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危害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自然界中存在的量和来源,阐述了POPs在区域或全球的迁移、循环模式以及POPs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对目前和将来POPs控制的研究对策和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核心阅读本文从POPs防控工作内容多,POPs污染现状不清和我国是世界上PO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3方面,指出我国POPs消减与防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给出了加强标准制定、系统开展POPs重点污染区调查等建议,为我国POPs的管理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称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它是性质十分稳定,难于通过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第一类有机氯农药,例如滴滴涕(DDT)、狄氏剂、毒杀芬和氯丹等,以及若干工业化学产品或副产品,如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呋喃等。它们往往以卤化物形式在,具有低水溶性和高脂溶性,因而易于通过食物链浓缩,往往在(动物)脂肪内积累,它们还具有半挥发性,能够在大气中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4.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 ,并可沿食物链传播 ,通过挥发和沉积在全球范围内迁移 ,已被国际社会视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中国政府已于 2 0 0 1年 5月 2 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作为化学品生产大国 ,中国在POPs的控制决策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控制POPs的行动需要科学家、决策者、企业界、非政府组织等各相关方的共同参与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研究和决策的信息沟通平台以改进POPs的控制行动 ,保障国家履约计划的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 ,中国… 相似文献
6.
偏远地区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偏远地区大气中的分布与迁移已经成为大气POPs研究的热点.基于被动采样技术的大尺度POPs监测网络已经应用于偏远地区大气POPs的研究之中.其研究成果显示,最近50~60年以来,大气中POPs浓度的最大峰值出现在80年代左右,而80年代之后大气中POPs的浓度日趋减小.这说明各国陆续禁用POPs之后,大气中POPs的浓度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受温度和季节性使用的影响,大气POPs的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有机氯农药的浓度主要表现为夏季高而冬季低;多环芳烃的浓度则主要表现为冬季高而夏季低.基于POPs高挥发性和长距离大气传输的特点,POPs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使其相对于低海拔地区成为了POPs的"接收器".大气POPs分布和迁移受温度、降水、气候事件的影响.而且POPs在大气与不同下垫面之间的界面交换的方向、速度和通量也主要受环境温度和POPs的挥发能力的制约.综合大气POPs迁移与气候因素、界面特点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介质、大尺度的大气POPs归趋模型.模型的建立和POPs来源的明确使大气POPs传输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此外还讨论了目前大气POPs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和经济等综合手段,我国POPs污染防治在机构建设、政策制定、监测管理、污染控制、研发示范、公众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公约管控物质名单是开放的,在最近3年中,共有10种物质先后增列入公约管控物质名单,我国POPs污染防治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加强POPs污染防治列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POPs污染防治进入转型期,在防治对象、防治目标、防治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将面临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9.
10.
收集分析近10a东海近岸海水和沉积物中全氟烷基物(PFAS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有机氯农药(OCPs)、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多环芳烃(PAHs)等六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基于半数效应浓度(EC50)或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海水和沉积物中POPs的生态风险评估,表明东海近岸大部分海域的PCBs、PBDEs和OCPs生态风险较低,但在杭州湾附近海域处于轻微至中等生态风险水平.PAHs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低及以下风险,PAEs处于中等偏高风险.PFASs处于中等及以下风险,但其中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长江口附近的生态风险较高.来自陆源输入的POPs在东海近岸海水和沉积物中的分布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大气干湿沉降、沿岸流和潮汐作用的影响,呈现出绝大多数污染物含量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较高,且向外海和南部沿岸总体降低的趋势.在浙闽沿岸泥质区、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物中部分污染物含量明显较高,与泥质区细颗粒泥沙对POPs的结合能力较强密切相关.长江冲淡水与东海海水交汇过程中温盐差异形成的“大陆边缘过滤器”效应,使得...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自身的特性以及管理制度的局限性,目前在POPs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难.本文从对传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的内容和遇到的困难出发,探讨了在预警原则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预警原则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还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持久有机污染物,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缩写为POPs,(以下简称POPs)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1],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类污染物[2]。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召开的契机下,新疆经济快速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排放量翻倍增加的情况,对如何降低排放强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为POPs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和削减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环境中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娟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3,(6):60-61,64
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现状,包括环境标准、检测方法等,提出了我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所以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正是由于其能够对野生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2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就POPs的定义、特征、主要来源、种类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