al腐蚀,从而缩小了两者自腐蚀电位的差异,降低电偶腐蚀效应;另一方面,温度的降低会减缓阳离子向溶液本体中的迁移,造成腐蚀产物在电极表面的积累,抑制阳极溶解过程,也会大幅降低氧的扩散速率,造成阴极反应阻力的增大,降低电偶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2.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但是残留氧化剂、副产物等产生的再利用潜在腐蚀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首先,通过实际调研和网络检索对国内137个实际修复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我国化学氧化法修复技术应用的4个主要特征,包括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污染地块、水土协同修复且介质复杂、过硫酸盐占比过大且副产物较多、修复周期短且修复药剂过量现象严重;然后,针对应用最多的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技术,通过资料文献分析和国内外案例场地调研信息,梳理出修复后场地再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留氧化剂腐蚀、副产物盐分腐蚀及环境条件变化导致的微生物侵蚀等3种主要的腐蚀风险机理,以及定性及定量的腐蚀风险测试方法;最后,结合化学氧化过程及pH、氧化还原条件、盐分和微生物环境条件等发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可将化学氧化修复后潜在腐蚀过程风险划分为三阶段的概念模型,以期为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实际应用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飞机使用环境谱的编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腐蚀和疲劳是机械部件最常见的失效形式,高温、高湿、盐雾以及较高的化学污染环境对飞机的腐蚀和疲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飞机的使用环境谱是研究腐蚀环境对机体结构完整性影响的基础。针对海军飞机使用环境的特点以及腐蚀环境对机体结构常用材料腐蚀的影响,飞机的使用环境谱应包括地面停放环境谱、空中使用环境谱、海洋环境谱、加速腐蚀当量环境谱。针对上述4种环境谱,介绍了编制方法以及典型谱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船舶海水管系中常见异种金属管道之间的电偶腐蚀问题。方法 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研究紫铜(TP2Y)/#20钢、B10铜合金/921A钢、921A钢/锡青铜(XQT)耦接管道在3.5%NaCl溶液中管道内表面的电位、电流密度分布规律及耦接60 d后的电偶腐蚀状况。结果 异种金属管道耦接情况时,紫铜、B10铜以及锡青铜管道作为电偶腐蚀偶对中的阴极而受到保护,20号钢和921A钢管道为阳极,发生电偶腐蚀。当紫铜/20号钢管道耦接时,紫铜管道受保护长度距离耦接处约425 mm,而20号钢管道的电偶腐蚀长度距法兰耦接处约500mm;当B10铜合金/921A钢耦接时,B10铜合金管道受保护长度约500 mm,921A钢管道受到电偶腐蚀的长度约780 mm;当921A钢/锡青铜管道耦接时,锡青铜管道受保护长度约620 mm,而921A钢管道电偶腐蚀长度约820 mm。模拟结果还表明,当耦接时间达60 d后,紫铜与20号钢管道耦接时,20号钢管道内壁靠近处的腐蚀深度最大约为5.57μm;B10与921A钢管道耦接时,921A钢管道内壁的腐蚀深度达到8.31μm;...  相似文献   

5.
