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沙尘暴灾害及其治理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了沙尘暴的成因、时空分布、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灾害,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我国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一种跨区域的大气环境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十多年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较大沙尘暴,沙尘暴尘的沉降量、沉降范围、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对大气环境降尘背景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综述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阿图什市干旱气候的变化和沙尘暴频发的原因,利用阿图什市2005-2007年连续3年的降水量、湿度、PM10浓度、风速、温度与沙尘暴的频发次数相关的气象数据资料,提出改变干旱气候及减少沙尘暴频发的建议,为阿图什市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图什市2006年"3·12"特强沙尘暴重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6年3月12日新疆南疆地区特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机理,着重研究阿图什市空气重污染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从气象特点、局地影响因子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空气重污染的成因,进一步研究造成重污染的机制,以期为改善阿图什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亚酸沉降中国网湿沉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是由日本于 1 993年发起并组织 ,我国于 1 999年 4月开始参加该网络的试运行监测工作。文章针对我国 1 999年度重庆、西安、厦门和珠海四城市湿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沙尘暴对大气背景值的影响及遥感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十多年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较大沙尘暴,及其对甘肃大气背景值的影响、沙尘暴降尘的沉降量、区域分布、化学组份、粒度分布,应用则沙尘暴和沙尘暴的危害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二年的调查、取样和研究,回答了沙尘暴研究者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北亚各国重视沙尘暴问题,开展了沙尘暴监测及研究等合作,逐步建立起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监测合作机制.合作机制对推动东北亚地区共同治理沙尘暴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东北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沙尘暴监测机制,探讨沙尘暴监测的合作机制模式,进而分析合作机制对推动各国在监测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大气湿沉降化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湖南省1999~2001年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重酸雨区湖南省的大气降水的酸度和化学组成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以SO_4~(2-)为主,占总离子量的31%,大气降水阴阳离子基本平衡。降水年平均pH值为4.86,以春季酸度最大,降水离子总量以冬季最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降水酸度是主要酸性离子和主要碱性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H~+]+[NH_4~+])/([SO_4~(2-)]+[NO_3~-])比值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降水过程中强酸离子的中和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2000—2015年珠海竹仙洞水库小流域湿地松林、台湾相思林和灌木丛为样本,对其土壤属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年自然演替,3个群落的土壤可交换酸度呈下降趋势,其中台湾相思林和灌木丛酸度降低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受Al3+含量影响较大;3个群落的可交换Mg2+、K+、Na+在两种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而可交换Ca2+的变化仅在台湾相思林中显著;总氮、总碳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台湾相思林的生物量丰富、土壤腐殖质多,固氮作用强,故对氮沉降的酸缓冲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沙尘暴对大连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判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二次因子分析法对大连市区5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住所测的四种污染因子(CO、SO2、NOx、PM10)和风速(1997~2004年)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当地污染排放累积和外来输送两种主要原因,对大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对CO、NOx、PM10因子得分之差(FS2-FS1)的分析,找出了适合确定沙尘暴对大连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判据,即(FS2-FS1)>0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中小城市降雪中金属元素沉降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干旱区中小城市昌吉市为研究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较为典型的6场次降雪进行采样,利用ICP-MS测定降雪中20种金属元素,并探讨金属元素的沉降通量、富集特征及其来源。研究表明,降雪中Al的年沉降通量最大,为10.32 mg/m2;Fe、Ba、Zn、V、Cu的年沉降通量次之,集中在1.40~6.11 mg/m2;As、Ni、Mn、Cr、Mo、Sb年沉降通量较小,集中在0.08~0.39 mg/m2;Be、Co、Cd、Pb、Hg、Tl、Th、U的年沉降通量最小,集中在0.001~0.053 mg/m2。Al、Fe、Mn、Be、Th富集系数在0.32~3.05之间,这些金属元素主要来自自然来源;Cd与Hg富集系数分别为923.23、2511.47,达到严重富集的程度;其余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在10~500之间,属中度富集。昌吉州境内煤炭资源丰富,近年煤炭开采量较大,城区供暖面积不断加大,供暖不断加强;市区车流量急剧增加,运输排放加剧;近郊及周边地区各类工业的分布等是各类金属元素在雪中富集的主要原因。冰雪节后冰灯拆除,降雪可有效捕集大气中的汞,冬季气温不利于Hg挥发等对Hg的严重富集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微风或无风条件下,采用沉积物捕获器和Gansith公式对异龙湖水体中颗粒物沉降和再悬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风或无风状态下,底泥再悬浮对水体悬浮物含量贡献较大;描述底泥再悬浮的动态过程需要的合适监测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3.
使用标本缸做为采样装置盛放去离子水露天连续放置1 a,观测水体受到大气干、湿沉降物和沙尘暴降尘的污染状况。期间每隔5~10 d从缸内抽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分析其中的水溶性离子和B、Ba、Be、Cd、Cu、Co、Fe、Mo、Mn、Ni、Pb、Sb、Ti、Tl、V、Zn等16种金属元素,除Be在部分样品中被检出外,其余15种元素的检出率均达到100%。在水体中的浓度总体呈明显富集和逐渐升高趋势。从直观和微观的角度阐述大气干、湿沉降物和沙尘暴降尘对洁净水体的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分析合肥市长时间序列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对合肥市2001—2020年SO2、NO2和PM10,以及2013—2020年CO、O3和PM2.5的浓度特征开展研究。采用Mann-Kendall(M-K)时间趋势检验法分析了6项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人为活动对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和O3是目前影响合肥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14年以来,合肥市PM10、PM2.5、CO和SO2年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NO2和O3污染有加剧趋势。合肥市SO2和颗粒物浓度表现为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O3浓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NO2和CO浓度呈秋冬季节高、春夏季节低。  相似文献   

15.
水生生态系统的汞污染及其引发的甲基汞在生物体内聚集是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汞污染的主要机理是大气汞的迁移,研究冰川中总汞的质量浓度,能很好地揭示大气汞沉降的历史记录。对怀俄明州(Wyoming)弗里蒙特冰川上游(the UpperFremont Glacier,UFG)冰芯的研究,显示了近270年自然源与人为源的大气汞释放。  相似文献   

16.
2001-2015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5年松花江流域国家监测网30个可比断面监测数据,从流域和断面水质变化、各项指标超标情况和浓度变化、污染负荷等方面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特别是2007年以来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该流域长期以来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染均有明显改善,但氨氮污染改善不明显。在继续加强COD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有效削减氨氮排放是促进松花江水质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为21.3%~40.9%,2009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21.6%,重酸雨城市比例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1.7%~25.6%,2006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基于174个城市的降水离子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其离子当量浓度占比为19.4%~32.9%,2003年以来年平均降低0.6个百分点;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铵离子;硫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下降0.68 t/km2,硝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降低0.05 t/km2,全国SO2浓度变化趋势与硫酸根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降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硝酸根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北省2018年4-10月臭氧、温度和相对湿度逐小时监测数据以及50 m风场逐小时再分析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2018年湖北省臭氧特征及其高值与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臭氧日最大8 h浓度距平呈现以武汉为正值中心、自鄂东向鄂西递减的主要空间分布型;15:00臭氧与温度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以随州、襄阳及其周边最为明显;与14:00相对湿度呈现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以孝感、随州、荆门及其周边最为明显;襄阳西部和十堰北部地区15:00 50 m风场的纬向分量对本地臭氧高值有一定影响,武汉北部、黄冈北部以及孝感东部等地15:00 50 m风场的经向分量对本地臭氧高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