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预埋压电陶瓷而制备的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既可以制成传感器实现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监测,也可以制成路面水泥制品,实现车辆与行人载荷的电能转化。本文详细阐述了压电陶瓷纤维制备过程及其基本性能。应用插排-浇筑法制备了1-3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品,并完成了此制品在锤击作用下压电信号的采集。  相似文献   

2.
正据悉,荷兰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款环保电动汽车,该汽车的9成组件均能降解。这款电动汽车设有2个座位,车身、结构零件、内部装饰等大部分组件,均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塑胶聚乳酸和麻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这些材料是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研究人员把复合材料板材组装起来,制成汽车底盘和框架等结构部件,涂料亦使用对环境负荷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玻璃钢夹砂管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埋地管道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大多不考虑管-土动力相互作用,且多针对均质材料管道,无法应用于具有明显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的玻璃钢夹砂管。基于玻璃钢夹砂管的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建立了完整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在数值分析模型中,考虑了管-土间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散射波从有限域向无限域的传播。算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可合理地分析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4.
绿色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用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的改性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延性与抗震耗能能力。为解决火灾后RC柱抗震等问题,提出采用GHPFRCC材料加固方法。对采用GHPFRCC材料加固RC柱进行拟静力试验,并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的试验值和模拟值整体吻合,极限承载力的偏差不大;与未加固RC柱相比,经过加固后的RC柱变形能力明显增加,加固后极限承载力提高26.63%,极限位移提高12.5%,后期水平荷载退化速率降低,滞回曲线更加饱满,抗震性能更加优秀。同时使用OpenSees进行参数分析可知,为了保证RC加固柱的延性与承载力,必须控制轴压比,建议GHPFRCC置换高度大于1/3柱高。  相似文献   

5.
玄武岩纤维片材和碳纤维片材高温后拉伸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经环氧树脂浸渍以及经环氧树脂充分浸渍的单向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片材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片材进行了高温后拉伸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和高温后BFRP片材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均远远小于CFRP片材,但伸长率一般高于CFRP片材;常温下,环氧树脂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FRP片材的拉伸强度,但高温处理后,环氧树脂的作用不明显,尤其对于CFRP片材;浸渍环氧树脂的CFRP片材和BFRP片材的拉伸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并在150℃左右时取得最大;浸渍和未浸渍环氧树脂的FRP片材在经历300~400℃高温处理后强度均出现急剧下降;当处理温度大于200℃时,处理时间越长,FRP片材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6.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与展望(Ⅰ):材料、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铁磁形状记忆合金(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简写为FSMA)在材料研制和热磁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发展方向.在材料研发方面,介绍了新型合金、Ni-Mn-Ga-X系列合金、复合材料和Ni2MnGa系列合金;在热磁力学特性方面,介绍了形状记忆效...  相似文献   

7.
沙尘暴是一种多发于沙漠等干旱地区的灾害天气,建(构)筑物常受其影响被侵蚀甚至产生破坏,这种破坏的本质是风沙两相流中沙粒对结构表面冲击产生细微损伤的积累。为了深入探索这种风沙两相流对结构的冲击作用和沙粒冲击力在结构表面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采用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力传感器来测量风沙流场中沙粒冲击力的方法,通过标定试验建立了压电传感器所受沙粒冲击力与其输出电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风沙冲击力传感器。分别采用高频测力天平和压电传感器测量低矮房屋迎风面在风沙风洞试验中所受到的沙粒冲击力,验证压电传感器测量沙粒冲击力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两种测力方式的结果总体相差在-4.72%~5.80%,两种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建筑物迎风面内侧所受到的沙粒冲击力大于外侧所受到的沙粒冲击力,沙粒冲击力的分布与表面风压力分布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结构防风沙灾害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FRP复合材料是继钢材和混凝土之后的第三大现代结构材料,最突出的特点是轻质高强,同时,FRP材料易燃、耐火性能差是其不可忽视的缺点.近些年,含有FRP的组合构件得到了较快发展,已经出现了FRP管-混凝土柱、FRP-混凝土-钢管双壁组合柱、FRP-钢管-混凝土柱等等,为了利用FRP的约束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力,这些构件中的FRP均位于柱子的外表面,耐火性能差是这些构件的致命问题.  相似文献   

