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我国天津、渤海湾地区进行的以环境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航空遥感实验,经过 1980年在5、9和12月三次大规模飞行观测,已完成全部飞行观测计划。  相似文献   

2.
渤海中部底质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渤海中部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含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国内外其他海域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重金属来源,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发现,该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50, 24.26, 64.27, 59.66, 67.91, 30.57mg/g,重金属在海河口附近、渤海湾中部、渤海中部泥质区及辽东半岛沿岸的含量较高,而在研究区东部的渤中浅滩和渤海湾北部的含量较低.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研究区的重金属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以自然来源为主,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评价法对研究区底质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表明:渤海湾北部和研究区东部的渤中浅滩污染程度较轻或者无污染;辽东半岛沿岸为轻度污染;海河口及天津沿岸、渤海湾中部、研究区中部泥质区为中度污染.污染元素主要是Pb,其次为Cr、Zn和V,而Cu和Ni的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环境质量评价及其自净能力研究成果鉴定会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天津友谊宾馆举行。参加鉴定的单位有;国家科委环保专业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卫生,水产以及各地方环保所、站等系统,共三十六个单位,教授、学者、专家六十余人。  相似文献   

4.
春季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2009年5月渤海湾近岸海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资料为基础,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和多元AZTI生物指数(Multivariate-AMBI,M-AMBI)对渤海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湾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低值区皆集中在河口区、排污口区以及港口附近海域,群落结构比较脆弱,物种明显小型化、低质化.渤海湾受到干扰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黄骅港、蓟运河口、北塘排污口以及南、北排水河口区附近海域.盐度、水深等环境因子及围海造陆、污染物排放等人为干扰因素联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历史资料相比,渤海湾底栖生物群落发生了较大变化,物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急剧下降,河口、排污口区以及港口附近尤为明显;渤海湾环境质量状况可能较优于莱州湾、辽东湾.  相似文献   

