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朋友说,他们县城有一个盲人,走夜路时,总是一手拿着油灯,一手拿着拐杖。有一次,迎面走来一个人,好奇地问他:“哎,拐杖为的是探路,油灯起什么作用?你没听说过盲人点灯白费油吗?”盲人回答道:“油灯不是给我用的,是给一些冒失鬼用的。我要是手里没有油灯,还不让人给撞倒了!”  相似文献   

2.
盲人     
有一个寻常的盲人,却有粉一种不寻常的举动, 每当夜里出门,总提粉一盏明亮的灯笼. 有的人看了很是好奇, 思来想去也想不通. 于是私下里向盲人讨教, 以柳山中的迷蒙:“自己番不消,灯笼有何用?” 盲人听后乐呵呵, 亲切的话语十分轻松: “其实道理很简单,灯笼不是为我照明,而是请你衡淆我的形容, 既保护自己.也祝福世界安全和平.”盲人@聂焱如~~  相似文献   

3.
企业工作比较难做.特别是安全管理工作。往往人面对熟情,一手拿着制度.一手拿着罚单.开了罚单觉得得罪了工人:睁一眼闭一眼吧,又觉得自己失职,对不住老板,左右为难。总觉得现在有不少人实在不自觉。违章变成习惯,违反制度变成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拐杖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她读过一首朦胧诗,只记得半句:"人生的拐杖……她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拐杖者是一种助人前行的工具,这里或许是用来喻人的某种素质,但具体指什么我却含糊其辞,因为自己也觉得有点"朦胧".  相似文献   

5.
盲人提灯笼     
盲人提灯笼是古代一则故事.说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提着灯笼在街上走着,有人问他:"你自己都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回答说:"我提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才不会被别人撞倒."可见,这位盲人自我防护意识很强.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读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回家时,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盲人火冒三丈:"你明知道我看不见,让我点灯笼照路,这不是在嘲笑我嘛?"亲戚说:"你点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撞到你,这样你就安全了。"故事虽短,却耐人寻味,让笔者有了些许想法。文中的"盲人"让我想到了安全生产中那些对安  相似文献   

7.
盲人提灯笼是古代一则故事。说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提着灯笼在街上走,有人问他:“你自己都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回答说:“我提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才不会被别人撞倒”。可见,这位盲人自我防护意识很强。  相似文献   

8.
古代有一则﹃盲人提灯笼﹄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在大街上提着灯笼行走别人问他﹃你是位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答道﹃我提着灯笼走路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我才不会被人撞倒﹄由此可见这位盲人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施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搞好安全文明施工才能创建﹃精品工程﹄因为安全文明施工是创建﹃精品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企业职工素质高低的反映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目前不少企业仍有个别职工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9.
盲人提灯笼     
在古代的某一个晚上,一位盲人提着灯笼在街上走着。有人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回答:“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倒我。”眼下,还有个别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例如,看到他人违章不制止,总以为这是他人的事,只要自己不违章就可以了。自己不违章,固然很好,但并不等于安全工  相似文献   

10.
南京某街的民警,在国际盲人节的这一天,对侵占盲道的行为进行一次别出心裁的整治:民警携带着盲人拐杖和布条,一旦发现侵占盲道的行为,便请违章者蒙上眼睛,让其在盲道上体验盲道被挡后盲人行走的难度。这种颇有人情味的处罚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拐杖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她读过一首朦胧诗,只记得半句:“人生的拐杖……她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拐杖者是一种助人前行的工具,这里或许是用来喻人的某种素质,但具体指什么我却含糊其辞,因为自己也觉得有点“朦胧”。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领导在闲谈时跟我说,在很多情况下,表扬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好方法.初听此话,我没有在意,可事后琢磨了一下,感觉这话说得还的确有一些道理. 在实际工作中,班组长如果能善于运用"表扬",对激发班组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后进职工"的转化,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凡高明的班组长总是善于运用"表扬"这一手段来激励自己的职工.  相似文献   

13.
漆黑如墨的夜里,一个盲人手执一盏亮晃晃的灯笼踽踽独行。被一路人撞见,路人奇怪地问:“你横竖都看不见,打灯笼干什么?”盲人答道:“既可给别人照亮,又可以避免别人撞到我身上。”在此,笔者禁不住为盲人的远见卓识和豁达心胸所折服。联想到“手握方向盘,脚踩鬼门关”的驾驶行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平安来自警惕,安全来自防范",细细品味这句话,不难明白一个道理:经常"想一想",平时严格要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标准,自然能确保平安,而且还可以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工作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反省自己,时常给自己敲个警钟、提个醒,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个体运输户。今年元月份的一天,我驾驶自己所有的货车给别人运送黄沙。途中,车子轮胎发生故障,于是我将车子停在路边,更换备用轮胎。换胎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车子内侧轮胎突然爆炸,将外侧轮胎炸飞,击中我和一路人,致使我们两人受伤。事后,我向行人支付了赔偿款,并拿着强制险保单到保险公司理赔,但遭到保  相似文献   

16.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有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后的一天,他把朋友的儿子请到家里,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  相似文献   

17.
安全工作是企业一个永恒的主题,这在企业已经形成了共识.在即将开展的"质量月"活动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产品有质量问题,安全工作有没有质量问题呢(多数人也认为质量问题就是专指产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喻老>中有一则寓言:神医扁鹊见蔡桓公说:"您的皮肤纹理有点小病,不及时治疗恐怕要加重."只见蔡恒公不屑一顾地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夸耀自己的本事".后来,扁鹊衷告道:"你的病已到肌肉里".蔡桓公不以为然.十日后,扁鹊又衷告:"你的病进入肠胃."蔡桓公闻言反而不悦.不久,扁鹊出走秦国,蔡恒公遂死.  相似文献   

19.
传递赞赏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传递赞赏的实验:给三个快毕业的大学生每人三枚别针和三条蓝色缎带,缎带上写着"我是重要的"五个金字,要求每个大学生将蓝色缎带送给自己认为最值得感谢的人.  相似文献   

20.
儿子迁进新居,我把培养好的室内观叶植物送他。总共八盆车内放不下,就放在出租车的后面。起初我担心放下盖子会把绿叶压坏。那年轻的司机用一只可乐瓶子放在折合处支撑着车盖,那份细心很感人。 开车后,我叮嘱说:"请您,开慢些。"他和蔼地说:"放心吧老人家,我遇到老年乘客,都是开得很慢的;人都会老的,我将来老了坐别人的车,也会要求司机开慢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