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何京 《防灾博览》2007,(3):43-43
目前,全球大约有1000余座活火山,300余座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它们主要分布在环海洋地区和海洋岛屿以及海洋底部。地质专家将其分为环太平洋西部、环太平洋东部、大西洋、地中海以及非洲火山带等几个大的区域。其中,火山最活跃的地区为环太平洋西部以及大西洋北部,尤其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3.
费杰 《灾害学》2008,23(2):65-70
公元1600年秘鲁Huaynaputina火山喷发是历史时期全球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之一,在全球范围产生了重大的气候与环境效应。通过对中国历史时期地方志文献的查阅与整理,结合南北极的冰芯、北半球的树轮和欧洲历史文献等有关记录,对Huaynaputina火山喷发在中国的气候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601年夏季长江下游地区异常寒冷,1601年夏季和秋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严重霜灾,1602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多雪。  相似文献   

4.
整理了1928年甘肃救灾档案资料《甘肃省民国十七年各县灾情一览表》,通过提取该档案中的被灾地域、灾民人口、灾情状况等数据,建立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灾情指数的方法,复原了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一次重大旱灾——1928年甘肃旱灾的受灾地区和受灾情况。复原结果表明,甘肃省此次旱灾灾情最严重地区为该省的中东部,而该省西部和北部地区受灾相对较轻。在成灾时间上,春季该省中东部地区就形成旱灾的中心,并且该中心在夏季和秋季一直存在,形成了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连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像哨兵一样,日日夜夜,风雨无阻,密切监视着地球“脉搏”的地震台站,多数位于高山、丘陵和地质状况复杂的区域。其地理环境特征是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地下土壤电阻较高,是雷电频繁活动区域。而雷电的频频光顾,扰乱了地震台站的正常监测工作。随着“九五”成果在全国地震台站的普遍应用,“十五”项目的不断实施推进,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已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6.
7.
Coping Strategies in 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The Aeta of Mount Pinatu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efan Seitz 《Disasters》1998,22(1):76-90
The particular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aftermath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indigenous societies in the Third World, especially in ethnic or cultural minorities, have until now received only little attention in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potential of such indigenous groups to use their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behaviour patterns in coping with natural disasters has been badly neglected. The example of the Aeta in Zambales, Philippines, a marginal group who were hit directly by the eruption of Mt Pinatubo in 1991, shows how tradi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haviour can in some measure determine their various surviva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8.
成县黄渚镇泥石流形成机理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黄渚镇常见的地质灾害,具有暴发频次高、暴发突然、破坏性大等特点。基于黄渚镇3条主要泥石流沟的调查和分析,论述了黄渚镇泥石流形成的背景条件、活动特征及形成过程,探讨了黄渚镇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黄渚镇泥石流灾害治理的总体思路,通过稳、拦、排等治理措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的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沙兰镇突发性洪水灾害损失评估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谢永刚  王茜 《灾害学》2006,21(2):76-80
我国是洪水灾害频发的国家.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2005年6月10日突发的洪水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估,总结了教训,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灾害荷载作用下,如果小城镇工程结构的重要功能丧失,结构出现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引入抗灾指标,从抗震、抗风、抗火和抗洪四方面研究了小城镇工程结构的抗灾指标体系(包括广义抗力指标和广义荷载效应指标)。并基于抗灾指标的小城镇工程结构体系失效模式的相关性特点,简化了小城镇工程结构体系抗灾可靠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刘义国 《灾害学》2008,23(1):65-68
综合下垫面条件、气象与水文信息,对皖西大别山区的诸佛庵镇“05.9”小流域暴雨,进行暴雨重现期和洪水过程分析计算。结合灾害特征,探讨其成因。在小流域风险洪水预估的基础上,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堆积物的粒度进行分析,可以为研究火山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数值模拟等提供参考数据。为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堆积物进行研究,在二道白河镇附近对长白山天池的古火山泥石流进行了勘察,取了2组共12个火山泥石流堆积物样品。对第1组进行了粒度参数法分析,得到了火山泥石流堆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认为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较差,沉积以粗组分为主。基于从第2组6个样品的分析可以推断,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主要为稀性泥石流,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较不均匀,分选较差,粒度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研究表明,粒度参数分析和结构维数计算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了解火山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性、粒度分布情况、泥石流的类型等。  相似文献   

14.
