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内土壤污染研究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国内土壤污染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比较具体地分析了国内土壤污染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土壤污染研究工作的设想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土壤污染可能出现的概念理解偏差,首先介绍土壤污染及其特点,明确了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污染的目标与内容范畴。从土壤污染遥感监测研究,包括光谱机理、土壤污染反演、植被胁迫遥感反演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主要进展、特点及应用中的问题。结合土壤污染监测需求,尤其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明确需求,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壤污染源监管、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调查布点优化、土壤污染反演研究等方面中的应用前景,表明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污染监测能力,并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全面宏观信息。  相似文献   

3.
邵波 《环境保护科学》2019,45(3):122-126
通过对土壤污染环境案件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现象普遍存在,耕地污染需要着重治理;案件所涉当事人农民居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土壤污染刑事案件判罚较为轻缓;地方政府对环境监管不到位;案件的上诉率较高,继而对提升环境审判质量提出了要求。为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此提出加强对农耕土地的治理、探索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责任制度、规范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土壤污染罪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述我国土壤污染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对今后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加深人们对我国土壤污染研究工作的认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石化企业作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在日常生产中存在较大的土壤污染风险,应按要求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隐患。通过收集、分析石化企业土壤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石化企业生产装置复杂、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土壤污染不易发现等行业特点,提出石化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防控措施,可促进石化企业土壤污染防控制度建立和机制完善,为石化企业土壤污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环境科学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重点叙述了对温室效应、臭氧洞、酸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研究概况,以及环境保护模式的改变,并展望了环境科学未来研究可能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土壤污染问题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宁  张盛  杨海超  张建通 《环境科学》2019,40(12):5581-5592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一流湾区的桎梏,对标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世界一流湾区可以为应对大湾区土壤环境压力提供方向指引.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突现检测的文献计量定量分析方法,对世界三大湾区土壤污染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世界湾区土壤污染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污染物来源、空间分布、修复处理研究,以及土壤污染的生物可利用度、对海洋生物的不利影响、海洋生物指标在土壤污染评估的作用;土壤污染物研究的热点集中在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上,海洋生物关联研究则对土壤污染的毒性、引发的生物性畸变和生物标志物讨论较多.通过对比国内外湾区土壤污染研究状况,发现我国湾区土壤污染研究相比世界三大湾区起步较晚,且现有国内文献成果的研究区域和主题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湾区土壤污染的海洋生物关联研究方面热度较低.因此,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海陆一体化研究、扩展考察领域至土壤污染的相关海洋生物研究,对完善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土壤污染研究、应对大湾区土壤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民以食为天,土壤污染问题不仅关系人们居住健康,而且关系食品安全。对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中国土壤污染总体上呈加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类型并分析了土壤污染修复的必要性,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土壤污染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环境监测中广泛的使用了现代生物监测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属于较新型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使用单独生物体、种群或者群落等方式对环境污染或者变化的反应,使用生物学原理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以及评价。本篇文章研究了生物现代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土壤污染中的实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处理土壤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齐永强  王红旗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77-180,188
利用微生物治理土壤石油污染,是当前应用前景最看好的处理方法,文章对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了系统的汇总。现有的研究工作可分为4大类:污染现状评价,影响因素识别,降烃微生物研究,生物促进机制研究。在分别对每类研究中的不同方面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分方法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综合考虑水源地沿岸土壤环境质量、水体污染现状、环境脆弱性和污染源压力这4个方面,探索建立了河流型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分的技术方法,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水道作为实证案例,结合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选取土壤污染程度、沉积物污染程度、土壤特性、地下水敏感性、植被覆盖度、污染源类型、污染源分布作为评价因子,构建了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分等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将实地采样分析与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获取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与图层叠加完成空间分析与制图,编制了顺德水道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分级图.