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造纸行业减排指标高、减排任务重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造纸行业水污染控制现状以及现有的处理工艺技术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由于历史欠账多、技术水平低和经济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造纸行业水污染控制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现有的造纸行业水污染控制费用模型,从研究对象、模型形式、构建方法、参数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造纸行业水污染控制费用模型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黑液水煤浆技术在造纸黑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新的造纸黑液治理技术,即用造纸黑液制造黑液水煤浆通过燃烧实现造纸行业黑液无害化的目的。通过分析黑液水煤浆燃烧 残渣的成分和现场燃烧排气检测,探讨了燃烧残渣的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太湖叶绿素a定量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玉超  钱新  钱瑜  刘建萍  孔繁翔 《环境科学》2009,30(5):1321-1328
为了比较评价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2种机器学习算法在水质遥感中的应用能力,本研究首先从基础理论和学习目的入手,对比分析了2种机器学习算法的理论体系;其次,以太湖为例,基于MODIS遥感影像,构建了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2种机器学习方法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验证、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以及全湖反演结果对比3个方面评价了2种模型的泛化能力.验证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对验证样本预测结果的均方差根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85和26.5%,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均方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则高达13.04和46.8%;稳定性和鲁棒性评价亦说明,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更加良好的稳定性、鲁棒性,空间泛化能力优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2种机器学习算法对太湖叶绿素a的浓度分布反演结果基本一致,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因其学习目标设定和网络构建中的“过学习”等缺陷,造成了对东太湖以及湖心区叶绿素a的反演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MATLAB提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其应用到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研究并对比分析BP和RBF两种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及评价结果。首先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数,选择Sigmoid型函数作为激励函数,应用内插扩展出的训练样本对BP网络进行学习,再用训练成熟的BP网络对待评价样本进行仿真;其次构建RBF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其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数,选择Gauss函数作为隐含层激励函数,再用同样的训练样本进行学习和仿真;最终进行归一化论证,验证归一化预处理在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应用BP和RBF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得出较好的城市空气质量分类评价结果,其中RBF神经网络模型与改进的灰色聚类法评价结果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快捷、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造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能耗、水耗、资源消耗很大.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势必存在增长趋势,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潜力巨大,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就造纸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当前形势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更高要求以及应对办法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湖泊营养化评价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我国五大主要湖泊水质营养化的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具有简便、实用、客观性和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以长春市为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方法,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运用该模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不但能使评价结果精度大大提高,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造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能耗、水耗、资源消耗很大。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行业污染物排放重势必存在增长趋势,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潜力巨大,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就造纸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当前形势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更高要求以及应对办法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公布了淘汰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时间表,要求各地依法淘汰不符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规定,环保评审不达标、超标或超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的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P网络为例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原理。以开拓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范围为目的,综述了几种常用神经网络模型在环境预测与评价2方面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人与环境关系的科学量度是多方位、多因素的非线性模糊问题,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解决该类问题的独特优点。针对不同环境问题,优选模型,开拓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范围,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原铝冶炼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内原铝产量不断增加,原铝行业碳排放及其计算方法备受关注. 针对我国原铝冶炼过程原料类型、能源结构复杂的特点,对国内外已有碳排放核算框架进行细化,从物料、工序、工艺3个层面构建了复杂的原铝冶炼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 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原铝冶炼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及专家咨询,进而形成模型的基础数据库. 利用上述模型对我国2011年原铝冶炼过程碳排放进行核算. 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氧化铝生产工艺结构、电解铝行业分布区域的电网能源结构,我国原铝冶炼系统CO2排放因子(以铝锭计)为14.70t/t. 电解铝生产过程电耗相关排放占70%,南方电网区域电解铝生产电耗相关CO2排放分别比华中、华北地区低13%、30%. 原铝冶炼行业可通过优先选用碳排放因子较低的物料、淘汰落后氧化铝工艺、开发引进低温低电压工艺技术等手段,进一步实现物料、工序及工艺的多层次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12.