周文静  潘辰  连宾 《地球与环境》2013,41(4):451-459
石质文物的风化问题由来已久,在影响石质文物风化的各类因素中,环境恶化对石质文物的风化影响日益严重,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环境污染加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酸性气体排放、温度效应和水体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污染加剧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对现有石质文物的防护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石质文物的保护建议和措施,为新形势下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铬油套管钢材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特征。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对1Cr、3Cr这2种常用低铬油套管钢材进行纯CO2、CO2和低浓度H2S共存条件下的腐蚀试验。结果 温度在40~80 ℃条件下,各种钢材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加入低浓度H2S后,可以抑制CO2腐蚀,且随着温度升高,抑制性逐渐减弱。分析认为,在单独CO2环境以及CO2和低浓度H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出现铬富集现象,形成的Cr(OH)3膜保护基底。同时,在CO2和低浓度H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形成致密的FeS产物膜有助于保护基底,抵抗Cl侵蚀。结论 低Cr钢表面因铬的富集形成钝化膜,能有效抑制油套管的腐蚀速率,以上研究成果对CO2和低浓度H2S环境中的腐蚀理论以及油田油套管材料合理选择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详细描述了影响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环境条件,即机械、气候、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同时,就这些环境条件对军用物资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振动冲击会使物资破损和失效;高温会引起食品变质,弹药等危险品爆炸;化学气体会腐蚀物资;微生物会导致物资电解与老化等.为避免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安全开展集装箱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光催化降解馆藏文物环境的低浓度NOx和有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文物环境中氮氧化物和有机酸对文物材料的破坏性很大,净化难度很大。研究了气-固相下光催化耦合净化馆藏文物环境低浓度NOx与有机酸的效果,探讨了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负载型TiO2/γ-Al2O3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条件下对馆藏文物保护环境下的有机酸和NOx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可达到97%以上。净化效率受到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大,但在低浓度下NOx和有机酸之间没有明显的竞争抑制作用,光催化反应过程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的化学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周期浸泡加速腐蚀试验法研究pH=3.5、5.6和pH为1.0时SO2-为0、0.06、0.1、0.2mol/L等6种模拟酸雨条件下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的化学行为。研究表明:酸雨对材料的影响,主要是H+侵蚀引起的溶解腐蚀和SO42-侵蚀引起的膨胀腐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几种不同组合的防护装饰性镀层经16年大气曝露试验后的情况。结果表明:具有约40μm厚度的多层镍 微孔铬或微裂纹铬组合镀层可以有效地保护钢铁基体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免遭腐蚀:而厚度达60μm的普通铜 镍 铬、镍 铬组合镀层对钢铁基体不能提供可靠的腐蚀保护。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海底管道焊接区域的腐蚀理论,其中成分差异理论和活性组织溶解理论是导致焊接区域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内因。其次,总结了影响焊接区域腐蚀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焊接区域元素成分、显微组织等材料自身因素以及温度、流速等环境因素。进而,结合焊接区域的属性特点和环境条件,归纳了电偶腐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等主要的腐蚀类型。最后,重点介绍了元素成分和显微组织结构复杂的焊接区域非均匀腐蚀监测方法,明确了如电化学法、电阻法等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从而从腐蚀特性及腐蚀监测层面为海管焊接区域的工艺设计和腐蚀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铍青铜弹簧片应力腐蚀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传感器微动开关弹簧片应力腐蚀的机理,找到断裂原因。方法对弹簧片进行断口形貌观察、能谱成分分析,并进行产品模拟腐蚀实验。结果传感器内部意外进入雨水,在工作温度下形成湿热环境,开关盒中的游离氨在此环境下释放出来,在开关盒内部形成潮湿氨气氛,铍青铜弹簧片工作时凹面一侧承受静拉应力作用,从而在潮湿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结论通过采用无氨酚醛塑料制备开关盒,弹簧片的应力腐蚀得到了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某产品服役环境中的主要腐蚀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并挖掘环境数据应用模式,为该产品服役环境的腐蚀条件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某产品寿命期环境剖面,对库房、舱室及户外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盐雾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为期3 a的监测,并从多个方面探讨这3种环境因素的应用模式。结果 针对某产品开展了主要环境因素监测,得到了其在关键服役场所的腐蚀环境数据,监测数据成功应用于该型产品服役环境严酷度分析、实验室环境试验条件设计、维修保障措施拟定等方面。