5.
农业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客观存在 ,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这一事实的主观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一般可以这样认为 :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总目标下 ,依照特定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数学模式 ,对农业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鉴别 ,合理地划分出等级 ,力求准确地论述宏观的农业环境质量现状。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协调性、综合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遵循明确问题、目标选择、调查现状、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农业环境保护决策等科学程度。以往的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常常是局限在小区域 ,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渤海湾天津海域的环境污染现状入手,分析了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类型,进而探讨了当前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提出下一步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成熟的修复技术探讨了适用于渤海湾天津海域的海洋环境修复方法。据此天津市环境保护部门制订相关法规并采取关停或整改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对企业的排放物实行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天津市有关部门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方法联合应用,如应用底栖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海带、紫菜等藻类的养殖,使得天津海域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规划过程中,设立科学且合理的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公众既是环境公共物品的享用者、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又是环保工作绩效的评价者。因而有必要了解公众对环境目标的感受和评价。文章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南京5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公众对环保任务规划感知、环境治理成效和环境质量指标的感知。研究结果发现,公众对我国环境保护任务目标存在较高期盼,环境治理成效与公众感知存在偏差,将公众直观感受纳入环境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值得关注等。进而文章就提升公众环境质量获得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模糊评价能有效的解决评价标准边界模糊和监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模糊数学法对天津滨海新区环境质量各因素进行定级评价,将各因素评价结果采用公式计数法进行二级赋权,较为客观评价了总体环境质量级别,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绩效评价要以人民群众的环境感受为标准,提升环境绩效核心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关键是要明确评价标准是什么,怎样的环境绩效是好的,怎样的环境绩效是差的。环境绩效好的地区不一定是总量减排比率最高的地区,但一定是环境质量好的地区;不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压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地质环境与区域经济的物质流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质环境压力评价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地质环境压力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区域地质环境压力由东向西呈递减态势,地质环境压力最大的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山西能源基地和环渤海湾经济区,其次是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而西部的青海和西藏经济区则最小;地质环境压力大的地区,地质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例如,上海主要来源于房屋建设和废弃物、废水排放,天津主要来源于废弃物、废水排放和地下水开采,山东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超载率是指环境质量现状超过该区域环境承载量阈值的百分比。应用该种方法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从评价结果清晰地看出某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与理想值或目标值的差距。本论文在石家庄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分项测算的基础上,集成评价形成环境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的综合结果,进而对2015年石家庄市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大气环境综合承载力均呈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又要便于环境管理部门掌握,并使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程式化、格式化、常规化,笔者建议采用污染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三个单元九项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我国管辖海域 ,特别是对近岸重点海域进行了高密度、高频率的监测 ,基本掌握了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 ,国家海洋局于 2 0 0 1年 4月 1日发布了《2 0 0 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公报》表明 ,2 0 0 0年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 ,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 2 0 .6万km2 ,上海、浙江、辽宁、天津和江苏近岸和近海海域污染较重 ,长江口至杭州湾海域、江苏南部海域、浙江近海海域、辽东湾、渤海湾西部海域、莱州湾南部海域及珠江口海域等仍是污染较重的海域。《公报》指出 ,无机氮、磷酸盐、油…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天津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8月对渤海湾天津段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天津段表层沉积物中常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为w(Fe)>w(Al)>w(Mn),微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为w(Cr)>w(Zn)>w(Cu)>w(Pb)>w(Cd). 空间分布上,5种微量重金属在入海口海域和中部海域的质量分数较高. 利用Igeo(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显示,Cd、Cr和Zn的Igeo处于2级(中度污染),而Cu和Pb的污染较轻,其Igeo处于1级(未污染到中度污染). 多元统计结果表明:①渤海湾天津段表层沉积物中微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与w(Fe)、w(Al)显著相关(P<0.01),说明微量重金属在海洋沉积过程中与常量重金属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行为;②在聚类分析中,所有重金属聚为一类,说明其具有相似的来源,都受陆源输入的影响;③所有重金属均在第一主成分上表现出较高正载荷,说明微量重金属与常量重金属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行为. 根据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元统计结果,结合渤海湾的环流等情况可以推测,渤海湾天津段表层沉积物中微量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环渤海地区入海河流的外源输入,并且大部分来源于工业源;其在渤海湾中的分布和迁移受到Fe和Al等常量重金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蒋渊 《环境保护科学》1990,16(4):16-21,15
本文简述了灰色聚类法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的基本原理以及灰色聚类的方法和步骤.并用该法对沈阳市浑河沈阳段1987至1989年地面水6种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进行环境质量分级,同时与模糊数学评判法进行了比较.灰色聚类法评价环境质量比较客观,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也是环境质量评价中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营口市大石桥地区2013年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监测,评价该地区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今后该地区农村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目的在于揭示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寻找其主要矛盾,从而提出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途径,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环境科学管理、制定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和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等提供科学依据。“上海市宝山、吴淞地区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控制途径的调查研究”是上海市1978~1985年十大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上海市科委领导下,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参加这一研究课题,已取得初步科研成果,可为今后开展上海市全市性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GIS辅助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和检索查询功能为目的,提出应用 GIS ARCVIEW软件和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技术对矿区环境质量因子进行分析,建立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方法,在矿区实践应用,使环境质量评价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形象、直观,为矿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境质量问题是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视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近来尤其注意环境质量预断评价的研究。美国、加拿大、瑞典、西德、英国、捷克、苏联、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大量环境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苏南大运河水污染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苏南环境和运河整治,并对水污染遥感的方法、原理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我们采用地面同步监测及光谱测量、高空(卫星遥感)、低空(大比例尺彩红外航空遥感)相结合的立体监测系统,对苏南大运河及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评价,获得了系统、完整的详细资料。并在水体污染遥感的若干重要问题如水体遥感的镜面反射、彩红片加工工艺和卫星、航空遥感的水质定量分析、有机污染遥感综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