9.
纤维增强材料对于改善水泥基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断裂能、防止混凝土发生脆性破坏具有重要意义;而"绿色"纤维在提高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具有环保、节能、利废、可降解再生等特性。本文介绍了"绿色"纤维的分类,分析了"绿色"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特点,总结了"绿色"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研究的进展。指出:"绿色"纤维与水泥基材料复合,适应循环经济和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未来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约束SRHC(钢骨钢筋高强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在已有SRHC构件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CFS(碳纤维布)约束后SRHC构件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根据CFS与箍筋类似的受力分析,给出了CFS约束SRHC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CFS约束SRHC柱的受剪承载力比SRHC柱的受剪承载力有所提高。由于CFS的作用相当于箍筋,而其应变略大于钢筋的应变,所以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较好,因此本文该简化计算方法偏于安全,可供今进一步研究以及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本文提出了一个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模型。通过对实际火灾案例的统计分析,提出了火灾发生率的主导统计参数。并提出以超越概率曲线的方法来表达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经验证,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12.
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烟气层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几类典型的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烟气层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和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表明热烟气层的发展速率除了与火源的功率和大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外,还取决于火羽流的种类。给出了轴对称火羽流、二维线性溢流和沿墙壁的二维线性火羽流情况下的热烟气层发展速率的表达式,对大空间建筑的火灾安全设计与灾害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火灾定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舒干  罗贻乡 《灾害学》1995,10(4):6-10
应用预测学原理,对火灾定量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适应不同火灾历史统计特点的平滑预测模型:滑动平均预测模型和指数平滑预测模型;考虑火灾事故的季节性变化,建立了季节性平滑预测模型。应用二重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和季节性平滑预测模型,对荆州地区1993 ̄1994年的火灾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今后的火灾发生呈上升趋势,提请有关部门注意防火安全。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一真实火灾调查报告设定了真实大空间建筑物开口情况和材料燃烧性能参数,建立了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物理模型。计算了火灾释热速率以及着火大空间烟气的温度场和一氧化碳浓度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火灾短时间发生轰燃,随后发生回燃。轰燃是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1个重要原因;回燃没有引起各点烟气的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显著的提高,但对各点烟气的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的保持起到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火灾中均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方板的极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确定了火灾时钢筋混凝土板的温度分布,并基于塑性铰线理论确定了火灾时钢筋混凝土方板的破坏机制,根据高温下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对火灾过程中塑性铰截面的弯矩及板的极限荷载进行了分析,可为建筑结构的耐火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空间室内火灾早期自动探测与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深入研究早期火灾一般燃烧火焰在彩色影像上所呈现的光谱及运动特性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彩色影像实时探测室内火灾的新方法,通过物方坐标与像方坐标的直接线性变换,实现了早期火灾的自动探测与空间定位,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健性,且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肖大威 《灾害学》1994,9(4):90-94
本文根据调查分析,指出建设城市防火安全系统的迫切性。阐述了建设城市防火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并探讨了城市防火安全系统的运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沈阳商业城火灾及灾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林立岩 《灾害学》1996,11(4):48-53
介绍了发生在沈阳商业城的火灾及灾后调查、检测和加固情况,从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The ‘landscape’, ‘bushfire’ or ‘forest-fire’ problem is exemplifi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homes and human lives by landscape fires raging out of control. The ‘problem’ involves a series of landscapes (e.g. wildland and suburb), a series of systems (e.g. biophysical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effects system), and a series of time phases (e.g. planning phase). It is a multi-stakeholder, multi-variable, multi-scale problem. Land uses, like ‘farmland’, imply a set of specific assets and, therefore, particular perceptions of losses. In all land-use designations, at any one point, fire-proneness may be seen as a function of exposure to ignition sources (embers, burning brands or flame radiation and flame contact) and the ease of ignition. The landscape-fire problem has multiple partial ‘solutions’, not just one overall solution, and these involve social governance, land management (public and private), suppression capacity and personal preparedness. The problem needs to be addressed at multiple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in an integrated fashion for the outcome to be of maximal benefit. There will always be a residual risk of severe fire occurrence. Minimisation of residual risk requires effective land management, recurrent funding and the perpetual vigilance of all partie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城市防火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大威 《灾害学》1995,10(4):63-68
论文探讨并整理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这些防火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