聂拉木镇位于藏南高山峡谷区,是喜马拉雅山脉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与尼泊尔交界的边陲重镇,生态和国防地位重要,地震地质灾害频发。通过现场调查,得到了聂拉木镇区及其周边的滑坡、危岩落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河岸工程病害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和冰川冻土条件分析了灾害成因。 结果表明:聂拉木镇及其周边共发现地质灾害和工程病害点 39 处,其中滑坡 8 处、危岩落石 21 处、泥石流冲沟 2 处、 河岸坍塌 8 处;滑坡均为堆积层浅层滑塌,危岩落石以节理裂隙切割型岩质崩塌和冻拔石失稳为主,泥石流为降雨诱导型和冰川溃决型,河岸工程病害主要为急流和冰凌冲击型破坏;区内强烈的构造运动、显著的季节性冻融作用和季节强降雨冲刷为灾害主要诱因。聂拉木镇区内地质灾害和河岸工程病害发育具有点小、面广、高风险的特点, 建议系统开展镇区灾害风险评估、及时开展分级治理和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role of people's perception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t is based on a study carried out along the slopes of Mount Elgon in Eastern Uganda. People living in the study area have experienced a number of landslides, but the landslide in 2010 had the most far‐reaching effects on community livelihoods and resulted in a major setback to development efforts in the area. Experiences of landslides have enabled the local people to develop a number of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phenomena.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community members did not share uniform perceptions. Whereas some members advanced technical or physical explanations for the 2010 disaster, others believed that some form of divine power was behind it. Strengthening social networks and integrating communities' perceptions in intervention mechanisms were identified as possible ways of managing future landslide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温度对水泥土强度和破坏性状的影响,选用粘土和粉土这两种素土制成水泥土试样,分别在25°C±2°C、10°C±2°C和0°C±2°C的温度下进行养护,随后测试各龄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并观测各试样的破坏特征。研究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温度变化对峰值应变的影响在减小;龄期较短(1~5天)时,水泥土单轴抗压强度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在龄期7~40天,提高养护温度,水泥土单轴抗压强度显著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泥土强度显著提高,但增长的趋势越来越缓慢;低温情况下水泥粘土的强度都比水泥粉土低,而一旦提高温度,水泥粘土的强度便超过水泥粉土;较低温度下养护的水泥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脆性破坏,迅速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7.
利用ERS-2 SAR,Landsat TM和全色航空照片等图像,结合测年、野外地质考察等资料,在GIS平台上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小波变换、神经元网络分类等手段,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期次及分布,为火山灾害制图及危险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春加 《防灾博览》2004,(4):21-21
发展生态经济,本应以生态保护与生态平衡为前提,通过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实现其经济价值。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现实中,只注重向“生态经济”要效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出现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9.
熊炜  范文  李喜安 《灾害学》2012,(4):92-97
通过对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大柴沟泥石流进行现场勘查分析,总结了泥石流的孕灾背景,揭示了泥石流的典型特征和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诱发条件等三大条件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归纳了大柴沟泥石流具有典型的滑坡激发性、周期暴发性、强烈致灾性等特点,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分析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软硬相间的岩层和强烈的构造运动是造成岩体变形破碎的主要原因,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垂直高差较大、沟道狭窄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孕灾环境,百年一遇的暴雨是大柴沟泥石流形成的诱发条件,同时受暴雨影响,沟内产生多处浅表层滑坡堵塞沟道,为泥石流聚集了能量,以至形成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的泥石流。研究过程采用了实测计算与经验公式估算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也充分验证了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旅游生态破坏和视觉污染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成林 《灾害学》2003,18(4):79-84
阐述了“两山一湖”地区在安徽省旅游中的重要地位,重点讨论了“两山一湖”地区的旅游生态破坏和视觉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