结论 开展某产品关键服役环境下的腐蚀环境因素监测,可支撑该型产品的“环境符合性评估”“大气腐蚀性严酷度评估”“环境控制要求制定”以及“环境试验方法研究”。得到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应用案例可供其他类似产品服役环境监测及数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ACM技术评估低合金钢大气腐蚀及环境腐蚀严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低合金钢与铜偶合.制成Cu/Fe电偶腐蚀电池(ACM),通过薄液膜下的ACM技术.研究了4种低合金钢的大气腐蚀行为差异,研究结果与其在典型大气环境下的曝露腐蚀结果一致。通过在江津、宜昌(三峡坝区)、武汉三地的ACM长期监测和环境因素监测获得了3个典型环境下ACM腐蚀电量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并与Q235钢在上述3个地区的大气曝露腐蚀试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采用ACM技术评估大气腐蚀严酷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郭强 《装备环境工程》2023,20(11):121-132
目的 提高车辆装备在热带岛礁大气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为车辆装备在热带岛礁大气环境长期稳定的服役提供防腐蚀设计与改进依据。方法 通过对岛礁大气环境特点的分析和典型车辆装备腐蚀规律研究与总结,制定相应的腐蚀防护设计及措施,并在车辆装备上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 根据腐蚀特点,车辆装备划分为结构类腐蚀、电气类产品腐蚀、材料和涂层腐蚀等4类,其中,结构类腐蚀是最主要的腐蚀行为,结构类腐蚀类型主要包括缝隙腐蚀、电偶腐蚀、应力作用下腐蚀、磨损腐蚀、结构外形及空腔结构造成的腐蚀等。根据腐蚀环境进行划分,将整车划分为舱外完全暴露结构区域、底盘底部区域、发动机舱区域和舱内区域等4个腐蚀区域。在车辆装备上采取相应的腐蚀防护设计与措施,包括典型结构类防腐蚀设计、电气类产品腐蚀防护设计、材料与涂层搭配选用、维护保养和腐蚀监测措施,在热带岛礁大气环境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验证效果。结论 根据不同腐蚀类型,采取相应的结构类、电气类产品,材料与涂层合理搭配选用等腐蚀防护设计,加严环境试验考核,以及维修维护、腐蚀监测等腐蚀控制措施,车辆装备在热带岛礁环境中将取得长效且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国内外岛屿腐蚀研究现状及我国南部岛屿的环境特点,分析了不同状态下车辆装备腐蚀的情况和对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实时监控车辆装备腐蚀状态、采用新的涂层技术和材料、采取阴极保护和科学封存车辆装备等岛屿环境下车辆装备防腐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2铜在不同飞溅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方法通过对T2铜在三亚热带海水飞溅区进行0.5、1、2 a三个周期的环境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腐蚀产物形貌、物相进行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带锈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T2铜在堤岸飞溅区和堤岸内飞溅区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飞溅区,不同周期T2铜的腐蚀产物为表面较薄的氧化层,且存在分层现象,主要由外层疏松的绿色Cu2(OH)3Cl和内层致密的棕色Cu_2O组成。不同试验周期,两处飞溅区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都较为平整,堤岸飞溅区腐蚀产物层的平均厚度大于堤岸内飞溅区,腐蚀形貌均为均匀腐蚀。两处飞溅区锈层均由Cu_2O和Cu2(OH)3Cl相构成,堤岸飞溅区锈层主要为Cu_2O和Cu2(OH)3Cl相,堤岸内飞溅区锈层主要为Cu_2O相,存在少量Cu2(OH)3Cl相。结论在同一试验地点进行飞溅试验,由于飞溅条件不同,2a内铜的腐蚀速率、腐蚀产物等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气环境腐蚀参数自动检测仪,监测并积累变电站大气腐蚀数据,判断大气腐蚀性,为变电站选择腐蚀与防护手段,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方法依据变电站大气腐蚀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参考最新国家标准,将影响变电站腐蚀因素的各参数整合,选择国内外最先进的传感器,根据实际工况要求,研制了一台基于变电站环境的大气腐蚀参数检测仪。结果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现场要求,可以根据变电站设备材质要求,定制腐蚀传感器。结论通过在国家大气腐蚀网站(沈阳站)、浙江电力公司所属变电站的测试,研制的大气环境腐蚀参数自动检测仪能够实时采集影响腐蚀的各影响因子的参数值,满足未来腐蚀监测仪器、装备多参数、智能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飞机半封闭部位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方法以×型飞机某半封闭关键部位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在机体中所处的位置及服役环境中各气候条件编制局部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分别进行试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和自然环境暴晒。借助涂层宏观、微观形貌检测、色差、光泽度等常规性能检测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对两种不同环境下试验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试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196.6 h,相当于舰面停放1年,且经过实验室2个周期加速腐蚀与自然环境暴晒2年的试验件涂层形貌、失光率、色差、电化学性能一致。结论该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飞溅区挂样位置、高度对钢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飞溅区挂样位置、高度对钢腐蚀的影响。方法采用海水飞溅区暴露试验。结果在青岛和三亚获得了5种钢在飞溅区暴露的腐蚀结果。结论在不同海域试验地点的飞溅区暴露,因环境条件不同,钢的飞溅区范围区间有较大差别,腐蚀速率峰值相对平均高潮位的高度也不同。在同一试验地点,暴露位置、条件的不同都会使钢的飞溅区范围区间及腐蚀速率峰值的高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