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概况、主要功能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对现有的GIS软件技术加以改进,引进人工神经元网络和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发展了一种智能型的GIS,在我国若干城市的抗震设防区划工作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永林  高俊锁 《灾害学》2009,24(3):103-108
历史地震资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地震的发生与预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我国的地震科技工作者通过分析与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地震科研与应用工作,得到不同地区的地震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统计得到用于地震区划和地震预测的许多基础数据以及地震衰减和地震灾害的规律,为我国的抗震设防提供了依据.本文以江苏及邻近地区为例,综述了中国历史地震研究的现状与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3,(6):18-29
在2013年初召开的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陈建民局长提出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地区,如何开展震害防御工作,提高抗震设防管理水平?带着这样的疑问,《防灾博览》杂志主编王英一行,对江苏省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江苏常州和苏州在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方面的做法及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同行能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工程系统的抗震设防原则与抗震设计方法是工程防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为实现工程系统的抗震设防所应进行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工程系统基于风险的抗震设计思想,并就工程系统抗震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区划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内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单元和应急管理区划的概念,讨论了应急管理区划与灾害风险区划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城市应急管理区划的原则和应急管理基本单元的基本功能,并对基于行政区划的城市应急管理区划作了示意图。  相似文献   

6.
局域地形和林火数量对区划方法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等级区划不仅能为预防森林火灾提供宏观指导,并有利于防火人员的合理安排,从而达到对火灾的有效防范和控制。一个好的森林火灾的区划结果得益于适宜的区划方法,而区划方法的选择则受制于区划影响因子,因此探讨森林火灾区划的影响因子对区划结果至关重要。分析了重庆市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GIS支持下,利用2000-2010年中527例历史林火记录和DEM数据,分析了局域高度和林火数量对森林火灾区划的影响。最终,将局域高度及林火数量构建成火灾易发程度并空间化,从林火易发程度的角度出发给出了重庆市森林火灾区划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所构建的林火易发程度可从地形和林火数量的角度反映某一地区的林火发生情况,因此局域地形和林火数量可分别作为重庆市森林火灾区划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国不同种类突发自然灾害的单项、专门性应急管理已初具规模,有些甚至已比较成熟,但突发性灾害并不是单一的,常常衍生出其它灾害,以多种类、跨地域的特征发生.为了对突发自然灾害进行跨地域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进行相应的区划研究应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突发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应急管理区划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实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区划的基本框架——宏观区划、中观区划和微观区划,并论述了各区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1997年5月10日伊朗东部加恩-贝尔兼德地震中出现的几类结构的震害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描述与分析,同时,就经抗震设防与未防抗震设防结构的震害现明作了对比。对震区重建及附近地区新建结构抗震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地震烈度区划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对比了我国不同时期地震烈度区划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分析了这些区划成功与缺陷的根本原因.文中强调指出,当前地震区划采用地震烈度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已经使基本烈度概念开始消亡.其区划结果理应给出全部概率信息,以适应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需求.文末对我国未来地震烈度区划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指标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灾害区划是防灾减灾和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正确地选取区划指标是进行区划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作为《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在探讨各单项灾害(干旱、洪涝、低温霜冻、风雹、水土流失)区划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指标-即“综合农业自然灾害指数”,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级,为区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