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构成部分。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点,形成了干旱区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构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以河流为纽带把山地、盆地平原、绿洲和荒漠系统联系起来。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很难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因素,同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降水增加20%~30%,河川径流普遍增大,湖泊水位明显升高,湖水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对水资源变化、气温上升、降水显著增多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说明在全球气候背景下,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朝着有利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演变,预测这种趋势将持续到21世纪前20年。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1993年)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1960~1993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200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未来气候变化(2000~2042年)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50%时,2000~2019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但2020~2042年水资源短缺20~5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2020年以后需在调入56亿m3客水资源基础上,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1995、 2000、 2005及200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分区、 SRTM-DEM和数字地貌等数据,分析了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耕地空间分布稍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保持不变。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的耕地面积有增有减,但增加量远超过减少量,耕地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995年到2008年,共增加126.39×104 hm2。②对比4个时期26个水资源分区的耕地数值、 变化和升降形式差异,可将耕地变化形式归纳为上升、 先降后升、 先升后降和升降波动四大类。③新疆耕地空间变化存在分区差异。1995至2008年期间,耕地增加值最大者为叶尔羌河流域,为17.36×104 hm2;而额敏河流域耕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3.15×104 hm2。④新疆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2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和中海拔区域,其中以500~2 000 m区域分布最广;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地势相对低缓的平原和丘陵区,以开发流水地貌类型的山前平原地带为主。新疆耕地变化具有很强的空间差异性,与水资源量及利用状况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分析了全球海平面上的升的原因,预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可能上升的数值,调查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海平面上升给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城镇供水,农业灌溉,水环境污染,城镇排水,水生生态的改变5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水资源消费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利用多项式法将气候耗水量从水资源消费总量中分离出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耗水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气候耗水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不同表现,在我国东部,二者的相关性较显著,西部不太明显,而且冬、春季的区域分异明显,夏、秋季不明显,其中冬季在南北向的分异明显,春季在东西向的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使用是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根本。本文从新疆水资源概况、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分析了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主产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和PRECIS模型发展的B2情景数据为驱动,运用分布式VIC水文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情景模拟。通过2001-2030年对照期与1981-2000年基准期水资源量对比表明:水稻主产区整体水资源量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稻主产区的28个二级流域的水资源变化量幅度在-48.5~269.1 mm之间,相对变化率在-6.1%~29.6%之间。沿海的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闽江流域、韩江流域、闽东、粤东及台湾沿海诸河流域、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增多明显;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元江-红河流域、黄河上游干流区间、嘉陵江流域和淮河干流水资源量减少,但减少的绝对量不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钱塘江流域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数据概况,分析了钱塘江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以及其气候变化对钱塘江流域水资源带来的影响,气候变化情景下水资源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全球气候模式与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耦合,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提供的多模式平均数据集基础上,利用WEP-L模拟了海河流域历史30年(1961—1990年)和未来30年(2021—2050年)降水、蒸发、径流等主要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30年:①从年际变化规律看,气温普遍升高,降雨量略有增加,蒸发量普遍加大,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有丰水年洪水规模更大、平水或枯水年干旱情况更严重的趋势;②从年内变化规律看,各月蒸发量普遍增加,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减少,非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增加,各月径流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研究给出了一些基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黄河高寒区吉迈(达日县)水文站、国家气象局达日、玛多观测站1959-2007年,共计49 a水文、气象及部分冻土监测资料,采用峰型度及丰枯率指数、Mann-Kendall时间序列突变点及趋势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径流年际、年内变化特征,探讨径流长期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核主成分支持向量机(KPCA-LSSVM)预测模型,对未来2011-2014年径流情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气候、下垫面条件变化及人为因素影响,不同时期作用于水资源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径流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突变点,为1961、1999和2005年;黄河源区径流2002-2006年间存在不显著减少趋势,小波分析表明未来3~9 a内,年径流量将略高于1990-2007年间的平均值;1983年后冻结期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退化较为明显,对于径流的补给减少,是地区河道水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由于降水对于径流的延迟作用和气温升高引起冻融关系变化等原因,2011-2014年水源区河川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减少25.3%。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辽宁省本溪地区1953—2005年温度、降水、日照、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界限温度、无霜期和积温等资料,对50多年农业气候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地区50多年来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上升,降水、日照呈减少趋势。