绿色饲料的地位及其生产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绿色饲料生产发展趋势及绿色饲料生产已经探索形成的若干有效模式 ,以黄淮海平原青刈黑麦研究为例 ,从青刈黑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加工技术研究、生产系统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青刈黑麦的生产与研究进展 ,为我国绿色饲料产业化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大,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已成为威胁流域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巢湖流域为例,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从技术、经济、环境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农村“桶装车载直运模式”和“垃圾综合处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经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于2018年提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对某试点研究区域调研发现,近年来当地生活垃圾产量呈现高出城市人口发展速度,且呈非线性快速增长趋势。传统的预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地垃圾产量的精细化管理需求,难以将当地垃圾处理能力的发展与产量增加的趋势相协调。因此,基于社会多元数据,构建对研究区域整体垃圾总产量预测的模型研究方案。通过将灰色关联分析算法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获得了多元社会数据中与研究区域垃圾产生增长关联最为密切的几类特征数据,以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与交叉验证调优,获得了MAE为1.48,MAPE为15.42%的生活垃圾产量精准预测模型。最终利用该模型预测,2025年该地的生活垃圾产量将达到17.23万t/a。  相似文献   

15.
明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对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验证EPIC模型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以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设置TR1、TR2和TR3三个气候情景,采用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对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1961—2010年黄土高原降水呈降低趋势,其年际间变化幅度和频率均有所增加。与1961—1970年相比,洛川、长武、运城和延安的年均降水量在2001—2010年间分别降低了18.1%、13.6%、18.8%和24.9%,其变差系数分别增加了0.029、0.087、0.02和0.057。1961—2010年黄土高原气温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其中日最低气温增加幅度大于日最高气温增加幅度。与1961—1970年相比,日最高气温在2001—2010年间增加了0.30~0.84 ℃,而日最低气温增加了1.00~1.55 ℃。2)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0~2.0 m土层土壤湿度观测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值为6.0%~14.0%,R2和模型效率ME值分别为0.824和0.815。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减少和最高气温的增加均不利于冬小麦生产,而最低气温的提高对冬小麦生产较为有利。洛川、长武、运城和延安冬小麦产量因年降水量的降低而分别减产了8.5%、7.6%、11.7%和12.3%;因日最高气温的升高分别减产了6.4%、6.8%、7.2%和-3.0%;因日最低气温的提高而分别增加了8.8%、10.2%、1.5%和12.0%。因此,为适应降水减少和日最低气温升高的趋势,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区应适当调整冬小麦播期,研究并推广保水节水技术措施,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确保冬小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陈卓  刘峻峰  陶玮  陶澍 《环境科学》2016,37(8):2815-2822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由于其在大气污染、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是我国大气环境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确定中国SOA分布规律以及产生来源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提.利用全球化学传输模型(Model for Ozone and Related Chemical Tracers,Version 4,MOZART4)并集成多相SOA参数化方案,模拟了中国地区SOA的时空分布,并按前体物分区域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受SOA前体物排放分布的影响,中国地区的SOA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并且夏季SOA产量是冬季产量的2.5倍.中国地区分布的SOA由人为源排放产生占55%,高于自然源(45%);并且境内排放贡献了我国SOA产量的77%,主要影响东部近地面大气的浓度分布.境外排放主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对高空SOA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熵信息扩散理论的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水旱灾害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针对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存在的不足,论文构建了评估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的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依据1985-2013年数据资料,运用熵信息扩散理论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重庆包含在四川中计算)的农业水旱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根据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中国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面临着较大的农业水旱灾害风险压力;中国农业旱灾风险明显大于农业水灾风险;农业水旱灾害空间风险特征明显;农业水灾高中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农业旱灾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总体上看,中国农业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南方地区易出现水灾,而北部地区易出现旱灾,东北地区面临水旱灾害重叠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9.
龚已迅  杨丹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966-2979
气候变化给当前中国农业生产转型带来严峻挑战,从效率视角分析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养殖户气候适应性行为与养殖业生产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中国五省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与选择纠偏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electivity-corrected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相结合的实证思路,分析养殖户气候适应性行为对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养殖户气候适应性行为能够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率,纠正可观测因素与不可观测因素造成的选择性偏差后,适应组养殖户平均养殖业生产效率为0.618,未适应组养殖户的平均养殖业生产效率为0.551。(2)若未考虑选择性偏差,养殖户适应性行为对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将会错估。研究成果可为推进政府制定农户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推动农业生产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钻井废弃泥浆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对废弃泥浆的无害化处理尤为重要.针对国内现有几种主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固化处理、废弃泥浆的二次利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固化处理在环境上存在的隐患,废弃泥浆的二次利用在推广上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处理法来处理废气泥浆,且简要的分析了在土地处理法的可行性以及其处理泥浆时在技术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该方法能较好的满足废弃泥浆的无害化处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