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华北灾荒频发,改革开放以来对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涌现,主要表现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但其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3.
民国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社会经济乏力,百姓抗灾能力低;二、政治腐败,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名目繁多、政府官员失职渎职以及挪用、贪污河防公款等几个方面;三、战争与灾荒;四、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残酷掠夺。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灾荒史再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从整体性研究、区域灾荒史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史料整理建设工作等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近30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重点从环境社会学角度提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今后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领域和内容、资料建设以及研究队伍等4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希冀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在宏观把握和向纵深发展两方面有序并进提供些许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文海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拓荒者,他对该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重新起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中因由,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史学的整体研究走向所致,另一方面也与李文海个人的史学理念、实践关系至密。李文海有关近代中国灾荒史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发表有系列独到观点,这主要体现在灾荒的成因、应对、影响以及灾荒学科价值等方面。在他的引领下,近数十年来我国近代灾荒研究取得了相当之进展,研究成果日渐丰硕,研究队伍日趋壮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关于近代中国灾荒史研究的再起步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是灾荒史研究的发起者和中坚力量。其中以李文海先生、夏明方先生等为领军人物的学者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近代中国灾荒的论文和论著。其中夏明方先生是近代中国灾荒研究的著名学者,在灾荒的缘起、发展、影响及官民应对等方面有着独到精辟的观点和全面客观的阐述。对于当代国内学界对于灾荒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灾荒史被学者们逐渐熟悉并加以研究,二十多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现状作以陈述,对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从整体性研究、区域性研究、扩展性研究三个方面作了学术回顾。  相似文献   

8.
1932~1934年四川军阀混战与省内灾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四川战争频发,灾荒频繁。战争与灾荒已经成为四川那个时期的两大显著特征。1932-1934年的四川军阀混战表明,战争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诱发及加重灾荒,并对灾后的灾民救济、生产力恢复等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灾荒对战争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助长作用。战争与灾荒之间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1928—1930年年馑前后陕西省由于受灾荒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人口大量外流和涌入城市的现象,导致陕西省人口锐减,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下降,性别比例失调,地理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不仅是灾荒的影响,同时和陕西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民国迄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及学者分别从自然科学角度和社会历史角度对民国初年灾荒史予以诠释,依时间而言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依内容而言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积累了一些资料、研究内容多样化等,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以来福建灾害史研究成果显著,在灾害史料整理和专题研究方面都相对系统和完善。随着福建灾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向更应受到关注与思考。通过回顾与总结福建灾害史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发现其仍具有进一步深化的探索空间,主要体现在拓展灾害研究的时空范围、扩充灾害史料的来源与数量、加强灾荒文本的考辨与解读、构建灾害历史数据库、突破固有的研究模式以及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等方面,而这些发展方向也是此后推进和深化福建灾害史研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戊奇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戊奇荒"是近代中国一场惨绝人寰的特大灾荒。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丁戊奇荒"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当前对"丁戊奇荒"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多的成果,但是在研究内容、研究区域、资料挖掘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华北山区温度推算模式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华北山区气象站观测的温度与其所在纬度、经度和高度,分山区建立宏观地面气温场方程。采用1:20万地形图,以10'经、纬度为步长,判读其高度值,代入已建立好的方程中,经地形项订正,推算华北山区年、月平均温度、年较差和ΣT'≥10℃,其精度达极显著水平。计算结果使我们对华北山区热量资源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求算华北山区的主要水果最优品质种植上限高度。  相似文献   

14.
华北山区温度推算模式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菱 《自然资源学报》1996,11(2):150-156
利用华北山区气象站观测的温度与其所在纬度、经度和高度,分山区建立宏观地面气温场方程。采用1:20万地形图,以10'经、纬度为步长,判读其高度值,代入已建立好的方程中,经地形项订正,推算华北山区年、月平均温度、年较差和ΣT'≥10℃,其精度达极显著水平。计算结果使我们对华北山区热量资源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求算华北山区的主要水果最优品质种植上限高度。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山野菜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山野菜资源研究初报汤庚国(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山野莱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有食用山野菜的习惯,特别是在灾荒之年,山野菜更是劳苦大众聊以度日的主要食粮.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  相似文献   

16.
黄泛区农民在经历常年的灾荒打击后,其思想观念中某些方面的传统和变异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念在黄河泛滥前主要表现为黄泛区农民"候鸟"式的生活方式:长期季节性的在家乡与外地之间往返流动.黄河泛滥后又与之前有不同之处:农民流动群体扩大、不同时期流动群体的年龄差异、返乡时间的延长、在外地定居等等特点;宗族观念突破了传统的牢笼,呈现出逐渐淡漠的趋势;礼俗观念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传承和不可预见的突发性质变;黄泛区农民的恐慌心理也经历了由严重-稳定-淡化的转变过程,这又影响着黄泛区农民不同时期的生存行为.  相似文献   

17.
秦汉水灾频率高、规模大,甚至导致黄河的多次改道,因此了解此时期的水灾对今天的防洪减灾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加清楚明了的阐述秦汉水灾,特从其概况、特点、原因、时人对其的认识、与水灾相关的制度方面加以论述,从而可以看到秦汉的水灾荒政措施是全面的、实际的、有效的;同时其水灾救助措施往往并非单向实行,而是全面实施和综合践行,对于当代防治水灾亦可以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对粤西进行金银成矿作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该地区存在两类不同成因的混合岩类,第一类为基底混合岩,第二类为断裂变质混合岩,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它们的形成时间、分布空间、成岩方式、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与金银等元素的成矿作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阐述了两者的各自特点,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基底混合岩化作用与金银的成矿作用关系主要表现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断裂变质混合岩化作用与金银的成矿作用关系则主要表现为前者或其邻近的构造带对后者的空间上的控制,其次才表现为成矿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环境是影响微量元素配分的重要因素,并列举了不同侧面的一系列证据或表现。为查明环境影响沉积物元素成分的机理,引进了先进的软硬酸碱(SHAB)理论;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了氧化还原模式。作为模式的验证,介绍了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实际研究结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氧化还原模式的科学性和环境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根据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物REE型式的演化,推论2300Ma时发生了全球地质环境的突变。  相似文献   

20.
自民国迄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及学者分别从自然科学角度和社会历史角度对民国初年灾荒史予以诠释,依时间而言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依内容而言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积累了一些资料、研究内容多样化等,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