特别是近15a,降水除春季有所增加外,其他各季均为减少趋势;气温增暖幅度加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拖后;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明显,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南京 1 90 5-1 998年平均气温资料对各月平均气温异常指数和寒暑差度参数及其 1 0年滑动平均的变化特征作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同时对降水量异常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南京地区环境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中气候急剧变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气候变化对中国热量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我国的气候变化将更复杂,对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将更为明显。将农业气候资源作为综合气候信息系统来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热量资源的影响,对气候条件与农业气候热量资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及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热量资源变化,评价了这一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陆地水储量(TWS)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研究TWS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循环。本文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与气象资料恢复了2002—2016年我国陆地水储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运用M-K趋势分析判断陆地水储量与气候数据的趋势,并将具有显著趋势的地域划分为10个关键区域,其中:松花江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珠江流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及青藏高原中部TWS趋于增加(2.76—7.14 mm?a~(-1)),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河流域、天山山脉及雅鲁藏布江流域陆地水储量趋于减少(-1.47—-8.93 mm?a~(-1))。TWS与气候数据、气候环流指数的Spearman相关性的结果表明:TWS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是造成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在人口密集区域,人类活动对TWS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华北平原过度汲取地下水是造成TWS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单季稻水分盈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利用四川稻区109 个气象台站1961-2010 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6 个农业气象站 1981-2010 年的单季稻生育期资料,计算了研究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探讨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内的缺水量和缺水率。结果表明,1961-2010 年四川水稻年均缺水率在孕穗到开花期最高,移栽到孕穗期次之,开花到成熟期最低。近50 a 来,水稻全生育期年有效降水量、需水量和缺水量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而缺水率在稻区中、西部总体呈升高趋势; 有效降水量在移栽到孕穗期和开花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孕穗到开花期总体呈升高趋势; 需水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总体均表现为减小趋势;缺水量和缺水率在孕穗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移栽到孕穗期稻区中、西部地区呈升高趋势。研究可为四川稻区的农业用水及合理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ir combination determine the spe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ttern of Ordos Plateau. Analyzing its evolutionary trend at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the succession proces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rdos Plateau and has crucial instructional significance o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earch being conducted in this region. Four time scales, arranging from ten days, one month, one season (growing season contrasting to non-growing season)to one year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limate data which included nearly 30 years and were collected by eight weather stations on Ordos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and the mean monthly temperature of February, September and December,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late 30 years.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but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had changed obviously. The ratio of precipitation of major growing season (May-October)to annual precipitation had increased distinctively, and five counties‘ precipitation reach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evel.And the ratio of precipitation of latter growing season (September)to one yea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ratio of non-growing season (November-next April)to one year changed insignificant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ybe the interaction of increased mean temperature and insignificant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n non-growing season wa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 desertifieation of the region was deteriorating in recent years. Using some factors closely relating to vegetation succession such as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ve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warmest month, precipitation of the warmest month,mean temperature of 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 of growing seas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 and radiative dryness index( RD1), to synthetically analyze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Ordos Plateau. The regionalized Ordos Plateau to three synthetical climate types were recognized as follows: Type 1, semi-humid and low evaporation(including Jungar Banner, Dongsheng City and Ejin Horo Banner), Type 11,semi-arid, semi-humid and moderate evaporation(including Uxin Banner and Dalad Banner), Type 111, arid and high evaporation(including Hanggin Banner,Otag Banner and Otog Qian Banner).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OrdosPlateauliesinthesouthwestofInnerMongoliaandbelongstoamulti playerandcomplicatedecogeographicaltransitionzone ,namely ,itisatransitionzoneofatmospherecircle ,climate ,geologyandgeography ,vegetationandnaturalbelt ,biota ,industryandculture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