其中,污染区、风险区、安全区的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6.37%、60.90%、32.73%,且污染区和风险区集中在河道两岸的乐从镇、龙江镇和勒流街道,分布于该区域的家具制造、塑料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的长期发展,以及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应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差异性管控措施.本研究对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土壤样品中铊元素含量的分析,并多方法联合应用综合评价研究区土壤铊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三江”流域区浅层土壤铊元素含量范围为0.17~2.65mg/kg,变异系数小,均值为0.80mg/kg,整体略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而略低于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研究区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特征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整体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基于中国不同母岩类型区土壤相关元素含量为背景的富集系数(均值1.30)、地累积指数(均值-0.41)、潜在生态风险(均值12.48)及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危害商小于1)参数均显示研究区土壤铊污染程度整体较低,不存在土壤重金属铊元素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其实质上反映了在自然背景控制下研究区土壤铊的低污染和低健康风险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区土壤铊含量特征及浅/深层土壤铊元素含量之比反映了研究区存在一定人为污染,且人为铊污染具有“北轻南重,西轻东重”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铅锌等矿产的相关矿业活动可能是该区人为铊污染输入的主要来源,人为污染叠加自然地质背景使研究区存在一定低程度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的区域,即独龙江流域南部和怒江流域中南部、澜沧江流域北部和南部、元江流域中南部地区,该区域应引起人们对土壤铊污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开都河下游绿洲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都河下游绿洲采集98个耕地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Mn、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于地统计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区Cd含量平均值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级标准的11.08倍.Cd、Cr、Ni、Pb和Z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超出新疆灌耕土背景值的55.42、1.32、1.36、3.40和5.14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各不相同,部分区域出现高值区,表明人类活动对耕地土壤环境具有负面效应.(2)研究区耕地土壤Cd呈现重度污染,Pb呈现中度污染,Cr、Cu、Ni和Zn呈现轻度污染,As和Mn呈现无污染态势.Cd是污染面积最大,污染程度最高的元素.研究区污染负荷指数PLI的平均值为1.68,呈现轻度污染.(3)各重金属元素单项生态风险指数(E)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Ni、As、Cu、Pb、Cr与Zn.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的平均值为355.31,属于较强生态风险.(4)研究区耕地土壤As、Cd、Pb和Zn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r、Cu、Mn和Ni主要受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Cd是研究区耕地土壤主要的污染因子,对PLI和RI的贡献很大,耕地土壤中Cd污染必须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污染损失率法初步估算了贵州兴仁煤矿废水灌溉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损失率和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计算数据显示,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39.58万元。研究区40%的土壤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呈现出R(As)〉R(Cu)〉R(Zn)〉R(Pb)的关系,综合污染损失率与元素As的单元素污染损失率表现出极高的相关性,反映出As是造成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论述当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土壤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比较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WebofKnowledge的WebofScience引文数据库,选用普通检索方式,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主题检索词,对1990~2008年之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发文量领先于其他国家,占全部发文量的15%;国际上发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2.608,最主要的期刊有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l和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发文量在中国位居前3位。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乌当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对乌当区10乡镇耕地土壤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监测与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10乡镇耕地土壤5种重金属元素(Cd、Pb、Cr、Hg、As)的含量变幅较大;全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处于警戒水平,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78.其中,金华、朱昌两镇的耕地土壤已受到了重金属轻度污染,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3、1.22,羊昌、新堡、下坝、东风、水田等5乡镇的耕地土壤处于警戒状态,新场、百宜、偏坡等3乡镇的土壤处于安全状态;Cd、Cr是该区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9.
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3  
王锐  邓海  贾中民  王佳彬  余飞  曾琴琴 《环境科学》2021,42(6):3018-3027
为探明汞矿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重庆市酉阳县某汞矿聚集区周边采集表层土壤组合样42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的含量及pH,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表层富集明显,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发现,土壤Cd、Hg、Pb、As和Zn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中度-重度污染和强生态风险区均分布在矿点周围,说明矿业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Cr、Cu和Ni含量可能受到母岩的风化和成土作用的影响,土壤Hg、Pb和Zn可能受到矿产开采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Cd和As同时受到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重金属对成人的健康影响较小,对儿童造成健康风险的概率较大,土壤As是造成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8种重金属均以经口摄入途径的贡献率最高.汞矿的开采是造成研究区土壤污染及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